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時刻乃是一位威力無比的女神。”
所謂房屋朋友是極其形象的稱呼,因為他們隻是房屋而非房屋主人的朋友。換句話說,他們不像忠於主人的狗,倒更像依戀房屋的貓。
你的朋友將會向你表白他們是多麼地真誠,你的敵人更是如此。把敵人的責備當作一帖靈丹妙藥吧,它會使你具有自知之明。
常言說得好,患難之交最珍貴。但是,事實恰恰相反,你隻要一交上一位朋友,他就說是患難朋友,並且立刻開口向你借錢。
韜光養晦
按語: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古人說:持盈保泰,總需忍讓,而恃強者,乃自取滅亡。鋒芒是獨特的,具有個性,如你額上角,有角便會觸人,惟有磨平之,方是上策。
一個想憑借其才華和精明躋身於社會名流之列的人,定是一個未經世故的人。這種品性很容易引起多數人的忌恨和不滿,而他們不得不隱瞞甚至不承認自己憤恨的真正原因,這實在讓人不堪忍受。
事實如此,倘若一個人感到或認為他的對手比自己要有才華。那麼,他便會不知不覺地暗自斷定:那對話者一定相應地對自己的本能評價較低,這是一種省略推理法——它常常導致推斷者滿腹憂愁或一腔怒火。格雷西安的話是完全正確的,他說:“若想贏得別人的好感,惟有自己顯示得和牲畜那樣愚蠢、粗蠻。”
炫耀自己的才華,賣弄自己的學識,隻不過是在旁敲側擊地嘲笑別人愚鈍和無能。而且,任何形式的流言蜚語都會使一個普通平民的心理受到嚴重的紛擾,這是很自然的。在這種情況下,妒忌心將使他產生敵意。因為人們從自己的虛榮心得到滿足中獲取極大的喜悅,這在日常生活中是司空見慣的,倘使沒有與他人攀比的心理,則虛榮心就無從滿足。一個人最能引為自豪的莫過於他的理智能力,正因此,才使他在這個動物世界中保持威嚴的地位。如果讓某個人看到你的才智絕對地優越於他,或者讓其他人看到這一點,是極輕率魯莽的。因為他會渴望報複,並會伺機傷害你。在這裏,理智被意誌所掌控。因此,財富和地位在社會上總能獲得他人的尊敬,總能引起別人的羨慕,然而,理智才能卻從不能有此企望。
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很可能謙卑恭順,但隻要他的才智出類拔萃,就會被人們認為是大逆不道而很難得到人們的寬恕。薩迪在《薔薇園》中評論說:“你應當明白——智者固然不願與傻瓜為伍,而蠢人更是一百倍地厭惡與聰明人交往。”
與智者相反的是,愚鈍倒真正有其可取之處。正如溫暖使身體感到舒適一樣,這種舒適感對精神也是大有裨益的。如果二個人感到寒氣襲人而想取暖,那麼,他會自然而然地靠近壁爐或走到陽光下,他在找尋同伴時,也可能產生這種感覺。但是,這就意味著他將因為自己的優勢而招人討厭。一個人若想討人喜歡,他就必須在才智方麵遜人一籌。這種情形也同樣適用於女人的美貌。
想一想,一個相貌還可以的姑娘是多麼熱情而又誠懇地歡迎一個顯然要醜陋得多的姑娘。對男人來說,一般不會對肉體的美考慮得那麼多。這便是為何在男人中,對肉體美的關心常是愚鈍的和無知的,在女人中,相貌醜陋則是受歡迎不可缺少的原因。那些俊俏的姑娘都沒有很好的同性朋友,她們甚至很難找到與之交往的同性夥伴。美麗的女人應當永遠不要做他人的陪伴,因為隻要她一跨入人家的屋子,她未來的女主人就會因她的美貌而對她有不悅之色。並且,她會找理由將美麗的女人當作傻瓜“辭退”。但是,倘若姑娘身份高貴,則情形就大為不同了。因為,身份不同於個人的品性——後者隻能通過對比而使低劣者相形見拙——它是通過一種影響過程而發揮其效應的,就像一個人的衣著裝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周圍所流行的色彩和樣式一樣。
信任與懷疑
按語:
我們信任別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出於我們本身的懶惰和虛榮心。被人懷疑,往往心虛到想要結束生命,這種不正常正是“恐高症”的表現。
