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指南】
任何企業的價值觀中都必須加入一條:做人要講道義。一個不講道義的人最終不但無益於企業的發展,還會為企業帶來挫折和傷害。
第四周
星期一
君子之惡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曰:“賜也亦有惡乎?”“惡徼以為知者,惡不孫以為勇者,惡訐以為直者。”
——《陽貨篇》17.24
【譯文】
子貢問道:“君子也有厭惡的人嗎?”孔子說:“有啊。厭惡說他人壞話的人,厭惡甘居下流而誹謗積極向上的人,厭惡勇敢而沒有禮貌的人,厭惡一意孤行而無路可走的人。”又問:“子貢你也有厭惡的人嗎?”子貢回答:“厭惡賣弄聰明而自以為明智的人,厭惡狂妄無禮卻認為自己勇敢的人,厭惡揭人隱私卻自以為正直的人。”
【筆記】
我們可以將孔子和子貢所厭惡的人結合起來看,事實上他們一共厭惡六種人,因為其中“勇而無禮”與“不孫以為勇”是相似的。這六種人的確是非常令人討厭的。
“稱人之惡者”,這類人整天無所事事,隻會搬弄是非,仿佛全世界的人都有問題,就自己沒有問題,是個完人。這類人不但會影響同事的工作情緒,自身的工作效率也非常低下。
“居下流而訕上者”更是無可救藥。他們自己甘於平庸也就算了,卻對那些積極向上、有誌向、有抱負的人指手畫腳,甚至是誹謗侮辱。這種人在很多企業中都存在,他們就像病毒一樣,很容易使其他人失去工作積極性。對於這樣的人,我的原則是絕不姑息養奸。
“勇而無禮者”與“不孫以為勇者”,這類人的存在必定會導致混亂,他們隻愛逞匹夫之勇,不識大體,也沒有全局觀念,這樣的人一定要嚴加教導。
“果敢而窒者”,最終會自己走上絕路,不足提也。
“徼以為知者”,這種自以為是的人,通常會無法立足,因為下屬討厭他們,同事討厭他們,最終必定無人願意與他們相處。
“訐以為直者”,他們要麼是為了巴結別人,要麼是為了陷害他人,這樣的人心裏充滿黑暗,可謂十足的小人。可是很多管理者偏偏喜歡這樣的人,為什麼?因為大多數管理者都有一種窺私欲,生怕自己的下屬對自己不忠。但是事實告訴我們越是害怕下屬不忠的管理者,下屬越是會背離他。
【行動指南】
對身邊的人進行觀察,如果有以上六種人,則應該采取措施遠離他們,或是將他們清除出局。
星期二
小人難養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陽貨篇》17.25
【譯文】
孔子說:“隻有女子和小人是難以共處的。與他們親近,他們就無禮;對他們疏遠,他們就會怨恨。”
【筆記】
這句話引來了當今女性的極大排斥和反對。不得不承認孔子說這句話是有一定的時代局限性的,但是在今天,這句話還是說對了一半,那就是“小人難養”。當然,男性和女性之中都存在小人。
我想幾乎所有的人都見識過小人,對他們也是有所了解。小人的確像孔子說的那樣,你不能夠與他們過於親近,否則他們會極端無禮。我們發現企業內打破公司規則的往往是那些與領導親近的小人。同樣,一旦你與小人相識之後,你又不能疏遠他,你一疏遠他,他就會抱怨,乃至怨恨你,甚至在背後捏造是非誹謗你。
【行動指南】
遠離小人,盡管會引來怨恨,那也比身邊有一群無禮的人好。因為小人圍繞在你的身邊,你的管理就無法做到公正、公平,一旦如此,你就離失敗不遠了。
星期三
仁者從心
微子去之,萁子為之奴,比幹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微子篇》18.1
【譯文】
微子離開了紂王,萁子做了奴隸,比幹因為進諫而被處死。孔子說:“殷代有三個仁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