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迎娶太妃(1 / 3)

第13章:迎娶太妃

殷相位高權重,府邸卻很平常,與宮城外的一幹王侯貴戚的宅院比起來,顯得過於樸素無華。可子虞一進府就覺得歡喜,花園院落收拾得十分齊整,花木眾多,初春的氣息才剛露了幾分,枝椏上綠蔭探頭,已有欣欣向榮之態。北國的屋舍建築與南國本是大相徑庭,南方講究精巧,北方力求大氣。可殷府的樓宇亭台銜接新穎,花木植被環繞,小景妙趣橫生,倒顯不出南北的差異來,子虞一路上仔細地看著,不覺心生親近。

她被引入夫人的獨院,想不到夫人徐氏早就等著了,一見她來,就上前拉著她的手,上下左右地端看,笑道:“總算是來了,我還怕你趕不上午膳呢。”子虞來時心中惴惴不安,暗忖雖然名義上已是義父母,可終究是陌生人,想不到徐氏這樣爽利熱情,倒把她那種拘謹生分打消了一半。

她羞赧地喊了聲義母。徐氏喜笑顏開地應了,就囑咐下人開席。內眷們都陪著用了飯,從始至終言笑切切的,對子虞的態度也像一家人。等飯後內外收拾停當,徐氏又帶著子虞在院裏走了一趟,直到盡興了才回房。有陪坐的內眷道:“看夫人和小姐的樣子,就真是一對母女了。”徐氏拉著子虞的手,“小姐的標致模樣,我是養不出來的,可這臉上的酒窩,和我家已經出嫁的陵兒,是一模一樣。”內眷們附和著,“可不是嘛,這就是緣分。”

徐氏把子虞留到了晚膳後,臉上已露出了疲態,才惋惜道:“自從陵兒出嫁,這裏很久沒有這樣熱鬧了,聽說老爺要收義女,我著實高興了好幾日,今日才得償所願了。”子虞見她情真意切,心裏感動,又想起自己的母親,胸口憋著一股酸澀,強自忍著,眼圈已紅了大半。徐氏溫柔地拍拍她的手,“快去歇息吧,我倒隻顧自己高興,可把你累著了。”

子虞笑笑,“不過是玩耍,能累什麼,我還等著給義父請安。”她方才想起還沒有拜見義父,不敢貿然離去,留個不懂規矩的惡名。徐氏溫柔地笑道:“他啊,一早就吩咐過給你整理院子,隻是公事繁忙,你別怪他,先好好休息,等有空了再去請安。”她如此勸慰了幾次,子虞隻能跟隨管事丫鬟告辭離去。

丫鬟們提燈將她領到南處的一個庭院,從樣式來看正是未出閣女子所住的閨樓,兩處有偏房是丫鬟的住所,外麵還有獨立的門應。

子虞仿佛又回到了在家裏的時候,丫鬟們伺候她睡下,輕聲說小姐好好休息,躡手躡腳地離開,聽不到一點聲響。過了一會兒,帳外飄來似有似無的一點淡香,子虞聞著,覺得這香異常熟悉,靜靜躺了一會兒才恍然記起:這是南國的線香,有安眠解頭疼的作用。

被褥舒軟,香味宜人,她渾身疲憊,照理應該很快入眠,偏偏腦子裏一片清明,翻了幾個身都沒有入睡,直磨到西沉的月色也從窗口消失,四下裏寂靜無聲,她在半夢半醒之間找到了不能安睡的緣由,這一切太過順心了。

盡管這一切在子虞心中覺得如夢如幻,可還是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徐氏對她的疼愛,闔府皆知。殷相有兩子一女,長子殷崢外放做官,次子殷嶸為驍騎左衛,幼女殷陵嫁與民部尚書之子。府裏的下人便討巧地喊子虞為四小姐,子虞在家時也是排行第四,每每聽人這樣喚,心裏感慨萬千。

徐氏怕子虞在府中還不能適應,挑了一個靈巧精幹的丫鬟派到她身邊。這丫鬟名叫秀蟬,生的眉清目秀,人也乖巧麻利,不過短短幾天就熟悉了子虞的脾氣,把閨樓上下打點得妥帖順當。徐氏的意思是要秀蟬長久伺候子虞,日後就做陪嫁丫鬟去晉王府。

