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番外7

印第安使者朝見的事仍是由禮部操持。

崔燮身為禮部侍郎,這些蕃使到後,是由他陪著宴飲,宴畢再教禮儀。來的使者都是當地聰明俊秀,常與漢官來往之輩,倒能聽懂些漢語,也會行禮——約麼是返航這一路聶主事沒少培訓。

吃過賜宴規格的宴席後,崔燮便安排人教他們習儀三日,記下應答的長句,等候入內朝貢;自己則帶人挑選適合出現在天子麵前的貢物。

煙草啊、大麻啊、罌粟啊……反正這類成癮性的東西就不許出現在大明之內!像金雞納樹樹皮這種抗瘧疾神藥和鍾花樹樹皮、金縷梅這兩種止血消炎的草藥倒可以推廣開。

他挑好方物,安排下覲見儀注,三日後,便由禮部譯字官陪同,鴻臚寺鳴贊官、序班官引導,帶著這些新大陸使臣入朝。

因天子不想看那些不能蔽體的特色服飾,宮裏便各賜了使臣一身新製的艷紅綢曳撒與幾套便服,許他們穿中國服飾覲見。那些土人在北方海上凍了兩個多月回來,穿大明衣冠也穿慣了,並沒什麼抗拒。

他們也會將髮辮束在帽子裏,戴上網巾、紗帽,打扮起來宛然就是中國人。隻是看臉相不大相似,多是高鼻大眼,顴骨臉,且身上也是肌肉雄健,一派剽悍野性的氣質。

弘治天子見著這模樣,也頗有些驚訝,脫口問道︰「莫非這些是我中華前朝遺民,往海外定居,如今才得返鄉的?」

崔燮記得有不少專家考證印第安人是什麼殷商後裔,還說得有鼻子有眼兒的。管他是真是假,反正天子喜歡這說法,也沒必要潑涼水。

現在先認下,以後跟歐洲殖民者爭起來,美洲「自古以來」就是我大明的領土了。

崔學士因為某個邪惡目的沒有反駁,出使的太監和錦衣衛自然不會拂逆天子,聶主事與劉禦史自己也有些懷疑……再加上印第安人漢語水平十分微薄,自己不能抗辯,這句話就堂而皇之地記進了起居注。

成了後世可以「自古以來」的注腳。

各部使者用強背下的漢語答了天子問候他們土司、國主的話,行三叩九跪禮,次後獻上各部所出方物。

無非金玉飾品、白頭鷹羽、野牛皮張、棉麻布料、羊駝絨毯、當地糧產、藥材之類。別的倒沒什麼新奇,唯獨南大陸大國印加使者所獻的樹皮是能治瘧疾的良藥,著實讓大明君臣為之注目。

瘧疾幾如天花一般,是沾沾便能令人病亡的厲疫,若這藥真管用,那憑這藥材,去新大陸這一趟便不白去!

滿朝君臣心中振奮,給這幾位使臣的待遇也提高了不少——直接超過安南諸國,到了朝鮮的水平。而那些在大明勤懇工作了多年的歐羅巴傳教士們,因國主不肯受封,教皇不尊天子,到現在還是番僧待遇呢。

因大明下一趟去新大陸的船不知何時啟航,這幾位使臣也得留下來,和舊大陸番僧們一起住在會同館。

崔燮安排了幾個去過新大陸、略通這些印第安人語言的譯字生教他們學漢話,又包下黃家花園請使團連看了兩晚上《錦衣衛之塞上風雲》《塞上英雄錄》大畫影,就忙不迭地搞研究去了。

搞的當然是橡膠。

梅毒就是出自印第安的,有幾位印第安使者在大明待著,崔燮不是很放心。

雖說這些人在家鄉穿得少,在海上洗澡時使團中人看著他們也沒什麼病,可這病實在太嚴重,萬一傳出來,就是一連片地傳染。光叫禮部盯著人也不是個事兒,他也實在沒有製出青黴素的本事,隻能靠預防了。

宮裏送來橡膠給他研究,他二話不說就剪下小片來用酒浸水漬、油泡火燎,一樣樣試過來,將膠塊熔化。之後拿個筷子伸到釜裏蘸上一層,晾幹了剝下來,還真是軟軟和和的橡膠套。

不錯!

原來他這麼能幹!

不能因為自己是文科生就看低自己,放鬆了對自己創新能力的要求啊!

崔·發明家·學士自我欣賞了一陣子,就叫人去弄些幹淨的石膏來,他要做雕塑——嗯,18厘米的小型雕塑。這東西也沒什麼技術含量,總之就按著他自己的尺寸……是不是得長些?也別太粗了,不然容易掉下來吧?反正橡膠有彈性……

他拿著石膏一連搗鼓了幾天,晚飯都吃得心不在焉。家裏幾個下人看他先是熬膠,又搗鼓藝術品,以為他入魔障了,便往老宅請他弟弟來勸他。

他三弟崔和上上科中了個三甲二十名,放了外任知縣,此時正和妻子在安徽東安縣,家裏隻剩二弟夫婦在。可崔衡哪裏敢勸他?聽說大哥玩石膏玩魔障了,忖度著自己這小身板兒受不住他教訓,家裏又沒個弟弟、舅兄撐腰,實不敢去討虧吃,便吩咐家人︰「你們去找謝鎮撫!他年紀大些,且與我大哥多年的交情,大哥總得給他幾分薄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