過去,高速公路係統和電力網為工業經濟提供了發展基礎,而現今的信息網絡將是新經濟的高速公路。如果整個國家沒有先進的電子基礎設施,社會就不可能取得進步。未來的計算機業、電信業和各種信息業正在殊途同歸,比方說,不久之後,電話、電視機和計算機將是同一設備。
目前,大的計算機網絡像巨大的蜘蛛網,跨越國界。它把世界所有的計算機連接起來組成一個巨大的計算機。計算機網絡的建立,可以使擁有小型電腦的部門,通過網絡來查找大型電腦的信息,不僅為使用者提供了經濟的手段,而且使電腦的應用能跨越地理位置所造成的障礙。更有意思的是,還可以利用由於地理位置不同所造成的時差。例如,在一般情況下,在白天工作時間裏,電腦是處於忙碌狀態的,機器時間比較緊張。相比之下,在夜間電腦較為空閑。正是利用這樣一點,歐洲一些國家在白天通過計算機網絡,可以利用正處夜間的美國電腦。
計算機網絡的建立,大大促進了電腦應用的社會化。
據國外報道,1994年英國有幾百萬個家庭加入計算機情報係統,這個係統保存的消息比一個星期出版的全部報刊還要全麵。每個使用者隻要打一個電話,就可以把相當於7000頁原文的資料從電腦存貯器中提取出來,呈現在家用電視機屏幕上,供人選擇和查閱。
通過計算機網絡還可以查詢電話號碼、旅行時刻表、大氣預報、訂購火車、輪船和飛機票等等。那時一位在巴黎的旅客,就可以在他的旅館裏通過電腦訂購下周從英國倫敦飛往美國紐約的飛機票。前後隻需一兩分鍾的時間,就可以知道他所預訂的機票的班次和座位的號碼。
計算機網絡應用於商業更是前景無限光明。
以製鞋工業為例,有可能使製鞋廠在大量生產的情況下使每件產品都能適合消費者的需要。現在通常流行的做法是,人們選購幾種少數型號和尺碼的鞋子,而穿起來並不完全合適,這也是產生腳病的原因之一。但是,如果將來製鞋機是用電腦控製的,製造出來的鞋子就能按人的腳形千變萬化。當人們利用微型電腦詳細地測出每個人的腳形,然後把這些信息輸送給製鞋廠,即可按大量生產的成基,製造出每個人所需要的、並且穿起來合適的鞋子。
顧客可以通過商業情報網把自己的需要告訴商店,並且可以在指定的地點提取所需要的貨物。商業情報網的建立,可以使產銷部門建立起嶄新的關係,根據顧客的客觀需要來組織貨源和製定生產計劃,從而大大避免和減少了產品的脫銷或大量積壓。同時也加快了貨幣的回籠和周轉,活躍了商品市場。
現在很多人通過計算機網絡出廣告、設立電子商店、全麵介紹自己的產品,並詢問各地的物價、物資供應情況,適時調整經營的對策。
一個美國小孩可以在十幾秒內得到地中海的氣象圖,然後又迅速轉到幾千英裏之外的倫敦圖書館、法國巴黎的博物院溜一圈,這就是應用計算機網絡的神奇結果。
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今後的發展方向。
人工智能時代
1983年世界上出現了集成兩萬個電路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從此科研人員開始將目光放在了第五代計算機——人工智能計算機的研製開發上。
第五代電子計算機比前四代都要優越,因為它采用並行式工作方法,而第一至第四代計算機是采用串行式工作方法。
什麼是串行式和並行式呢?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有許多人要通過某一地段,是排成一路縱隊“串行”通過快呢,還是排成一排,一路橫隊“並行”
通過快呢?答案當然是後者。這種排成一路橫隊的方式叫並行式,而排成一路縱隊,一個個走的叫串行式。
由於第五代電子計算機采用並行式的工作方法,它接受任務後,把任務分解成幾個部分,同時對這幾部分進行處理。因此,第五代電子計算機的處理速度要比前四代電子計算機快得多,每秒鍾可運行1000億次,比目前的高速計算機高1000~2000倍,所以,它比前四代電子計算機更先進。
第一代電子計算機到第四代電子計算機的工作原理是由美籍匈牙利人、大數學家馮·諾伊曼提出並創立的。諾伊曼工作原理是把事先編好的程序和數據存儲在計算機中,然後計算機能自動地按照程序執行一條條指令。這樣的工作隻能完全禁錮在人的思想範圍之內,如果程序不正確,不周全,計算機也就跟著犯錯,難怪人們有時候把計算機稱為“偉大的傻瓜”。這在很大程度上限製了計算機作為人的助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