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幼兒繪畫的發展階段及特點,是我們理解、參與和引導不同年齡段幼兒繪畫的基礎。隨著幼兒在心理、生理等方麵的不斷發展,使他們在每一個發展階段,都表現出了不同的繪畫特點。如果我們更加深入、客觀地了解了這些不同的階段及特點,對於我們更好地理解與認識幼兒在某一繪畫發展階段的相應表現,以及為幼兒在繪畫過程中給予適當的引導將會有很大幫助。
然而,由於成人在幼兒繪畫領域的理念與做法不同,所以造成對幼兒繪畫的影響也不盡相同。為了讓幼兒在繪畫過程中更加自然、健康、和諧地發展,本章將詳細介紹幼兒繪畫的主要發展階段,希望能為各位教師和家長提供一些參考。
其實,幼兒是通過一個個特定的發育成長階段逐步成長的,繪畫也是如此。在幼兒繪畫的領域中,很多研究者都發現了這樣一種規律,即對於大多數的幼兒來說,都是從無序塗鴉開始,然後進入到用線條、圓等不規則圖形來表征事物或自己的想法,接著能通過自己的想象,畫出比較像的各種事物,最後進入到以視覺寫實的方式去描繪。這種順序具有廣泛性和普遍性,幾乎全世界的幼兒都以之相符。
有鑒於此,人們從廣義上把幼兒繪畫分為:塗鴉期,象征期、形象期和寫實期,但也有將寫實期不放在幼兒繪畫發展階段的。本書為了更完整地介紹幼兒繪畫的發展過程,把寫實期也納入進來,以便為大家提供更多的參考。
另外,需提醒成人注意的是:幼兒繪畫的過程,在其具體發展階段上因人而異,不完全受年齡限定。也就是說,對於同一年齡段的幼兒,可能在繪畫風格與繪畫能力上表現出較大的差異,或者在某一繪畫的發展階段上,其繪畫風格與繪畫能力,表現出與相鄰發展階段有重合的部分,甚至有時會“後退”到前一發展階段。比如已進入象征期的孩子,也可能會在繪畫風格與繪畫能力等方麵,表現出塗鴉期的特點,或者畫了一張具有塗鴉期風格的作品,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成人應給予充分的理解。
幼兒一般在一歲半到三歲左右以塗鴉的方式進行繪畫。但由於幼兒間的個體差異,以及所處繪畫環境的不同,也表現出了一定的年齡差異。比如,有的幼兒從一歲左右便開始了塗鴉,有的要到兩歲左右甚至更長時間。在這方麵,如果成人在幼兒早期便嚐試性地為其提供筆和紙,那麼幼兒一般會較早地表現出用筆塗鴉的行為,反之則會較晚。另外,在脫離塗鴉的繪畫方式上,幼兒也表現了較大的性別與年齡差異。一般情況下,女孩比男孩脫離得早,這與女孩在精細動作方麵普遍比男孩發育得早有關。有的男孩到四、五歲時,還以塗鴉的方式進行繪畫。
在塗鴉期,雖然幼兒表現了一定的年齡差異,但還是遵循了一定的發展規律,這種規律可以通過塗鴉期幼兒繪畫的發展過程體現出來。
塗鴉期幼兒繪畫的發展過程
一、無序塗鴉階段
在塗鴉期前期,幼兒的運動能力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這一發展階段,幼兒主要通過運動去探索世界、認識世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的運動與思考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這一階段,幼兒表現出了一定的塗鴉式動作,並且這種動作,是其感知覺與運動能力發展到了一定程度的自然表現。比如用一種物品往另外一種物品上亂壓亂劃,這種探索性的塗鴉式動作,是幼兒探索世界、認識世界的本能需要。而對於幼兒真正意義上的塗鴉作品,一般是成人在幼兒的這一發展階段上,有意為其提供了筆和紙以後,或是幼兒看到成人拿筆書寫時,出於模仿和好奇而畫出的。所以成人可以基於以上兩方麵,引導幼兒逐漸進入到自己的塗鴉世界。
幼兒剛開始塗鴉的時候,多是以肩為運動軸心的雜亂塗鴉。因為這時幼兒的手、肘、肩的相互協調性還不夠好,所以畫麵顯得很“雜亂”,多為歪歪扭扭、斷斷續續的線或點,方向不確定,所以這時稱無序塗鴉,如圖1。又因這時幼兒很少有表現意圖,所以又被稱為無目的塗鴉。
幼兒在這一時期,之所以會表現出這樣的塗鴉方式,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麵原因:
一是由於這一時期,幼兒的大腦與神經係統還未發育完善。我們知道,肌肉的運動是由大腦通過神經來控製的。而幼兒在這一時期的神經係統還未發育完善,這點主要表現在神經末梢還沒有更好的完成髓鞘化。
所謂髓鞘,是由一些神經膠質細胞產生的一種被稱作髓磷脂的蠟性物質在單個神經元周圍形成的一層包裹,這層包裹像絕緣體一樣,能使神經衝動傳遞得更快,從而使大腦與身體其它部分的信息溝通變得更為有效。如果沒有這層髓鞘,大腦發出的信號就會傳遞得很慢,以至越來越弱,甚至消失。
另外,髓鞘化的過程遵循頭尾模式和遠近模式。所以對於幼兒來說,他們手指神經的髓鞘化時間會晚於肩、肘、腕的髓鞘化時間。這也直接影響了幼兒體內信號在手部的傳遞,因此他們的手部動作就不夠靈活,進而導致塗鴉線條的“雜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