子虞覺得秀蟬處處乖巧,而自己身邊又沒有貼心的人,便對她與其他下人不同,格外親厚。秀蟬也覺得這位小姐不僅容貌絕美,而且脾氣溫順,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將來是要做王妃的,因此對子虞的事是分外上心,凡事就預想了三分,照顧周到。主仆倆存著一樣的心思,一拍即合,相處融洽,外人看來就像是十多年相依才培養出的情分。

在殷府的生活就如同普通閨秀一樣,陪著夫人賞花品茗,閑聊家常。前幾日宮中已有消息傳來,晉王的婚期定在四月。子虞心頭大定,隨著日子的臨近,把心思更多地放在了挑弄胭脂,挑選衣飾上。

三月春風徐徐而來,帶著綿綿細雨將北國的天空洗滌一番,露出雲層後湛藍的天色。草木也從隆冬中蘇醒,一點點的綠意蜂擁而出,點綴春色。這日天色尚好,秀蟬怕子虞在房中坐久生悶,提議到院中去逛一會兒。

子虞透過窗紗隱約能見到外麵的宜蘭芳草,不由心動,放下手中的針線,跟著秀蟬到院子裏走動。殷府的草木都有人精心照料,形態上佳,在春光的照拂中更顯美態,讓子虞的心情也跟著爽朗起來。

秀蟬領著她走到院南的牆角下,笑著說:“看小姐的樣子是累了,我叫人沏一壺茶來。”說著,放下子虞一個人就走了。

子虞微微詫異,猜想秀蟬這個舉動是不是別有含意。果不其然,片刻之後,牆的另一邊傳來晉王的聲音,“子虞?”

子虞心怦怦兩跳,轉過身,卻隻能看到一麵灰牆,照規矩,有婚約的雙方在婚前一個月內不能相見,見者不吉。大概是為了這個緣故,晉王才與她隔牆相對。

子虞看著牆麵眨眨眼,忽然生出一股淘氣,站著不出聲。睿定又輕喚了一聲,依舊沒有任何回應,他也不氣餒,對著牆的另一頭喊了一聲,“接住。”

子虞不禁抬頭,一團團雪白的花兜頭兜腦地落下來,馥鬱的香氣直沁入鼻端。子虞“哎”地輕呼一聲,忙躲開,於是花朵落滿在她的裙裾旁。她低頭看,雪玉似的一簇簇,原來是槐花。

睿定聽到她的聲音,想象出她窘迫的樣子,發出朗朗笑聲。

子虞嗔怪他,“殿下怎麼就確定我在?”睿定一笑,“不在也沒有關係,反正槐花是相府的,我不過從一個院子移另一個院子,有什麼打緊。”

子虞聽他口氣無賴,忍不住也笑出聲。睿定道:“聽你的聲音,應該是在相府過得很好。”他的意思,隻是為了看她過得好不好才想辦法隔牆一見,子虞心底一甜,說道:“這都是托了殿下的福。”睿定不以為意,忽然道,“以後你也把我的王府也打理成這個樣子,我聽你哥哥曾說過,你是最懂得花木玩物樂趣的。”子虞一笑答應了。

兩人隔牆談了一會兒,無非是些平常事,可說給對方聽,又好像別有一番滋味,滔滔說不絕似的。

子虞正說著相府上下對她的好,隔牆忽然傳來一聲喊,下人們正找著晉王。

睿定促狹道:“我可得走了,讓他們發現我偷了槐花,隻怕殷相不許我進府了。”子虞禁不住噗地一笑,再細聽了一會兒,是下人們找得近了,她喚了一聲殿下,牆邊無人答應,想必人已經離開。她也不便久留,幸好這時秀蟬也回來了。

