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一些武術術語(2 / 3)

五兵

指周代和春秋時期用以作戰的五種主要兵器,包括戈、殳、戟、酋矛、夷矛。

五行

古代武術家用金、木、水、火、土(五行)表示形意拳中的劈、崩、鑽、炮、橫五種基本拳法,或表示太極拳中的進、退、顧、盼、定五種步法。

四梢

四梢指兩手和兩足。

四手

在太極拳術語中,四手是指掤、捋、擠、按四式連綴起來的四正推手,或指采、挒、肘、靠四式連綴而成的四隅推手。

三節

三節指梢節、中節、根節。就上肢而言,手是梢節,肘是中節,肩是根節。形意拳則稱頭、頸為上節,軀幹及上肢為中節,下肢為下節。

鐵砂掌

指用掌反複拍擊、搓擦裝有鐵砂和銳鐵片的粗帆布包,經過長期訓練,包的重量漸增,掌也獲得可擊破、拍碎硬度較高物體的能力。

外家拳

武術流派的說法之一。"外家"說法始於清康熙八年(1669),黃宗羲為王征南撰寫的《王征南墓誌銘》說:"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博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謂內家者,以靜製動,犯者應手即仆,故別少林為外家……"然而,少林拳家和一些武術家對此說法持不同觀點,認為少林拳是內外兼修的拳法。

梅花樁

指在呈梅花形的固定木樁上練習武術基本功和拳術套路,以達到身體輕靈、躍高落穩、步伐敏捷、視野寬闊的目的。

二指禪

用二指著地倒立(多以食指、中指)的弓法訓練。

十三勢

十三勢是太極拳的另一種稱法。太極拳古籍有"掤、捋、擠、按四方正,采、挒、肘、靠斜向成,乾、坤、震、兌及八卦,進、退、顧、盼、定"之說。五行乃金、木、水、火、土,比喻太極拳的五種步法。八卦的乾、坤、震、巽、坎、離、艮、兌比喻太極拳的八中手法。五行八卦為十三勢,姑有太極拳一名。

童子功

指練武術的柔韌性好,即使是古稀老人仍能柔如孩童。

內家拳

武術流派的說法之一。"內家"起始與"外家"相同。黃白家在《內家拳法》中詳述了內家拳法的內容,其中有應敵打法、穴法、所犯禁病法、練手者三十五、練步者十八,而總攝於六路和十段錦中等。晚清時有人把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統稱為內家拳。

二十四要

武術運動基本技法之四擊、八法、十二型的合稱。

百兵之帥

大刀也是武術中的大型兵器,刀刃寬闊,刀身沉重,威武起來氣勢雄偉。刀法有劈、砍、撩、掛、抹、帶、格、抽、斬、雲等,變化多端,攻防力強,故被稱為"百兵之帥"。

百兵之君

劍術的演練剛柔相濟,吞吐自如,輕快飄灑,氣勢連貫,造型優美。在器械中,其表現形式較雅觀,因而被稱為"百兵之君"。

打拳不遛腿,必是冒失鬼

遛腿,就是踢腿,是武術的基本功之一。無論是初學者還是老練家,都必須堅持練習。因為腿是全身的支柱,務必根基牢固,根基不穩,重心不穩,武術就沒有練到家。遛腿的作用很大,首先,將腿遛開,筋骨柔軟,肌肉不僵,可減少韌帶和關節的損傷。其次,腿功好利於表現技術動作。腿功好,武術功夫便好,腿功是表現技術的基礎。第三,腿功好利於提高拳藝。武術技術多以身體下盤為基礎,堅持遛腿,加強腿部力量性和柔韌性,是掌握高難度動作的關鍵,是提高武術水平的重要手段。從技擊角度看,也隻有在腿部關節柔韌性高的條件下,才能敏捷而準確的運用各種腿法

花拳鏽腿,好看無用

武術界常用“花拳繡腿”老形容姿勢好看卻不實用的拳套。這一類拳套過分追求姿勢的美觀和技巧的高難,而不注重動作是否體現技擊性,拳套中缺少踢、打、摔、拿的實用招法。還有一種情況是有些習武者所練的確是貨真價實的好東西,可惜,練習者隻會依葫蘆畫瓢,而不會拆解,表演起來威風漂亮,一經實戰白竅不通。這樣的習武者也被稱為花拳鏽腿。

內外合一,形神兼備

這條諺語是講內功外功應當和諧統一,手眼身法步指外,即指身體表麵各部的動作,也即指“形”,精神氣力功指內,即指精神、氣質、意識的體現及人體內髒器官的鍛煉,也指“神”,內外渾然一體,密不可分。內與外,形與神有著相互製約、相互促進,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密切關係。

不怕千招會,就怕一招精

從散打技擊角度而言,貪多嚼不爛是每個選手應當大忌而特忌的。武術招法很多,千變萬化,要想全部掌握實在是難上加難,因此,練習散打技擊,除了要博學多聞,廣泛涉獵外,還必須精通幾招。這幾招應是自己的拿手。應當是別人不會的我會,別人會的我精。如是人人皆曉的招數,就要練到別人達不到的火侯,這才叫絕招。摔跤名手寶三善使“潑腳”,這是摔跤中的俗招,人人都會,可是誰與寶三善摔,卻常常使不出自己的潑腳,而著了寶三善的潑腳。他這一招實在是練到了精、絕的地步。如果光會許多招,實際運用時卻生疏的很,那反到不如精通幾招奏效得快。當然,如果千招會千招精,那是上上等了。

打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

打拳不等於練功。拳,指鍛煉的方式,功,指鍛煉的實效。光注意鍛煉的方式而不注重鍛煉的實效,就叫“打拳不練功”。打拳若不練功,拳術即使打得再好看,終是花拳繡腿。練功,就是為了實用。練功的含義很廣泛,如增加力量性,提高柔韌性,加強靈敏性,鍛煉耐久力,增大呼吸量,提高反應力等,都屬於“練功”的範圍。技擊方法的熟練掌握,技擊能力的具備,養生術的通悟與應用,也是練功的內容。練功的主旨在於練成過人的功力。因為拳人人可打,功卻不能人人練成。如海燈法師的一指禪功,現在可說是絕無僅有。這條諺語也做“拳無實功,一場空空”。

武術講八法,拳腳要踢打

八法是武術的八種基本功法,即手法、眼法、步法、精神、氣息、勁力、功夫。這八法可說是各門各派通用的基本法。不管練何拳何派,離開這八法就練不成功夫。而八法必須在實踐中體現,在實踐中練成,所以,“拳腳要踢打”就是指練武要持之以恒,才能將八法掌握。

古人製藝,必立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