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我等何人(1 / 2)

陽光很足,熱辣辣的照下來,將院子裏的石板映得白亮亮的,這讓站在門外廊下蔭影裏的幾個人,麵目表情有些看不清爽,不過,在他們幾人後麵,高道乾看見一個家中小廝站在日光裏,早已曬得滿頭大汗,正焦急地伸著脖子向教室裏看。剛才是被這幾個人遮擋住了,高道乾才沒注意到這小廝的存在,高道乾記得,這小廝是門房上當值的,想是沒擋住這幾人,怕高道乾怪罪,這才跟了過來。

見高道乾出來,那小廝似乎鬆了口氣,這才遠遠躲到蔭涼處,隻是仍是不敢回到門房裏,又不好靠前解釋,隻好在遠處跟著。

高道乾出了教室的門,向旁邊讓了幾步,好讓後麵那些學生先出去,這才對著那幾個也是讓開了道路的陌生人拱了拱手。

“幾位官人,不知為何到高某家中?”

高道乾將家字咬得很重,就是想要這幾人清楚,這是他的家,這幾人未經他的允許就闖進來,在禮貌上多有不敬。

幾人自是聽出高道乾話外之音,都不由一怔,那為首青年身旁一個和他麵貌有些相像隻是略瘦削一些的青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正要開口,卻被朱衣青年抬手止住,微微一笑開口道。

“小官人可是寫那《三國演義》的文萃書局東主高道乾?”

“正是,你們卻是何人?”

朱衣青年沒有回答高道乾的問話,而是一邊饒有興趣地上下打量著高道乾,一邊自顧自地說著話。

“小官人的《三國演義》,某觀之,卻是以那晉人陳壽陳承祚的《三國誌》為藍本,加以演繹撰寫,筆下那曹操曹孟德、諸葛孔明,還有那司馬懿,各個都是觀人料事如神的高明之士,能寫出此等人物的人,在識人善任上想來也是極有眼力的,你且猜猜看,我等是何人,又來此何幹?”

《三國演義》以陳壽的《三國誌》為藍本自是不差,至於演繹,那是小說平話的基礎,否則就是寫史了,這人能一語道出其中奧妙,倒也是一個有學問的。

至於說他高道乾既能鮮活寫出曹操、諸葛亮、司馬懿這樣的人物,想必作者本人在觀人料事上也不會差,這話也不是沒有一點道理,雖說一般人沒聽說過《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有什麼豐功偉績,可細究之下,還是會發現這羅貫中也非等閑之人,按史料所載,羅貫中早年曾是抗元義軍首領張士誠的幕僚,在輔佐張士誠時頗有建樹,甚至在張士誠稱王時還極力阻止,力勸其緩稱王,這和後來學士朱升建議朱元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都是一樣見地。隻是後來勸阻不成,羅貫中才心灰意冷回到杭州專心寫作,《三國演義》就是一百多年後,在臨安寫就的。這樣一個人物,又怎麼會是一個等閑人。

隻不過,要高道乾這個假作者來做這個猜測,卻是著實難為他了。

隻不過,直接認栽從來就不是高道乾的性格,既然不願示弱,那就得咬著牙來做,高道乾略微觀察了一會幾人形態,不由微微笑了起來。

“演繹人物,全憑自家主觀臆斷,故作玄妙卻是應有手法,不可據此推測作者就應如何。不過,高某不才,在我看來,猜測你們的身份來意倒也並非什麼難事,倒是可以試著略猜一二。”

聽說高道乾真要猜他們的身份來意,幾人頓時都來了興致,齊齊望定高道乾。

“幾位官人,你們都是官身,這一點倒是不需說了。”

朱衣青年點點頭沒說話,算是承認,他們的身份隨便一個人都會從他們的服色上猜出來。

“你們初來這裏我就注意到你們,在我講課這段時間裏,你們都肅立良久,沒有隨意走動,這說明你們都是軍中武將,隻有軍中之人才有肅立習慣,而且也會對這兵法戰陣之事感興趣。”

朱衣青年麵色如常,示意高道乾繼續說下去,可高道乾從其他幾人的目光中,已經感到他的猜測沒錯。

高道乾指了指朱衣青年和他身旁長相相像的青年:“你們二人麵容相像,是兄弟二人,這也不消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