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馬雲商道(13)(1 / 3)

關於這一點,佛教中有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相傳在很久以前,彌勒佛與韋陀並不在同一個廟裏,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彌勒佛熱情快樂,所以來這個廟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丟三拉四,不會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著臉,太過嚴肅,搞得來廟裏燒香的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裏,由彌勒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於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麵無私,錙珠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下,廟裏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盡管以上故事是編出來的,但卻反映出了人們對能讓人各盡其才體製的向往、對能巧妙搭配人才的核心人物的讚賞。

在國內商界,阿裏巴巴素來以善於用人、善於打造合作團體著稱。在馬雲看來,一個成長型企業要想取得成功,重要的一點是:打造一個能讓人才發揮其最大優勢的明星團隊,而不隻是擁有明星領導人。馬雲認為,很多時候,中國的企業往往是幾年下來,領導人成長最快,能力最強,其實這樣並不對,他們隻要用人用長處、管人管到位即可。畢竟,企業僅憑一人之力,永遠做不大,團隊建設才是成長型企業必須突破的瓶頸。

馬雲坦言,自己最欣賞的就是唐僧師徒團隊:

唐僧這種領導碌碌無為,每個單位都有,平常得很。這個人我就喜歡,好像看起來沒有領導才能,其實他目標很明確,我要取經,任何事都影響不了他。孫悟空這樣的人,能力很強,品德很好,但是脾氣暴躁。還有一個豬八戒,好吃懶做,但是沒有豬八戒不行,生活中少了很多樂趣。對沙和尚來講,他說他沒有什麼使命感,價值觀遠大於理想,他說我是8小時工作製,挑擔、劈柴、挑水、牽馬這是我的工作,別跟我講理想。這種人單位裏也很多。正是這4個人結合在一起,經曆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我覺得這幾種人生活中很常見,隻要大家懂得怎麼把他們結合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團隊。唐僧是一個好領導,他知道孫悟空要管緊,所以要會念緊箍咒;豬八戒小毛病多,但不會犯大錯,偶爾批評批評就可以;沙僧則需要經常鼓勵一番。這樣,一個明星團隊就成形了。

在馬雲看來,一個企業裏不可能全是孫悟空,也不能都是豬八戒,更不能都是沙僧,“要是公司裏的員工都像我這麼能說,而且光說不幹活,會非常可怕。我不懂電腦,銷售也不在行,但是公司裏有人懂就行了。”馬雲曾多次對公司的管理幹部說:“領導人不一定要做具體的工作,但要懂得發現可用之人,要下麵人去做,領導要能把人身上最好的東西發現出來。你要找這個人的優點,找到這個人自己都不知道的優點,這是你的厲害之處。”

在阿裏巴巴,員工通過考核被分成三種:一、有業績、但價值觀不符合企業文化的,被稱為“野狗”,孫悟空最初就是如此;二、事事老好人,但沒有業績的,被稱為“小白兔”,類似沙僧;三、有業績、也有團隊精神的,被稱為“獵犬”,被教化後的孫悟空即是。阿裏巴巴人力資源部總監鄧康明說:阿裏巴巴需要的是“獵犬”“對‘小白兔’會通過業務培訓來提升他們的專業素質;對於‘野狗”,公司要通過製度對其進行約束、教化,在教化無力的情況下,一般都會堅決清除。而一旦被確定為“獵犬”,而且是一隻能夠深入理解公司文化並且願意與公司一同長期發展的“獵犬”,公司就會大力培養。

另外,阿裏巴巴並不像大多數企業那樣用人一味拔高,它十分強調用對人、合適的崗位使用最適合的人,就像唐僧團隊那樣平衡使用各類人才。在創業早期,阿裏巴巴請過很多“高手”,一些來自世界500強大企業的管理人員也曾加盟阿裏巴巴,結果卻是“水土不服”。通過這些,馬雲總結出的道理是:“就好比把飛機的引擎裝在了拖拉機上,最終還是飛不起來一樣,我們在初期確實犯了這樣的錯。那些職業經理人管理水平確實很高,但是卻不合適。”

阿裏巴巴的用人之道,聽起來很普通,並不是什麼雲遮霧繞的高深理論。它的團隊模式和所用之人可以說在生活中很常見,其道理也都十分樸素。然而如果我們仔細琢磨就會發現,其實他的每一個做法都很實用、很巧妙。

我們知道金庸迷馬雲向來以風清揚自居。在《笑傲江湖》中,風清揚的獨孤九劍已練到了無招勝有招的境界。他在調教令狐衝時道出了“無招勝有招”的道理:招數是死的,發招之人是活的。死招數用得再妙,遇上了活招數,免不了縛手縛腳、任人屠戮。學招時要活學,使招時要活使。倘若拘泥不化,即使是練熟了幾千萬手絕招,遇上了真正高手,終究還是給人家破得幹幹淨淨。活學活使,隻是第一步。要做到出手無招,那才真正踏入了高手的境界。如果我們看阿裏巴巴的管理之道,馬雲這些看似普通的招數,顯示的似乎正是“無招勝有招”的高深境界。

55.讓人才在阿裏巴巴增值

如果我們想看某個集團的優劣,就可以先看該企業的人才增值情況。因為一個優秀團體會讓其成員和它一起“茁壯”成長。阿裏人就深諳此理,因此公司從開始建立就大力推行自己的人才增值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