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人脈是金,悉心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2)(2 / 3)

2003年1月,李澤楷出席了在瑞士達沃斯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並與微軟的比爾·蓋茨、索尼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出井伸之,這些傑出的企業家在一起討論。這使得李澤楷的個人形象在商界更具有影響力,同時也為李澤楷在商界賺得了更多財富,培植了廣博的人際關係。

激勵大師安東尼·羅賓說:“人生最大的財富便是人際關係,因為它能為你開啟所需能力的每一道門,讓你不斷地成長,不斷地貢獻社會。”

上海威順康樂體育谘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吳華直言自己有兩三千個朋友,每年都會見三、四次的有1500多個。而經常聯係的就有三四百人。目前吳華的個人資產已經超過了八位數。

吳華感言,自己的事業是因得到朋友的幫助才會這麼順利的——“包括開公司、介紹推薦客戶和業務等,各種朋友都會照顧我,有什麼生意都會馬上想到我。”

在朋友的推薦下,從1999年到2000年,吳華涉足到房產行業。當時上海的房市非常熱,很多樓盤都出現了排隊買房的盛況,並且有時即使排隊也不一定能買到房。吳華通過朋友不僅買到了房,並且還是打折的。

最好的時候吳華手中有十幾套房產。2004年,政府開始對房產行業實施限製政策。吳華聽朋友的建議將房產及時變現,收益頗豐。

成功機遇的獲得與其交際能力和交際活動範圍的大小幾乎是成正比的。所以,我們應把營造好人際關係與捕捉成功機遇聯係起來,充分發揮自己的交際能力,不斷擴大自己的人際關係網,發現和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進而去擁抱成功!

關係是強大競爭力

所謂人際競爭力就是相對於專業知識的競爭力,一個人在人際關係網絡上的優勢。

當今社會告訴人們,一個人際關係競爭力強的人,他擁有的人際關係資源相對一般人更廣、更深。在平時,人際關係資源可以讓他快速地獲取有效的信息,進而轉換成工作升遷的機會或財富;而在危急或關鍵時刻,它也往往可以發揮臨門一腳的作用,使人轉危為安。

據現任得詣科技總經理的梁明成觀察,在新竹科學園區,很多工程師都將心力放在技術研發上,而忽略了與人的互動,缺少相應的個人競爭力。

梁明成說,專業與人際關係競爭力是一個杠杆相乘的關係,假如隻有專業,沒有人際關係,個人競爭力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但若加上人際關係,個人競爭力將是“一分耕耘,數分收獲”。

高科技產業成長快速,機會也很多,如果工程師們永遠不打開另一扇門,不聽聽別的聲音,閉門造車,自己不但可能麵臨“技術落後,被時間淘汰”的風險,並且將無法晉升管理階層,更無從探知將技術、市場與行銷各領域整合的規律,因此,其發展也將受到局限。

如今,人們一談到人際關係,許多人都認為這是“講人情、走後門”的同義詞。由此,從小學校教育就隻重視專業技能,而忽略人際關係的教育,形成所謂“知識的巨人,人際的白癡”的現象。

哈佛大學為了解人際能力對一個人的成就的影響,曾經對貝爾實驗室頂尖研究員做了調查。他們發現,被大家認同的傑出人才,專業能力往往不是重點,關鍵在於“頂尖人才會采用不同的人際策略,多花時間與那些關鍵時刻可能對自己有幫助的人物結交良好的關係,在麵臨問題或危機時便容易化險為夷”。

哈佛學者研究發現:一位普通的研究人員遇到棘手的問題時,會努力去請教專家,之後卻往往因苦候沒有回音而白白地浪費時間。頂尖人才則很少碰到這種問題,這是由於他們在平時就已經建立豐富的資源網,一旦有事請教專家,便能立刻得到答案。

假如你生來沒有富爸爸,也沒有娶到富家女或嫁給金龜婿,那麼,你還有第三個扭轉命運的機會——打造你的人際關係競爭力。

在你的“人生存折”中,除了金錢、專業知識,你有多少人際關係資源呢?你的“人際關係競爭力”有多強呢?未來,你打算讓這個存折變成怎樣的數據庫呢?

如今,在一片“專業至上”的社會氛圍中,這是一個很另類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幾乎多數人的反應都是“沒想過”。

身經百戰的投資專家、台灣所羅門美邦財務顧問董事長杜英宗則肯定地說:“人際關係,這是一門人生的大學問,很重要。”

台灣的益登科技,由於代理NVIDIA(全球繪圖芯片龍頭廠商)的產品,從默默無聞的無名小卒,迅速躋身為中國第二大集成電路代理商。公司總經理曾禹旖在六年內,打拚出一家市值逾新台幣80億元的公司。

曾禹旖的老朋友吳憲長說:“在同業或同輩當中,論聰明、論能力,曾禹旖都不能算頂尖,但是,他能遇到這個好運,八成以上的因素在於他的人際關係。因為他很願意與別人分享,大家才會與他利益共享,機會之神也才會眷顧他,而不是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