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托起體內的“太陽”,男人生命之火更旺(5)(2 / 3)

1.四君子湯(或丸)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人參(或黨參)12克,炙甘草5克,茯苓9克,白術9克。

【用法】各藥等分,為粗末,水煎服,每服6克,每日1劑;或做丸劑,每日2次,每次6~9克(何氏用法)。

【功效】本方為補氣方,具有益氣、健脾、和中的功效。凡脾胃虛弱、氣虛不足、四肢無力、麵色萎白、食少便溏、脈軟弱無力均為適應證,一般體質虛弱、病後失調、言語氣促、胃腸功能減退、消化不良等都可服用。

【加減】本方加陳皮、製半夏、木香、砂仁、生薑,便是香砂六君子湯(丸),既有四君子湯補氣健脾的作用,又有開胃理氣的功能,為補氣健胃的成藥,市麵上有售。每日2次,每次6~9克。

2.歸脾湯

【出處】《濟生方》

【組成】人參(或黨參)9克,黃芪9克,白術9克,茯神9克,酸棗仁9克,桂圓肉9克,木香6克,炙甘草 5克,當歸9克,遠誌6克,生薑3片,紅棗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l劑,分2次服。本方售有成藥,名歸脾丸,每日服2次,每次6~9克。

【功效】本方為補血方,具有補血養心、健脾益氣的功效。凡心脾兩虛,氣血不足,思慮過度,神疲體倦,嗜臥食少,心悸怔忡,夜有盜汗,失眠健忘,多夢易驚,麵色萎黃,舌質淡苔薄白等都可服用。

3.六味地黃丸

【出處】《小兒藥證直訣》

【組成】熟地黃24克,山萸肉、幹山藥各120克,澤瀉、牡丹皮、白茯苓各90克。

【用法】上藥研細末,煉蜜為丸,每日2~3次,每次服6~9克,溫開水或淡鹽湯送服(本丸市售成藥);或酌減用量,水煎服,名六味地黃湯。

【功效】本方為補陰方,具有補陰、滋補肝腎之功。凡腎陰不足,腰膝疲軟,頭暈目眩,耳鳴耳聾,遺精盜汗,消渴,潮熱,牙齒動搖,小便淋漓,舌紅少苔,以及一切慢性疾病過程中出現的肝腎不足、腎陰虧損者都可服用。本方原為治小兒發育不良之方。目前在臨床上對慢性尿路感染、糖尿病、高血壓、神經衰弱等陰虛肝腎不足者,也可以本方為基礎,適當運用。

4.右歸丸(或飲)

【出處】《景嶽全書》

【組成】熟地黃240克,山藥120克,山茱萸90克,枸杞子120克,杜仲120克,菟絲子120克,製附子60~80克,鹿角膠120克。

【用法】研末為丸,每服3~6克(本方市麵上有成藥出售);亦可適當調整用量,水煎服,分2次服。

【功效】本丸為補陽方,具有溫補腎陽、填充精血之功。凡腎陽不足,久病出現氣怯神疲、畏寒肢冷、陽痿、滑精、腰膝酸軟等症者均可服用。本方是補陽方中的溫補腎陽、填精作用較強的一種,一般選用時最好請中醫師診斷一下,以舌淡、脈沉細為特點,確屬腎陽不足者方為對症。

以上是何老從補氣、補血、補陰、補陽四方麵,介紹給中年人的補藥古方。除此之外,他還按中醫古方精神擬成平補養心方一則,其方如下:

【組成】炙甘草9克,淮小麥30克,大棗10枚,百合18克,幹地黃l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本方具有補養心腎、安神和中之功。凡神情不安、易感易怒、心煩意亂、思慮過度、頭昏失眠、心悸、脈促等心髒神經官能症均有明顯效果。

何老還指出,進補除了用補方之外,也可單獨服食一些滋補藥物,如人參有大補元氣、健脾補肺、生津止渴、安神寧心的功用,可根據自身狀況選擇品種食用,別直參、紅參略偏熱,吉林野山參、白人參、糖參略偏溫,生曬參、皮尾參、西洋參略偏涼等。除此之外,何老還提醒大家,進補還需注意兩點:從時令來說,冬令精氣封藏,服補藥易於吸收;進補貴在恰到好處,不當進補或過補就不妥了,比如服用人參過多或不對症,就有嚴重的副作用,易導致人們常說的人參濫用綜合征。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