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下眾人一聲叫好,台後翩然走出一位十七八歲的妙齡女子,隻見她一襲紅衣,身形如垂柳,粉黛不施,卻生得一副天然的皓齒明眸。遠遠看去,整個人宛如紅蓮初出水一般。台下又是一片騷動,與老者登場時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就是小紅了!真是聞名不如見麵!隻可惜我們今天才趕來,未曾見到她前幾日在此的精彩表演。
台下人紛紛讚賞道。
小紅輕拿起桌上兩片梨花木板,輕輕往鼓麵一敲,朱唇微啟,皓齒一發,氣吐幽蘭,悠悠唱道——小桃無主自花開,煙草茫茫帶曉鴉。幾處敗垣圍故井,向來一一是人家。
聲音有如玉鶯鳴於山穀,又如流珠落於玉盤,嬌而不媚,清而不寒,叫人聽了好不舒服。
小紅適才所唱乃宋代詩人戴複古名篇《淮村兵後》,該詩說的是宋金交兵後,原先生機繁華的村落在戰亂之後變得一派蕭條死寂。該詩沉鬱異常,小紅以如此清脆入耳的嗓音唱來卻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小紅唱畢,又是將梨木在鼓麵輕敲幾下,複而說唱道——小女子前幾日唱了“三吏二別”,乃是《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婚別》、《垂老別》,今天來唱《無家別》。
小紅斷續敲著鼓麵,老者手中的三弦琴也響起,鼓琴交錯之聲甚是悲涼淒切。
——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我裏百餘家,世亂各東西。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賤子因陣敗,歸來尋舊蹊。久行見空巷,日瘦氣慘淒,但對狐與狸,豎毛怒我啼。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鳥戀本枝,安辭且窮棲。方春獨荷鋤,日暮還灌畦。縣吏知我至,召令習鼓鞞。雖從本州役,內顧無所攜。近行止一身,遠去終轉迷。家鄉既蕩盡,遠近理亦齊。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溪。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
——眾位看官道小女子唱的什麼,唱的乃是世間的真事!隻說天下大亂,兵革不休,盜賊蜂起,村裏的青壯被迫充軍,兵敗歸家後卻隻見得村裏一派蕭條淒慘,昔日無限生機的村子已是萬人空巷,村裏僅剩下的活人也不過一二年邁寡婦。歸來的士兵想著重操就業,棄兵務農,卻又來了個狠心的縣吏催促他參軍。士兵因為被強征入伍,家中多病的老母也來不及照顧,病死五年都沒有好好埋葬,眾位看官,你們說,這詩中之事與當今天下之事像也不像,你們瞧,咱們這老百姓當得苦也不苦。
小紅一番動情說唱,眾人無不悲戚,此間更有婦人悄悄地抹起淚來。
——羊兒灣地處偏遠,又物廣地肥,百姓未受刀兵之苦,且生活得富足幸福,俗話說“寧做太平犬,莫為亂世人”,但願戰火不燒至此處,天下也早點太平。小女子與老父途經貴地,服侍列位看官說這幾日故事,叫作“三吏三別”。事已說徹,權作散場。
三弦琴聲停,小紅將梨花木在鼓麵急速一陣敲擊後,從桌內托出一隻鐵盤。眾人正“叮叮當當”放著銅幣之際卻傳來一聲戲謔吆喝——喲嗬,這就結束了?我沒聽過癮呢,再來一段可好?
院中轟然笑將起來。
我聽那聲音,無比耳熟,我一個激靈,滿心欣喜地朝人堆裏一眼瞧將過去,卻不是老鬼是誰!
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