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指南】
作為管理者必須要獲得下屬的信任,要贏得下屬的信任,就必須做到三點:一是言行一致,說的與做的必須保持一致;二是身先士卒,帶頭去做;三是做事遵循仁義道德。
星期三
上失其道,民散久矣
孟氏使陽膚為士師,問於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
——《子張篇》19.19
【譯文】
孟氏任命陽膚為典獄官,陽膚征詢曾子的建議。曾子說:“上麵失去道義,早就失去民心了。如果你查出了罪犯的實情,不要沾沾自喜而應該充滿悲哀和憐憫。”
【筆記】
曾子告訴陽膚的是在天下無道時的管理方法。當執政者昏庸無道時,人們犯法往往不是由於罪惡,而是出於正義的奮爭。例如那些起來推翻舊統治的起義軍,他們是出於被迫無奈而走上反抗道路的。曾子對此有著深入的了解,所以勸誡陽膚在查出人們的罪證時,不要感到洋洋自得,而是應該同情和憐憫那些被抓捕的人們。
在現今企業內也會發生這樣的事,一些領導者剛愎自用,根據一己之見任用職員。對於一些不順眼的人要用則用,要免則免。一旦某些下屬沒有按照他的意願做事就會遭到開除。如果你是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遇到這樣的離職者不應該感到開心,而是應該勸慰他們,祝願他們找到更適合的工作。最好的選擇是自己也離職而去。
【行動指南】
對於無能而剛愎自用的經營者,應該采取避而遠之的態度。
星期四
君子之過如日月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張篇》19.21
【譯文】
子貢說:“君子的過失,就像日食、月食一樣:犯錯誤,人們都能夠看得見;改正錯誤,人們都會仰望。”
【筆記】
子貢是對孔子最為敬重的弟子。他認為孔子就像天上的日月,他的過錯,人們都能夠看得見;同樣,他改正錯誤,人們也能夠看得見。孔子總是能夠及時改正自己的過錯,所以,人們都會仰望著他。
子貢將孔子比喻成日月還有一次,是在一位叫做叔孫武叔的人詆毀孔子時。子貢對他說,孔子是無法詆毀的,你再怎麼詆毀,又能夠對太陽和月亮怎麼樣呢,你不過是自不量力而已。
我不讚成子貢將孔子比喻成日月的說法,我讚成每個人都是日月,我們隻要犯下錯誤,人們必定會看到,因此,我們應該做的是盡量不犯錯誤,如果犯下了錯誤,應該及時進行改正。
【行動指南】
力求少犯或不犯錯誤,一旦犯下錯誤應該立即進行改正;如果自己無法改正,那就虛心地請教他人。
星期五
不得其門,不見其美
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雲,不亦宜乎!”
——《子張篇》19.23
【譯文】
叔孫武叔在朝廷中對官員們說:“子貢比孔子更高明。”子服景伯告訴了子貢。子貢說:“就好像圍牆,我的圍牆隻有肩膀那麼高,外人可以看得見裏麵的房屋有多好。老師的圍牆卻有幾丈高,如果找不到門進去看,就看不到裏麵的宗廟的美麗,各種房屋的豐富多彩。能夠找到進去的大門的人或許太少了。所以叔孫武叔先生的話,不正是印證了嗎!”
【筆記】
有人誇獎子貢比孔子更出色、更高明。子貢聽說了之後,進行了反駁,他的反駁很巧妙。
他運用圍牆來比喻,因為他自己的圍牆比較矮,所以人們能夠看得見他裏麵的東西。而孔子的圍牆比較高,很少有人能夠找到門徑進去,因此,常人就看不到孔子存放了多少知識和思想,所以一般人認為自己比老師出色是正常的,而且恰好證實了老師的高明。
子貢的話很有道理。很多人在不了解別人時就妄加評論,這是很不負責任的做法,同時也證明了自己的無知和武斷。
【行動指南】
絕不要在不了解一個人的時候,妄加評論,那樣隻會顯示出你的無知。作為管理者,你將因此失去員工們的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