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奉養體內氣血,讓溫陽滾滾奔騰(3)(2 / 3)

這裏再囑咐下患者,在治療期間可采取必要的肩關節功能鍛煉,如主動做前、後、左、右的擺動,切記以主動功能鍛煉為主。隨著疼痛減輕,再逐漸加大活動幅度,這樣對治療有較好的輔助作用。對於被動鍛煉導致症情加重者,應當加用繆刺法治療。

暢氣血、益心氣,蒙醫撫平心絞痛

赫依、三根、白脈皆為蒙醫術語,其中赫依指各種生理功能的動力,凡是思維、語言、動作及各髒器的功能活動都受它支配,與中醫的“陽氣”類似;三根則包括赫依,大致相當於中醫“氣血”的概念;白脈與黑脈相對應,主要指神經係統,包括大腦、小腦、延腦、脊髓及神經幹支。

現在很多男同誌看上去身體素質很好,隻是偶爾感覺心髒不適,這可能是心絞痛的潛伏期。當代蒙醫大師蘇榮紮布認為,男人心髒病產生的根源就在於胃火和熱能病變導致消化不良,造成心髒赫依血運行受阻,因此在治療上當“以助胃火、促進清濁生華、調和三根、通血脈及白脈、改善赫依血運行、平和激蕩、補心益氣為主”。

赫依、三根、白脈皆為蒙醫術語,其中赫依指各種生理功能的動力,凡是思維、語言、動作及各髒器的功能活動都受它支配,與中醫的“陽氣”類似;三根則包括赫依,大致相當於中醫“氣血”的概念;白脈與黑脈相對應,主要指神經係統,包括大腦、小腦、延腦、脊髓及神經幹支。蘇榮紮布大師的意思是說,心絞痛主要是由於胃部病變導致消化不良,致使心髒氣血運行受到阻礙,進而造成心肌急劇的、暫時性缺血與缺氧,因此最根本的治療方法就是調和脾胃、揚清化濁,使氣血暢行無阻,同時還要以補心益氣輔之,增強心髒的調配能力。

這裏我是從蒙醫大師那裏學來的藥方,大家可以借鑒一下。

清暑益氣湯

【出處】《脾胃論》

【組成】黃芪30克,黨參15克,蒼術9克,白術9克,麥冬9克,五味子6克,葛根9克,升麻9克,神曲9克,澤瀉9克,當歸9克,青皮6克,陳皮6克,黃檗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1日1劑。

【功效】運脾益陰、清化濕熱。對於胸悶心痛,神疲乏力,不耐勞作,納穀不馨,口中黏膩,舌苔薄白膩或薄黃膩的心絞痛患者有奇效。

我個人認為,蘇榮紮布關於心絞痛的診斷與中醫不謀而合。在中醫理論中,心絞痛又被稱為“胸痹”、“厥心痛”。當代中醫大師顏德馨教授指出:“胸痹是指因人體陽氣、陰血不足,淤血、痰濁、寒積留聚,引起氣血阻閉不通而出現的以胸部憋悶、短氣,甚或心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症。其輕者為胸痹,重者為心痛。”(參見《顏德馨中醫心腦病診治精粹》)在治療上,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顏德馨教授在書中說道:“若脾不健運,升降失司,導致氣血運行受阻,痰濕內生而又阻滯氣機,症見胸悶心痛頻發,神疲乏力,納穀不馨,口中黏膩,治此必先運脾,恢複升降,始克有濟。”

總之,無論采用何種方法治療心絞痛,要想使之根除,就必須在日常飲食中加強調控:盡量少食油膩食品,少喝冷飲,恢複脾胃功能。同時要攝入足夠的營養,使氣血充盛起來,如此方能為心髒提供足夠的能量。

氣血淤堵,給癌創造了環境

醫聖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提出了正氣與邪氣的說法。正氣主要體現了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能力,邪氣則是破壞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能力。中醫認為,如果一個人正氣充足,那麼他抵禦疾病侵襲的能力就強,而邪氣的入侵則會導致疾病的產生。

很多朋友都說:“我不怕得別的病,就怕得癌。得了癌就等於被判了死刑!”關於癌的形成,雖然不同人士從不同角度分析了諸多原因,但中醫認為,癌形成的最主要原因還是氣血淤堵。

醫聖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提出了正氣與邪氣的說法。正氣主要體現了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能力,邪氣則是破壞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能力。中醫認為,如果一個人正氣充足,那麼他抵禦疾病侵襲的能力就強,而邪氣的入侵則會導致疾病的產生。所謂邪氣,當然是自然界裏麵的風、寒、暑、濕、燥、火等。邪氣進入人體,正氣的運行就會受到阻礙,從而影響、擾亂甚至改變體內的正常環境。

我經常會走訪一些老年男士,發現那些老壽星們心態都非常好,很少生氣、鬱悶。這種性格是從年輕時就培養起來的,在他們還是血氣方剛的壯勞力的時候,心態就很平和。我們從中醫來分析,正氣是推動全身血液正常運行的動力。如果它的運行受到阻礙,必然導致血流緩慢,如同水泵與水,如果沒有了電這個動力,水就無法泵出去,沒有了向前流動的力量,就會附著在血管壁上,一點一點,如同淤泥一般,越積越多。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