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害清楚的擺在這個英明的君主麵前,抉擇卻是左右兩難。政治,注定會有流血犧牲。天真無畏的人,注定不適合做一個君主。
清聖祖四十五年,康熙皇帝派護軍統領席柱和學士舒蘭入藏。為了安撫拉藏漢,他冊封其為“翊法恭順汗”,並賜予他金印一顆。關於倉央嘉措,他的回複是:押解進京。這裏有對拉藏漢的安撫,也是對倉央嘉措的庇護。
決策是開啟門的一把鑰匙,主動權還把握在當事人的手中。那天的冬天出奇的冷,怪事在西藏頻頻發生。拉薩的北郊,是倉央嘉措遠赴北京的必經之地。初春的天氣,高原上下起了拉薩罕見的冰雹。人們說,這是失傳多年的黑咒術重現西藏,它用天氣的力量向喧懈的蒙古人示警。更不可思議的,是坐落在唐古拉山的納木錯湖。
納木錯,藏語的意思是“天湖”,曆史文獻上記載,納木錯像藍天一樣降到人間,故稱為“天湖”,湖濱的人們認為,這湖波是神的賜予。倉央嘉措進京的那段日子,納木錯湖湖水翻騰,猶如沸騰的開水。湖水平靜之後,原來的淡水湖變成鹹水,猶如離人的眼淚苦澀。人們說,湖中女神不忍西藏活佛進京,終夜哭泣,她的眼淚淹沒了原來的淡水,湖泊溢滿了女神的眼淚,淡水湖變成了鹹水湖。
還有人說,駐紮在蒙古的兵營,突然爆發了一場怪病,一時死傷無數。軍中的醫者翻遍醫書卻找不到病的症結。拉藏漢懷疑他的將士中了一種古老的密術。他迫不及待的送走這位年輕的宗教教主。
公元1706年,還是初春時節,卻是一片肅殺天氣。飄了一夜的春雪,天亮時中止了飄逸的腳步。倉央嘉措踏出宮門,原本平靜的臉木在原地,密密麻麻的人群匍匐在布達拉宮的腳下,白色的哈達虔誠的托在手中像落在空中雨的絲線。飄了一夜的雪花,累了就伏在人們的藏袍上、頭發上、眼睛上,在溫熱的皮膚上變幻成水汽,滴在人們的臉上。模糊在倉央嘉措的眼中,他不知道那是雪水還是信徒們的淚水?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裏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裏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裏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裏
不舍不棄
來我的懷裏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裏
默然 相愛
寂靜 歡喜
虔誠在人們的心中,永遠不離不棄。無論他有多少次的離經叛道,無論拉藏漢強加給他多少肮髒的罪名,無論他多麼的叛逆和任性,這些善良的人們從來沒有離棄過他。他用一場放逐要拋卻的宗教信仰,最後成為他的歸宿。
從拉薩啟程,他開始一個囚徒的生涯。
押解倉央嘉措的隊伍緩緩前行,騎在馬背上,穿著彩色錦服的是六世活佛倉央嘉措。他是第一個成為囚徒的活佛,也是唯一一個不帶鐐銬、不穿囚服的囚徒。洶湧的人潮推著護衛隊前進,信徒們匍匐在隊伍的兩側蜿蜒成一條長長的河流。這條河從布達拉宮流向拉薩城外的哲蚌寺。
哲蚌寺措欽大殿中,空氣冰冷。身著猩紅色僧服的寺僧齊聚在大殿前,他們雙手合十,低誦法號,梵音沉重傷痛。人們的臉上凝結著寒霜,凝重而肅穆。他們為六世活佛默哀,也在為西藏的未來沉痛。
根據曆史記載,護衛隊路過哲蚌寺,倉央嘉措被二十多位強悍的寺僧湧進了哲蚌寺的大門,他們迅速敏捷,像高原上奔跑的羚羊,隻是一瞬間他們帶著倉央嘉措將皇家護衛隊擋在森嚴的寺院門外。
破釜沉舟的驚變,寺僧們一定下了很大的勇氣,他們無法阻止命運的浩劫,無法改變政治的變換,無法逾越生死的輪回。可是,他們願意為信仰冒一次險,哪怕結局是粉身碎骨。
政治與宗教的對峙,在哲蚌寺門口劍拔弩張的進行。寺外的人虎視眈眈,寺內的人肅立在大門兩側枕戈達旦。信眾像是洪流越過整齊的護衛隊,像是海裏的迅猛的浪,灌滿了衛隊和寺門的空隙不肯離去。
三天三夜,拉藏漢的人馬把哲蚌寺圍得水泄不通。憤怒漲紅了原本紅褐色的臉,他殺氣騰騰。兩軍對峙,死傷無數。殺戮是一場殘忍的屠刑,倉央嘉措不忍看到。不顧寺僧的百般阻撓和勸阻,他淡然走進凶悍的蒙古軍隊。
他不願,紅色的血弄髒佛門聖地。哲蚌寺的每一尊佛像、每一個佛塔、每一塊磚瓦在他的記憶中那麼明晰,那些曾經對他淳淳教誨的經師,那些為了他流血犧牲的喇嘛都是他奉佛地旨意要普度的萬物,政治卻把他推入罪惡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