我們信任別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出於我們本身的懶惰和虛榮心。懶惰,因為我們不去打聽原委,不積極謹慎行事,而寧願信任他人;自私,因為受到事情的壓力,我們就找人傾談心中煩惱;還有虛榮心,因為要求他人保密,正是自己感到驕傲的事。盡管如此,我們期望別人忠實於我們所加諸他們的信賴。如果別人不信賴我們,我們不應該發怒,因為那就是說,他們誠心地讚美“忠實”,認為它少之又少——其稀少會讓我們懷疑“忠實”的存在隻是虛幻的。
我們有時這麼想,人們完全無法相信有關我們私人的話,可他們從未想到要懷疑這些話的真實性,但如果給了他們一絲絲懷疑的機會,他們就會發現絕對不可能再相信它了。我們時常透露什麼事,暴露自己,隻是因為我們猜想別人一定注意到了——正如同人會從高空跳下,因為他慌張,換句話說,因為他覺得他已經再也站不穩當,他所處的位置給他的痛苦很大,他認為不如立刻把生命了結。
禮貌和尊敬
按語:
對人有禮貌和尊敬是人類的一項基本美德。但,講禮貌並非易事,因為禮貌要表示我們對每個人都尊敬,可這世上有些人確實不值得尊敬,所以說,把尊敬和禮貌相結合,實是智慧的傑作。
待人彬彬有禮是非常明智的,而舉止粗魯則完全是愚蠢之極。由於有害無益且固執任性的粗野言行而造成對立麵,就像把房子建立在火上一樣,簡直是精神錯亂。
蠟——就其天然狀態而言,既硬又脆,然稍微加點溫則會變得柔軟如泥,可隨心所欲捏成各種形狀。同樣,盡管人在本性上很容易變得乖戾、刻薄,但隻要對他們溫文爾雅,和善友好,你就能使他們變得柔順謙和。因此,文雅之於人性如同溫暖之於蠟塊。
當然,要做到舉止文雅並非易事,它要求我們對每個人都表示出極大的尊重,而有些人卻不值得我們這樣做。而且,它還要求當我們為擺脫與某些人的關係而興高采烈時,還要裝作對他們仍有極大的興趣。將文雅與自尊結合起來真是智慧的一大傑作。
我們應當盡量不要動輒就對一種傷害大發雷霆——傷害這個詞在嚴格意義上是我們沒有受到應有的尊敬。一方麵,如果我們並沒有對我們自己的價值和尊嚴作如此言過其實的評價——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並沒有倨傲自大;另一方麵,如果我們已經弄清一個人私下裏將傳給另一個人的意見究竟是什麼,假如人們偶爾聽到自己的熟人在議論自己,假如他們可能受到非議,哪怕是極微小的可能,我們都可以想象出他們的心情。你決不能忽略這樣的事實,即溫文爾雅不過是一張笑容可掬的麵具而已。倘使這張麵具稍微變換一下位置或挪開片刻,定會讓人驚得大叫起來。此時,一個人若的確粗魯無禮,那麼,拿掉麵具的他就仿佛脫得一絲不掛,赤裸裸地站在你麵前。在這種情況下,他像大多數人一樣一掃往昔之斯文,留下的隻是令人厭惡的麵孔。
該做與不該做
按語:
思維不同,看法有異。別人眼裏一定要做的事,於你或許可以無需理會,做與不做,主要取決於你自己,與他人無關。
對於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你決不應當以任何某個人做典範,去指導自己的言談舉止,因為不可能有完全相似的地位和環境,性格的差異也使一個人的行為表現出獨特的風度。因此,同樣的事兩個人做,結果往往大相徑庭。一個人隻要對他所謀之事三思而後行,就會順其本性而為之。
結果旨定是,每事各有其獨特之處,否則,一個人的言行必與其本性不符。
不可辯駁他人的見解
按語:
決不可辯駁任何人的見解,因為他相信所有荒唐事物,即使你智商再高,也不可能一件件糾正他。
不要反駁任何人的意見,也不要試圖糾正別人在談話中的錯誤,無論你的用意是如何善良。因為這樣做極易冒犯他人,並且,即使不可能得罪人,想要糾正其錯誤也難乎其難。
假如你偶然聽到兩個人的交談,並為他們荒謬的評論感到惱火,你就應當想象自己是在聽一出喜劇中的兩個傻瓜的對話。
一個人一來到世上就帶著這樣的觀念,即惟有他才真正負有至關重要的使命,如果你安然無恙,就會認為自己的運氣好。
意誌的亢奮
按語:
意誌是人性中原初的、根本的因素,所以人們更願相信你滿懷激情發表的意見是由於你的意誌亢奮所致,而不是由於你的意見本身就是熱烈的。
倘使你希望別人接受你的判斷,就應當冷靜、不帶任何感情色彩地將它表達出來。
