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好:對,能吃能睡,對大事小事都能放得下的時候,就顯得年輕,工作起來就比較有激情,自然就比較從容。我認為,作為一個商人,作為一個企業家,能從容地麵對榮譽,從容地麵對困難、問題和失敗、成就是非常重要的。
劉永好:當你取得成就的時候,當你在鮮花、掌聲、榮譽、金錢麵前能夠不要驕傲,平常心。當你麵對失敗、失望,很多困難的時候,我一樣能夠站得起,還能夠吃得下,還能夠睡得好,我覺得這是要鍛煉的,或許我們鍛煉的時間比較長,這方麵還是蠻不錯的。
主持人:媒體給您一個稱號叫中國第一養豬大戶,去年豬肉最貴的時候,您提出要投入30—50億中國最大的、規模化的養豬體係,這個計劃實施得怎麼樣了?
劉永好:有人問我,劉先生,養豬需要花這麼多錢呢?有人說劉先生,你有什麼其它的想法?其實這幾年我們一直在做這件事。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特別是加入WTO之後,中國經濟突飛猛進,日新月異,但中國靠工業、城市化帶動的,中國已經成為加工工廠,中國的工廠可以滿地見,但中國的農業確實不太理想,農民的收入非常低,而且農村產品國際競爭力相對比較弱,我們農產品的進口超出了出口。
劉永好:我們是農業最多的國家,現在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比重相對比較少,另一方麵農民也比較窮。為什麼呢?照說我們有13億,有最大的糧食和肉蛋奶的消費與生產,我們有8億農民,但分到每個戶,量太小,隻有幾隻雞,這樣怎麼跟國際競爭呢?我們是農業產業的,做了30年的,我們認為中國理應產生與我國農業地位相匹配的大企業。國際上有很多大農業企業,能否產生這樣的大企業呢?這些大企業依托什麼呢?依托種糧食、養豬、養雞、養牛。
劉永好:這幾年我拜訪過很多國外的企業,我拜訪過美國斯費思德爾德,他們是養豬加工企業,他是提供飼料,提供技術服務,最後收集起來提供給全國的農場,中國要走現代化的農業是必須的,要走現代化的農業必須有一些龍頭企業帶頭。我是這樣想的,中國作為現代農業,政府是政策製定者,我們的農民是主力軍,必須依靠這些主力軍,而龍頭企業是龍頭,是產業的組織者,商品化的技術提供者,我們應該做這樣的事。
劉永好:所以,在五年以前我們就立下一個目標,爭做中國優勢農產業企業,整座中國龍頭農產業企業,爭做中國農業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還要做國際上的有競爭力的農牧企業,就是世界級的農牧企業。這個世界級的農牧企業講起來比較虛,但我們有目標,就是第一銷售超百億規模,第二引領行業的發展,在養豬的種苗、高端上站穩腳跟。中國的榮昌豬是最好的豬。同時我們也引進全球最好的豬海博爾豬,在加拿大的,我們的加工廠在四川、山東已經建立起來了,從最好的種苗做起,然後形成一套體係,最好的體係是超過3萬頭豬。
劉永好:另外,我們要建立一個養殖的體係。剛才我講到農民是主體,我們不能脫離了農民,一個企業再大,要養很多豬是不現實的,養太多豬,農民做什麼,是不是搶了農民的飯碗,我們在這樣的研究、討論,這幾年我們形成一個聯合企業,由龍頭企業提供種源,龍頭企業提供飼料,龍頭企業與政府和大專院校聯合起來提供技術服務,之後由籠統企業提供加工、屠宰、市場工作,中間最大的一塊放給農村的農戶。但不是簡單地養幾十頭豬。
劉永好:最近我們在樂山馬上推行了一個“六方合作,八統一”的模式。所謂“六方合作”,就是政府、龍頭企業、銀行、保險公司,由新興農民組建的新興農業合作組織,聯係起來,為我們的養豬業提供全方位的綜合服務,在這個體係裏,我們還成立一個金融擔保公司,就是養豬擔保公司,我們企業拿點錢,政府拿點錢,我們成立一個注冊2000萬的公司,通過銀行的支持,放大6—10倍,就能夠最多貸2億,拿去幫助農民建豬圈,做流動資金幫助農民養豬、買飼料。這樣既幫助農民有相應的流動資金,又能夠做到綠色的,環保的產品,因為我們很多產品是可以追溯的,可以做到科技化,同時我們做防疫,防止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