隨著大婚日日逼近,殷府上下忙碌不堪,徐氏已嫁過一個女兒,雖然時間倉促,倒也輕車熟路,婚禮的典儀打點得妥帖穩當。子虞在一幹命婦的指導下苦練禮儀,日日不輟。

北國有俗例,嫁衣上的花蕊是由已經出閣的姐妹添繡,稱之為“錦上添花”,有祝福和美滿的意思。子虞的姐妹隻有文嫣,遠在千裏之外的南國。為了這樁事,殷府已經出閣的小姐殷陵特地回了幾次娘家,帶著幾個手巧的丫鬟為子虞添繡嫁衣。子虞心裏過意不去,可幾次推脫都被徐氏和殷陵笑著打發了。

殷陵麵目姣好,性格爽利坦誠,雖然不精於刺繡,可給子虞繡嫁衣時一絲不苟,繁巧的地方都讓兩個針黹女,子虞感激她用心,一來二去的交往就深了。這日閑聊時殷陵一臉喜氣地提起,“陛下要將驍騎,熊渠兩營交給晉王,看來晉王不必赴藩了。”

子虞正看著針黹女做針線,隨口道:“難道赴藩不好?”

殷陵一笑,“如果藩地真的好,曆朝那些拱破了頭想往京城來的人又算什麼。”子虞轉過臉來,口氣平和,像是聊家常似的說:“不管怎麼說,以後也總是要去藩地的。”

殷陵眼睛一轉,眸底深處仿佛藏著一抹光彩,笑道:“我看未必。”話音落地,她就四下一顧,發現針黹女專心致誌,似乎並沒有聽到她們的談話,這才又對子虞道,“晉王雖然年輕,心中卻有大誌,妹妹日後可不要在晉王麵前提起赴藩的事。”

子虞心中咯噔一下,眉頭微微一挑。

殷陵也自覺失言,隨即笑道:“瞧我這張嘴,往日聽他們說了兩句就開始班門弄斧了。你是晉王真心疼愛的人,有什麼不能說的。”

這兩句並沒有讓子虞心裏舒坦,可殷陵已轉了話題,說道:“再過幾日,羅副衛尉馬上就升郎將了,這可是雙喜,妹妹,你真好福氣。”

子虞聽到哥哥要升官,心裏也著實高興。她的大哥人品才學都不差,唯一的缺陷就是南國降臣的身份,現在借著這樁婚事總算能一掃陰霾,平步青雲了。她想著,不由笑道:“我前幾日已經聽說,相爺在這件事上下了大力,我這是沾了相府的光。”

“什麼相爺,”殷陵玩笑似的道,“你該叫義父才是。”

兩人又說笑一會兒,針黹女已經補完了花,裙褶上的金線牡丹朵朵盛開,花蕊都用單絲鑲繡,細密精巧,雋然如畫,丫鬟們不住讚歎。

眾人正七嘴八舌地議論嫁衣,秀蟬來到子虞麵前傳信,“相爺請小姐過去一敘。”

子虞一怔,心裏微微緊張,她入府這麼些日子,對這位義父始終緣慳一麵,不知今日突然叫她是什麼用意。她稍稍整理衣飾就跟著丫鬟走出過徐氏的獨院,來到正廂的書房。

丫鬟輕輕推開門,側過身子讓子虞進去。書桌前坐著一個人,低頭看著一封書信,看年紀四十許歲,麵容普通,五官卻生得過於硬朗。子虞知道眼前這人就是宰相殷榮,正要行大禮拜見,他突然抬起頭看她,鷹隼的目光銳利地落在她身上,凍結了她的動作。

子虞在他的目光下感到不安,拘束地行了禮道:“給義父請安。”

殷榮目光一斂,整個人都變得平和,可開口第一句就叫子虞吃了一驚,“你看起來不像你的父兄。”

子虞驚訝地接口,“難道義父見過先父?”

“見過,”殷榮放下手中書信,目光變得深遠,似乎記起了很久以前的事,“我做鴻臚卿時曾在戍邊見過肅正公。他的為人太過正直,而你的哥哥,現在該稱羅郎將了,處事又太過圓滑,你和他們都不像。”

子虞不知這話是貶是褒,不敢隨意接口。

殷榮掃了她一眼,悠然道:“做王妃的人不該這麼膽小。”

子虞從他的臉上猜不到任何用意,蹙眉答道:“先父是將帥,正直剛毅才能使兵士誠服,家兄是降臣,處事圓滑才能求存。我不過是家中一個普通女兒,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