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風雨飄搖暗雲低(2 / 2)

當時,謝皇後雖然年輕資曆淺,但她在宮廷內舉止端莊,知書明禮,好學不倦,為宮內上下所尊敬,尤其是深得理宗之母楊太後(紹興人)的喜愛。

理宗在位長達40年之久,但總體看,他是一位平庸無為的皇帝。先是專寵賈妃,賈貴妃死後,閻貴妃又因美色得寵。而謝道清對此處之泰然,謝道清從來不計較理宗喜歡誰,所以楊太後很器重她,理宗雖然不愛她,對她卻很敬重,禮遇有加。作為皇後,她平時頗留意國事,明析時政,盡力佐助理宗皇帝。當時,南宋朝廷有一段較長時期的穩定,謝道清實在是功不可沒。

開慶初年(1259年),蒙古兵渡過長江,把鄂州(今湖北武昌)團團圍困,軍情十分緊急,朝野震動。這時,理宗皇帝召集文武百官議事,一些大臣乘機提出要將國都從臨安東遷,以避開敵人鋒芒,理宗舉棋不定。謝皇後得知此事,萬分焦急,她力排眾議,指出這是“動搖民心”的下等策略,請皇上留蹕。理宗權衡得失,終於聽從了謝皇後的明諫,放棄了遷都的念頭,穩住了軍心民心。

果然,在三日後的大朝會中,謝太後召集群臣商議立帝,眾人以為眼下國事艱難,楊淑妃所生趙昰年長當立,但賈似道和謝太後都主張立嫡子,於是嘉國公、左衛上將軍趙顯被立為帝,是為恭帝。尊梁太後為“壽和聖福太皇太後”,尊已故大行皇帝諡號為“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全皇後為“皇太後”,封其兄趙昰為保康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進封吉王,加食邑一千戶;弟趙昺為保寧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進封信王,加食邑一千戶。以國舅全清夫為昭信軍節度使,太皇太後的侄子謝堂為檢校少保、謝垕為保康軍節度使。命平章賈似道依文彥博故事,獨班起居。又詔以恭帝的生日為天瑞節。由於恭帝此時年紀尚幼,因此由太皇太後謝氏垂簾聽政,但朝廷實權實際上仍掌握在太師賈似道手中。

……

陸秀夫作為禮部侍郎,擔綱具辦大行的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度宗的祭奠儀式,連日來勞神累心,好在度宗的梓宮三年前就已修建完畢,全國舉喪的第二十七日後,大行皇帝移居榮德殿停靈。陸秀夫才得以喘下口氣,剛剛回到府中準備休息幾天,聽到馬廷鸞來訪,知道定有大事發生,不由暗自吃驚,急忙趨前迎接。

待到客廳分賓主落座,馬廷鸞謂然道“國事日艱,然賈太師仍不依朝廷為重,整日依然醉心於聲色犬馬和勾心鬥角。月前我接夷州之奏折,言及元軍動向,可賈似道卻仍不以為然。當下功賞稽遲,將校不出死力,於邊閫升辟,稍越即於拘攣,人心難聚啊。日前皇上下詔求言,遍及江萬裏、葉夢鼎、、留夢炎、趙順孫、王龠和老夫等在朝與退隱林下的諸多之朝廷重臣,卻獨獨漏下尊親家陳老相爺,這是太皇太後與賈似道是對夷州有所戒心啊。唉!國勢難興也!老夫身心俱已疲憊,賴在左相位上也是於事無補,我上奏太皇太後祈求歸隱,今日已照準了。”

“啊!相爺此時引歸,那朝廷上豈不是又失一忠良之臣!以後賈似道怕是更無忌憚了!”陸秀夫不勝惋惜地說道。

馬廷鸞謂然一歎,拱了拱手說道“我不走又能如何?那賈似道還不是照樣為所欲為?我這次到府上來,一是告別,二來有一事相托!”

“相爺客氣了,有何吩咐盡管對下官直言,下官敢不肝腦塗地?!”陸秀夫急忙起身答禮。

馬廷鸞嚴肅地說道“老夫請你轉告子安和勵賢,讓他們好好經營夷州,不求有助大宋中興,但望能給大宋留下一片淨土,萬一國事不濟,朝廷也好有個容身之地!”

陸秀夫聞言,雙目噙淚道“老相爺是如此不看好形勢?下官記下了,一定囑咐他們不忘老相爺的教誨!”

隨著馬廷鸞的退隱,賈似道的黨羽更是肆無忌憚,先後有數十名不同政見者被逐出朝廷。一時之間,朝廷內外人心惶惶。

詔留夢言任左丞相,章鑒任右丞相兼樞密使。沿海製置使、知夷州張克成所上的請兵奏章,則被賈似道、留夢言以“此等危言所聽,恐引起物議”為由留中不發。

……

正在夷州巡視的張克成,十天後接到陸秀夫轉來的馬廷鸞的囑咐和奏折被賈似道等人扣下的消息,不禁麵向大陸方向對朱浩然、李國章、張達等人喟然長歎“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花。我們是有心殺賊,無力回天啊,大宋危矣!可歎這三千裏江山就要生靈塗炭了!也罷!我們齊心協力做好我們夷州的事情再說,努力做大做強自己,我還是相信我們海東軍會有用武之地的的那一天!”

第二卷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