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臨安 我來了(2 / 2)

看得仔細,高道乾這才邁步走進湯餅鋪。

高道乾一進門,早有夥計迎上來,殷勤地把高道乾帶到空位坐下,又笑容滿麵地拿來水牌詢問高道乾要吃何種湯餅。

南宋所有麵食,都被稱作餅,烤、烙的叫炊餅。蒸熟的叫蒸餅,比如這時包子、饅頭就被稱作蒸餅,隻不過這時的饅頭其實是包子,而所謂包子卻是沒餡的饅頭。水滸中,母夜叉孫二娘做的人肉饅頭,其實就是包子。而煮熟的麵食,則稱作湯餅,比如混沌、各種麵條都通稱作湯餅。水牌,則就是菜單。

接過夥計遞過來寫滿字跡的水牌,高道乾仔細看過去,上麵列著許多麵食名稱,有軟羊麵、桐皮麵、插肉麵、桐皮熟燴麵、豬樣庵生麵、雞絲麵、三鮮麵、筍潑麵、藥棋麵、筍厥混沌、肉湯角兒等等一長串的麵食。

雖然高道乾知道所謂角兒,其實就是後世的水餃,可看著水牌上那許多不明含義的麵食,高道乾還是不免有些頭大,猶豫了半晌,隻是撿著自己熟悉的雞絲麵點了一碗。

借著夥計取麵的時間,高道乾仔細打量起這間再普通不過的湯餅鋪。

湯餅鋪麵積不大,廳堂隻擺著六張食案,每張食案配置四把木凳,食案和木凳都漆著紅漆,擦拭的十分潔淨,夕陽餘輝灑進鋪子裏,照的食案和木凳閃著光亮。

高道乾記得前世還是學生時,讀過的一篇關於宋朝人飲食的文章,按照那篇著述所講,宋代人飲食文化極為興盛,在飲食上也極考究,哪怕是臨安街邊攤鋪,也都很留意潔淨、衛生,“凡百所賣飲食之人,裝鮮淨盤盒器皿,車簷動使技巧,心愛食味和羮,不甘草略”。意思就是說,宋朝人在飲食上十分講究,哪怕是街邊小攤,隻要售賣飲食之物,所用器具餐具都極為幹淨,器具也很精美,在衛生上不敢有絲毫疏忽,否者,講究的宋人絕不會來光顧。

甚至大些的酒肆、店鋪,往往會使用銀質餐具,就是有人叫外賣送餐,用食盒盛送過去,拿出來的也往往是銀餐具。當然,這些銀質餐具自然也不會丟失的,這臨安乃天子腳下,不僅民生富足,大宋可是講法製地。

高道乾再看那幾夥客人食案上,餐具雖然不是奢靡的銀器,可也都是細瓷碗碟,筷子都是製作精巧的竹筷,每人麵前還放著筷枕。在前世,除非大飯店,尋常小店是絕對不會有筷枕的。高道乾知道,宋朝人對於筷枕可不是這個叫法,宋人稱其為止著。

再看幾人麵食,細瓷大碗中熱騰騰的煮麵上都蓋著大塊的豬肉和羊肉,看著吃的滿頭大汗的幾個行腳漢子,高道乾心中不由暗讚,這臨安果真富庶,尋常販夫行腳人平素都能有如此吃食。

及至高道乾要的雞絲麵端上來,一大碗熱麵上鋪著筍絲、黃瓜絲,還有幾片矮黃,讓人看一眼就有食欲。

所謂矮黃,就是後世的娃娃菜。

雞絲麵裏雖然也有許多雞絲在裏麵,可終究比不得其他客人碗裏的大片香噴噴的肉片,高道乾暗暗咽了口口水。

餓了一天的高道乾,雖然有些不甘,可聞著雞絲麵的香氣,肚子叫得更歡,再也顧不得其它,接過夥計遞過來的竹筷大口吃起來。

十六七的半大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食量自然也好,一大碗熱麵,隻一會功夫,便被高道乾風卷殘雲一般一掃而空。再看其他幾個客人,還在慢條斯理地悠然吃麵,高道乾不由有些赦然。

摸摸肚子,隻有八分飽,想著還要吃,可猶豫了片刻還是作罷。

喚過夥計結賬,一碗雞絲麵隻要十五文,這讓高道乾暗暗後悔,早知如此,倒是實在應該再要一碗麵來吃。隻是已經結賬,不好再要吃食,便數了十五文銅錢遞給夥計。

不想,那夥計看著高道乾遞過去的銅錢並不接,而是笑著問道。

“小官人。”

官人這一稱呼,在宋代並不是一定指為官之人,而是對有一定地位男子的尊稱。

夥計舉動,讓高道乾不由有些發愣,心中暗想,莫非這夥計見著自己是外鄉人,想要宰客?

正想著,卻聽那夥計又道:“小官人可要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