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幸福人生課
如果抱怨能解決問題,並能產生使人前進的動力,那麼,適當的抱怨是有必要的,這樣的抱怨可以稱為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如果被怨氣衝暈了頭腦,仍無法解決問題,或事與願違地影響了別人的情緒,那真的不太劃算。而且事實上,抱怨的確沒有多少積極意義。經常聽到有人抱怨“活著太累了”,這種抱怨聲除了傳播煩惱外,還能有什麼作用呢?
我一向不喜歡那些“我活得不好,所以也要企圖讓大家不要太好過”的人,這種的心態是不健康的,其實沒有人讓他不快樂,因為他具有這種想法,更不會有人能讓他快樂起來了。他不願意與別人交流,甚至厭世至極……他選擇不快樂是他的權利,他有權利這樣選擇。但是這種消極的情緒是會傳導的,傳播這種消極情緒給他人的做法就是他的錯了。
當很多人在抱怨的時候,他們完全把自己當成一個不幸的人,似乎全世界就隻有他一個是最無辜的受害者,他們並沒有意識到周圍還有很多人比他還要不幸。這就正如抱怨沒有鞋穿的人,也許並沒有發現世界上還有人沒有腳一樣。因為抱怨者隻看到自己沒有什麼,卻沒有看到自己已經擁有什麼。正因為他們的目光停留在“失”上,所以他們因為沒有“得”而痛苦、憤怒、焦慮、悲傷,他們的人生是不幸福、不快樂的。
其實,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很簡單,隻要做到三點就可以:
第一,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古人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並非完人,因此也都會有犯錯的時候。如果我們一有過錯,就終日沉浸在無盡的自責、哀怨、痛悔之中,那麼,其人生的境況就會像泰戈爾所說的那樣“不僅失去了正午的太陽,而且將失去夜晚的群星”。
第二,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別人。這並不是一種很容易達到的境界,它需要包容萬物的大氣量。時常可以看到人們一旦有了情緒就拿身邊的人出氣,以至於形成了消極情緒的“惡性傳導”,這種做法不但沒有擺脫消極情緒的困擾,反而傷害了周圍的人。
第三,不要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生活在人世間什麼事都順心,那是不可能的,即使在一天的生活中,也處處會碰到令人生氣的事。比如:在街頭被別人不小心撞了,隻要你有些修養,這事也就算了,而不是非要與對方爭辯個麵紅耳赤。康德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但是,天下又有多少人沒有犯過這種錯誤呢?
以上三點是獲得幸福人生的一種修養和境界,雖然說之簡單,但行之甚難。但我們卻更要篤行自己,讓我們每天都自覺反省,遠離消極的情緒;讓我們擁抱快樂,擁有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