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人命官司(2 / 2)

出了門範秦苑與李隆基對麵而立,他並不急於行禮而是立於簷下恭敬注視。

蘇勝心中奇怪,不免提醒道:“範大人還不見禮?”

李隆基擺擺手,整了整衣袖說道:“此處有聖人像,先生為尊,不必行禮了,朕想與先生訴話可願移步。”

二人同步來到內室,本應君在上臣在下,而李隆基向來尊師自己也不擺九五之尊的架勢,與範秦苑對麵而坐,幾輪交談下來,李隆基更覺得此人學富五車,涉獵廣泛,不止通曉音律更懂禮法,對詩詞也頗有研究,兩人相談甚歡,不知不覺已過午時。

“先生隻做史官未免埋沒才華呀,蘇盛傳旨任範秦苑為中書省言禦官,從四品。”李隆基剛一說完,範秦苑便起身拒絕道:“且慢,臣多謝陛下賞識,隻是臣不敢領旨,自古以來能人居要職,臣一沒有政績,二無實戰經驗,冒然晉封隻讓賢能之士心寒,讓天下學子以為入仕可尋他路,實在百害而無一利。”

李隆基心中感歎:沒想到他竟能如此,也罷既然他是匹千裏馬,出來跑跑也是好的,遂笑說:“難得先生恪守禮製,如此甚好。”

說著話一位小力士慌裏慌張的跑了進來,俯在蘇盛耳邊匆匆幾句,便使他大驚失色,李隆基知道蘇盛一向穩重必定有什麼大事。

從弘文館出來後沒走幾步路蘇盛就上前說道:“稟陛下,魯國公求見,好像是國舅爺的公子把魯國公的孫子失手致死,現在又逃匿在府一事。”

“什麼?失手致死?”李隆基先是一驚,而後問道:“十六衛在幹什麼,這種事也讓鬧到朕麵前?”

“十六衛的左大人也一同求見。”蘇盛連忙補充道。

李隆基看了他一眼,心知定不會隻有他二人,果然到了貞觀殿後看到下立四人,左右各兩人,較近的是事件當事人代表,魯國公,王守一;較遠的是十六衛右衛左桓禮和大理寺卿張說。

“陛下,請陛下為臣討回公道。”魯國公一見李隆基立刻下跪哭喊,那一頭白發隨之晃動,顯然稀疏的已經別不住發冠。

魯國公是當年跟隨高宗的重臣,雖然現在家族中已無要職人員,不過祖上的福澤還在,多少也算的上是有頭有臉的世家,而現在一位年邁老人顫顫巍巍的跪在下麵,李隆基看到著實不忍,連忙抬手說道:“魯國公不必行禮,快快請坐。”

小力士們抬來隱幾和坐墊,請他入座,李隆基看了一眼王守一,轉頭問道:“究竟所謂何事?要鬧到貞觀殿來?”

左桓禮上前一步回話道:“啟奏陛下,十六衛於六月二十三日接報,有人在城西醉紅樓鬥毆遂前去查證,十六衛趕到時,隻有魯國公之孫魏亮重傷昏迷,倒地不起,向店家及圍觀者詢問後方得知,同在兵部任職的王吉有重大嫌疑,二人發生口角後大打出手,魏亮倒地後,王吉便逃跑不見蹤影。”

“國舅公,可有此事?”李隆基凝眉矚目,王守一立刻跪下哭喊道:“啟稟陛下,小兒冤枉,六月二十三日小兒一早出府,至今未歸,臣實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至今未歸?”李隆基甚是奇怪,還不等他詳問,魯國公急眼跳腳道:“胡說,王吉定是殺人後逃回府中,是你將他藏匿起來。”

王守一委屈的攤攤手,略帶哭腔的說:“陛下,小兒一直沒有音訊,臣甚是擔憂,也許他已經身遭不測也未可知呀。”說著說著王守一獨自抹淚起來。

李隆基瞬間被弄得一頭霧水,惱火的問左桓禮:“事情發生至今已有幾日,十六衛都查到了什麼?”

左桓禮顯然有難言之隱,拱手說道:“啟稟陛下,命案發生後臣等搜查都城未見王吉蹤影,因涉及宗室府邸,十六衛不敢冒進,便將此案轉交大理寺。”

一聽提到大理寺,張說立刻上前接話道:“啟稟陛下,大理寺接案後已到現場勘察,因事發地奈經營場所,所有痕跡已被破壞,並無其他有利證據證明疑犯身份,而當場人證雖都看到王吉與魏亮同進醉紅樓不過因二人所處為私密廂房,所以並無人證看到王吉行凶……”

剛說到這裏,魯國公猛的站起,大罵道:“分明就是王吉殺人,畏罪潛逃,你們這群廢物都收了他的好處,幫著他說話。”而後又仰天大呼道,“高宗陛下,我魏雄跟隨您一生現在竟連自己孫子被人打死都討不到公道,我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呀。”他如此哭喊擾的李隆基心情煩躁,事情本應該簡單處理,可偏偏被拖得無法查證,現在連嫌疑犯都不知所蹤,究竟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