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認為,人們的審美觀呈現出了“趨同性”的特質,會在交流到某個程度之後伴隨著時間推移逐漸協調統一,在塞德拉斯,這個道理也行得通。
穿著會很自然的被分為“日常”和“儀式化”兩部分,一邊是輕便,不影響行動的簡便服裝,一邊是在實用基礎上為了顯示出他與他人的不同而具備許多特征的服飾,我們已經經曆過這種過程了,協調統一的結果就是,我穿著短褲,背心,舒舒服服,絕對不可能被阻礙到正常動作的半癱在椅子上。
這顆星球貌似還沒到那個地步————世界局勢三級分化,三個世界大國相互小心謹慎的接觸著,憑借比之信息化時代緩慢到令人發指的速度開始溝通。
文化交流並不算猛烈,沒有發生過大規模侵蝕,還有很多東西,不論好壞及意義都沒有被摒棄,於是你就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
看上去完全不同,穿著各有特色的兩國人民站在一起時,就像是兩個畫風不一樣的東西硬往一塊兒湊,第一眼怎麼看怎麼違和。
在這座兩人所在的城市裏,有不少奧特蘭人。
他們的傳統服飾便是長袖裝,最大的特點就是寬鬆,具體講下是什麼樣的話,就是長袍少了下擺,隻過腰將近十幾二十幾厘米,到底多長看各人喜好,再搭配條顏色合適,沒有繩子固定絕對會跨下來的寬鬆長褲,他們穿衣也會看季節,會按時節調整衣物的袖口,褲腳長度,在那邊最熱的季節他們會換上短袖和短褲,奧特蘭人穿衣步驟比阿瓦蘭迦複雜許多,舒適度卻不低。
當然,很難說到底是穿的和現代人很像的阿瓦蘭迦人和古人裝扮的奧特蘭人站在一起更奇怪點,還是穿著現代人衣物的阿瓦蘭迦人高聲喊著嘹亮的買賣號子更奇怪點。
阿爾伯特覺得是後者,首次真正見識到外國服裝的塞西莉婭堅定的認為是前者。
總之,這個城市的早晨,從到了某個時間點,人們或晨練,或開始吃早餐開始,幾乎是在同一時刻,整個城市伴隨著日出活了過來,嘹亮的號子聲讓每個街道都變得熱鬧了。
石質房屋,綠化帶的樹木微微搖晃,蒸汽飄散,各種食物的香氣在空中交融,商販們在提前預留給他們的區域上開始他們的早晨,推著販貨小推車顧盼著今日首位顧客的中年人,手腳麻利的同時快速處理數位顧客的烤串並笑臉送上的年輕人,嬉笑打鬧著商量到校後抄作業的代價是什麼的孩子。
而跟著城市醒過來的外國人看著這些場景,或嘖嘖稱奇,或早已見怪不怪,選個中意的鋪子,開始解決早餐。
往來許多城市的兩人很輕鬆的坐在攤主提供的小凳子上,招手叫了兩碗三角麵,配上兩根炸油酥餅沾著稀飯,便是場雖不豐富,也便宜得很,味道卻不錯的早餐。
“誒,小夥子,你們的三角麵要啥味?鹹甜辣要哪個?”“還是辣點吧,不然吃著沒勁。”
現在,隻需要等待就行了,阿爾伯特看著周圍,還有別人在和他一樣等待,這是最早來的幾位顧客,老板口碑應該還不錯,可以放心味道不會差到哪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