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從等飯吃到找飯吃(3 / 3)

第三是人才引進和發展機製,主要也包括兩方麵的內容:一方麵是要使人才能脫穎而出,並加強對人才的培養;另一方麵是要使我們需要的人才能順利的進入企業。這就要求我們的人力資源係統是開放的,我們對人才的待遇是優厚的。

第四是員工的激勵和約束機製。一流企業必須用一流員工。天津港要建設世界一流大港,必須要有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為此,我們必須保持在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力,還要加大對員工的激勵力度,並且還要實施嚴格的績效考核。

第五是風險控製機製。我們麵臨的風險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麵:一是投資風險;二是市場風險;三是管理風險。在投資領域,由於近幾年投資額迅速加大,每一個項目動輒就幾億元甚至幾十億元,如果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可能就會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在這方麵,我們必須保證投資決策的科學化,必須建立相應的投資決策程序。在市場領域,我們麵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一些不確定因素。這就要求我們要具有靈活反應機製。在管理領域,風險主要來自於管理失控,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完善企業組織結構,建立起保證企業正常運行的工作規則。

最後一個是利益協調機製,就是在與利益相關者進行利益協調的情況下,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我們在天津港的調研中了解到,你們的組織架構是非常穩定的,職能部門的設置從20世紀90年代初進行了一次改革以來,幾乎沒有進行過大的變動。那麼,今後天津港在內部組織架構方麵是否要進行改革呢?

於汝民:我們始終認為處理好改革與穩定的關係非常重要。在組織架構還能容得下企業發展需要的情況下,就盡量少地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在這方麵就是要少折騰。當然,當組織架構已經不適應企業發展需要時,也要積極大膽地推動組織架構的調整。在內部組織架構方麵,我們會不斷深化改革。天津港近幾年來規模不斷擴大,從吞吐量的角度看將很快達到4億噸;從港口陸域麵積方麵看,將來會達到220平方公裏;從業務領域看,我們也不再局限於港口裝卸業,國際物流、港口地產、綜合服務等業務板塊要不斷發展。所有這些都要求我們的管理架構要與其相適應。

同時,隨著上市公司的不斷做大做強,天津港集團將會成為一個控股性的公司,主要經營行為都要由上市公司來承擔。因此,集團公司的架構是朝著小而精的方向發展。而對於上市公司來講,就要逐步構建起與其經營規模和業務拓展相適應的組織架構。

國企改革之所以是“難啃的骨頭”,是因為我國長期以來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製,很多老企業成為行政機構的附屬物,包袱沉重、機製不活、活力不足、效率低下、贏利能力差,這些因素與體製問題糾結在一起——政企不分、政資不分、多頭管理、出資人不到位、責任不落實,長期困擾國有企業發展。作為一個大國企、老國企,天津港也同樣遇到過這些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出路在於改革,希望在於改革。

天津港從“做黑”開始,將煤炭作為支柱貨類,同時向其它業務領域擴展,開拓鐵礦石、石油等市場,在中國經濟與改革縱深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實現由“政”而“企”,完成了從計劃經濟模式到市場經濟模式的轉型。其中一個顯而易見的標誌就是,天津港名號中官方色彩極其濃厚的“局”變成了與所有企業無異的“公司”。當然,單單是名號上的變化並不足以說明什麼,決定這樣一個“官家出身”的企業是否真正成為現代經濟生活中的企業細胞的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在思維、體製、機製、管理、文化等等方麵的一次次的蟬蛻與嬗變。所以,天津港的變革形式從規劃建設、組織流程、體製機製、市場開發,到文化創新,以及品牌重塑,幾乎所有的變革都經曆過了。

或許,正是因為經曆了這麼一個過程,天津港對待市場的觀念,才從束縛中慢慢解放出來,變為“市場為導向,功能占先機”。所謂市場為導向就是:港口的發展規劃、經營策略、資源分配、人才培養等都要以市場需求的變化為基本依據,隨時掌握市場動態,不斷完善市場營銷體係,持續提高應變能力,從而保證天津港的業務發展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適應市場需求。從字麵意思看來,這一段話更像是一種戰略。但對於港口這一行業來說,做好港口的任何一方麵工作,都是在為市場上開疆辟土奠定基礎。更為重要的是,這段話表明,天津港已經極為清晰地把對市場的判斷作為一切策略的根本依據。表麵上看來,這是每一個企業都會堅持的基本企業行為。但如果放到企業實際運營中來實踐,這段話的內涵就遠遠沒有讀起來那麼簡單。

我們從天津港的改革經驗可以看出,國企破局的關鍵在於,首先提高贏利能力,在可分配資源擴大的基礎上,進行穩步改革,逐步理順體製機製。可分配資源擴大一步,就在機製、體製上緊一步,逐漸形成了現代企業的治理結構。步步踩實,步步跟上,這是改革的路徑。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體製機製改革能夠解決發展的動力問題,其實質是調整生產關係以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什麼是體製?它是指符合現代企業製度的法人治理結構、股權結構、組織架構等。這就解決了企業發展的動力問題。什麼是機製?它是指企業在實現戰略的過程中,製定的獎勵機製、約束機製、人才使用機製、風險控製機製、利益調節機製等。這就解決了企業發展中人的動力問題。

國有企業要改革經營體製,關鍵在於落實經營自主權。有人形象的把這比喻成一對小夫妻,以前和父母過,總想擺脫父母的管製和約束。現在好了,小夫妻單過了,是多了自主,但也多了操心,你再也沒有依靠了,要好好劃算著過日子了。企業有了經營自主權,就走上市場,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雖說在社會主義市場的大海中,風急浪高,風險大,可是那裏正是企業之舟可以開足馬力、大展鴻圖的地方,必將進一步調動企業和全體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企業的自我發展能力,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企業的體製改革落實到位了。接下來就要謀求發展。企業要發展,就要充分的引入競爭,這就要靠機製改革,進一步強化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建立健全激勵和約束機製。黨的十六大指出:“要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製度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創業機製,營造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持人們幹成事業的社會氛圍,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以造福於人民。”說的就是機製改革的力量。

所以,體製機製的蟬蛻與嬗變雖然是痛苦的,卻在整個國有企業改革中起著核心地位的作用,決定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成敗。歸結起來,天津港從上世紀80年代由中央下放到地方之後,逐漸推進體製機製改革,陸續完成了五項任務:一是建立健全現代企業製度,形成規範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讓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經濟主體。二是加快股份製改革步伐,實現投資主體的多元化。三是加快企業內部改革步伐,徹底轉換企業經營機製,建立現代化的決策機製、投資與發展機製、人才引進和發展機製、員工激勵和約束機製、風險控製機製、利益協調機製。四是主輔分離,做強主業。五是建立經營者激勵與約束機製。縱觀國有企業的發展曆史,凡是成功的企業,凡是做大做強的企業,凡是在本行業勇立潮頭的企業,無一不是在走類似的改革路線,成為體製機製創新的典範。所以,一個懂得適應市場需求、發揮自身優勢和不斷創新的企業,才是具有競爭力的企業。希望我們的國企能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