意誌是一切曲解冒瀆所寓之處,如果你充滿激情地表達你的判斷,人們將認為這種判斷完全是意誌所為,而非知識的結晶——知識在本質上是冷靜的,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
意誌是人性中原初的、根本的因素,理智僅僅是派生物,所以人們更願意相信你滿懷激情發表的意見是由於你的意誌亢奮所致,而不願認為意誌的亢奮是由於你的意見本身就是熱烈的。
潔身自好
按語:
人的性格是不能改變的,忘記別人的壞德性和扔掉辛苦賺來的錢一樣困難。
虛榮是如此平庸粗俗,而美德極為非凡傑出。假如一個人看起來好像是在自我炫耀,盡管他做得十分隱蔽巧妙,人們也極可能認為他純粹是出於虛榮心而誇獎自己,並且還會認為他居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多麼像一個十足的傻瓜。
雖然如此,培根的話不無道理:如若你身遭誹謗時,你若反唇相譏,惡語相還,則會招致報複。自我炫耀同樣如此,結論便是:稍有點自我吹噓還是可以讓人接受的。
倘若你懷疑是一個人在對你撒謊,對此你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是真的,但你看起來又仿佛對他的話深信不疑。你的這種表現將會慫勇他繼續撒謊,他將更加振振有詞地堅持自己的說法,到最後終逃不掉玩火自焚的下場。
倘若你察覺一個人正在試圖向你掩飾著什麼,但又不小心露出了蛛絲馬跡,你的樣子表現出你並不相信他。你的這種敵對情緒促使他向你和盤托出事情的全部過程,會竭盡全力以打消你的不信任和疑問。
若有可能,任何人都不應當感到仇恨和憎惡。用心觀察、體會一個人的行為方式,以便衡量評判其價值——無論怎樣,僅與你自己有關——你會因此而以他的行為方式為楷模。但是,絕不要忽略以下事實,即品性是很難改變,忘掉一個人品性中的瑕疵如同扔掉辛苦掙來的錢一樣萬分困難。因此,你應提防那些不明智的親密和愚蠢的友好可能造成的後果。
既不屈從於愛,也不臣服於恨,這也隻能算得上是半個處世智慧,還需加上什麼也不說,什麼也不信,才算得上完整。的確,這個世界需要的便是這樣的準則,一個人惟有依賴這兩條準則,才能幡然醒悟而不為所蔽。
為表示你對所說之事或所見之事不平而怒氣衝衝地對人說話,這樣的舉動是多餘的、危險的、愚蠢的、可笑的和粗俗的。
絕不應當對他人流露出生氣或憎恨的情緒,除非施之於你自己。感情會對行為產生極大影響,因此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表現它們。因為隻有其蜇刺有毒的冷血動物才會這樣做。
精明人處世慣用的計謀便是說話模棱兩可。它意味著讓別人去揣摩你的意思,倘使聽話者反應遲鈍,則根本把握不住你說的話。與此相反,倘使你說話意思明確,則能抓住聽話者的注意力。但結果往往出乎你的意料之外。倘使你舉止文雅,語調柔和,那麼,你可以公然非禮,甚至間接地冒犯聽話者也沒什麼關係。
守口如瓶
按語:
是秘密,就不要予以公開,如阿拉伯諺語曰:不告訴敵人的事,也別告訴朋友。
你應該對你的個人隱私保密,在這一方麵,無論你麵對的是你最親密的朋友還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人,讓他們,也隻能讓他們知道他們看得見的東西,因為,隨著時間的流逝、環境的變遷,你將會發現即便讓他們知道你的有關無傷大雅的事,也是極為不利的。
一般來說,沉默不語比高談闊論更能顯示你的智慧。因為沉默是老成的感覺,而多言則給人以輕浮之感。但是,愚蠢的人們往往願意享受暢言所帶來的瞬間滿足,而不願選擇沉默所致的恒常裨益。
精神旺盛、生氣勃勃的人能從高談闊論中體驗到一種寬慰,但不應沉湎於其中,更不能使它變成一種習慣。凡自稱能教人以人生智慧者,無一不極力推崇沉默寡言,並列舉各種理由證明這一點,有幾條阿拉伯諺語對這個問題有過很好的總結:
不告訴敵人的事,也別告訴朋友。
秘密受我監管,我為主人;秘密遁我而去,則我為囚徒。
緘默之樹結出寧靜和平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