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蘇聯的垮台(2)(1 / 1)

第八十五章蘇聯的垮台(2)

戈爾巴喬夫的政治體製改革衝擊了高度集權的舊體製,卻沒有建立起能夠實現平穩過渡的替代機製,因此,蘇共的領導地位和中央政府的控製能力弱化後,隨之而起的就是地方勢力的擴大,麵臨聯盟解體的威脅,戈爾巴喬夫提出“更新聯盟”的構想,即:在確認各加盟國主權的基礎上締結一個新的聯盟條約——“主權國家聯盟條約”。

1990年9月,成立了由各共和國主要領導人組成的起草委員會,11月23日,新聯盟條約草案公布,供全民討論。

12月召開的蘇聯第四次人民代表大會圍繞是否保留聯盟的問題展開激烈爭論,最後決定重新起草新聯盟條約,並將是否保留聯盟的問題提交全民公決。

1991年3月17日舉行的全民公決結果顯示,76.4%的投票人讚成保留經過革新的主權共和國聯盟。

1991年6月12日,葉利欽當選俄羅斯聯邦首任總統,增強了與戈爾巴喬夫抗衡的能力,實際上成為支配蘇聯政局變化的關鍵人物。

在蘇共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一部分企圖維持原蘇聯國家體製的黨、政、軍領導人秘謀發動一場政變,以阻止聯盟國家的解體趨勢,恢複中央集權體製。

1991年8月19日晨6時,亞納耶夫向全國宣布,鑒於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的健康狀況已不能履行總統職務,根據蘇聯憲法,由他本人從即日起履行總統職務。

隨後,他又宣告,即日起在蘇聯部分地區實施為期6個月的緊急狀態,此期間國家全部權力移交給緊急狀態委員會。這時,部分軍隊已開進莫斯科,坦克包圍了俄聯邦最高蘇維埃所在地。

“八·一九”事件引起國內外強烈震動。葉利欽指責政變是違反憲法的行為,呼籲人民群眾起來反擊,19日下午,大批群眾響應葉利欽的號召聚集在白宮前進行抗議示威,軍隊的坦克在人群中無法行動。

各共和國的領導人也紛紛發表聲明,譴責政變行為,支持葉利欽。同一天,美國總統布什明確表態,不承認蘇聯新領導人,要求恢複戈爾巴喬夫的權力。在美國帶動下,其他西方國家也以各種方式聲援葉利欽,並向政變當局施加壓力。由於得不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又受到國內外輿論的一致譴責,政變發動者很快陷於孤立。

軍隊的倒戈,20日,蘇聯空軍、空降兵、海軍和戰略火箭軍司令都公開表示不支持緊急狀態委員會,已被調入莫斯科的部分軍隊也發生倒戈,奉命進攻白宮的克格勃特種部隊“阿爾法”小組則拒絕服從命令。

到21日,政變失敗已成定局。當晚,蘇聯最高蘇維埃宣布,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的行為是非法的。戈爾巴喬夫也在當天恢複了與外界的聯係,並發表聲明,稱自己已控製了局勢,將立即返回莫斯科履行總統職務。次日淩晨,戈爾巴喬夫回到首都,隨即逮捕了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成員和其他一些參與政變的人員,並對黨、政、軍機構進行了清洗、改組。

8月23日,葉利欽下令,暫時中止蘇共和俄共在俄羅斯境內的活動,沒收共產黨的財產。

24日,戈爾巴喬夫宣布,辭去蘇共中央總書記職務,並建議蘇共中央“自行解散”。他還下令,停止各政黨在軍隊和國家機關中的活動。

29日,蘇聯最高蘇維埃非常會議通過決議,暫時停止蘇共在蘇聯全境的活動。於是,執政70餘年的蘇聯共產黨結束了它的存在,從組織上解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