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提示:進行這項訓練的時候,最好選擇在白天,這樣開燈關燈,不會對寶寶的視覺造成很大的刺激。如果是在晚上,最好應選擇光線比較柔和的電燈。另外,還可以根據寶寶的興趣選擇認知的物品,效果會更好。
感知顏色
訓練目的:通過讓寶寶感知顏色,訓練其注意力。
具體方法:遊戲前準備好顏色鮮豔的氣球或彩色紙板若幹。把氣球或彩色紙板依次放在寶寶的麵前,讓寶寶注視,同時告訴寶寶這是什麼顏色。觀察寶寶對顏色的反應,對什麼顏色比較敏感等。
非常提示:感知顏色需要寶寶相當的注意力,建議選擇寶寶精神好,情緒高興的時候進行。聽覺
辨別聲音
訓練目的:通過讓寶寶辨別不同的聲音,訓練寶寶的聽覺能力。
具體方法:
準備好各種能發出聲音的玩具,如搖鈴、撥浪鼓、絨毛狗、汽車等。
·媽媽的手抱著寶寶,一手拿起搖鈴,先給寶寶看一看,說:“這是什麼呀?這是寶寶的小搖鈴。”然後晃蕩一下,讓搖鈴發出響聲說:“丁零零,丁零零,寶寶的搖鈴真好聽。”
·媽媽放下搖鈴,蹲下來,把絨毛狗拿過來,對寶寶說:“這是寶寶的絨毛狗,多漂亮呀!”然後打開絨毛狗的聲動開關,絨毛狗邊跑邊“汪、汪汪、汪汪汪”地叫起來。媽媽|也要學著毛毛狗的叫聲,讓寶寶聽。
·其他的發聲玩具也要按照上述方法進行,讓孩子辨別各種聲音。
非常提示:對嬰兒進行聲音辨別訓練的時候,一定要告訴寶寶這是什麼聲音,這種聲音的特點是什麼,並且要模仿一下這個聲音。雖然這時寶寶聽不懂父母的話,這種語言的交流是親子關係中不可缺少的。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聲響不要過大,以避免損傷孩子的聽覺。
找媽媽
訓練目的:鍛煉寶寶視聽(視覺與聽覺)的統合能力。
具體方法:在給寶寶喂完奶(飯)後,媽媽告訴寶寶說:“媽媽要給寶寶玩個新的遊戲,媽媽和寶寶藏貓貓。”然後,媽媽走到寶寶視線以外的地方,最好是在寶寶的左邊或右邊。媽媽說:“寶寶,媽媽在這兒呢!”逗寶寶循聲去找。當寶寶把頭轉向媽媽說話的方向時,媽媽又說:“看見媽媽了嗎?”邊說邊向寶寶走去,寶寶一定會很高興,媽媽把寶寶抱起來,並讚揚他(她)是個聰明的孩子。
這種訓練,父母可以變換不同的方向;用能發出聲響的玩具,在孩子的視線以外晃響,讓孩子循著玩具發出的聲音來尋找玩具。
非常提示:這種視聽統合能力的訓練,是培養孩子注意力的最好方法。父母要抓住孩子心理發育的最好時機進行訓練。一般來說,在寶寶5個月大的時候,就應該進行視聽統合、培養注意力的訓練了。
嗅覺
氣味的訓練
訓練目的:利用物品的不同氣味,給寶寶以氣味和嗅覺的刺激,促進味蕾對氣味的感覺和辨別能力。
具體方法:
·準備好水、糖、醋、鹽、大黃末、辣椒粉等物品。分別將以上物品用涼開水稀釋。糖、醋的味道可以稍濃一點,鹽、大黃末、辣椒粉稀釋的濃度應淡一些。
·將以上稀釋好的物品一一拿給寶寶看,並拿到寶寶的鼻子下讓寶寶聞一聞。每聞一樣物品時,父母就告訴寶寶是什麼東西,有什麼味道,然後再用消毒的棉棒蘸上一點抹到寶寶的嘴裏。
·訓練開始時,先用白開水,父母把水拿給寶寶說:“這是水,人是離不開水的,寶寶渴了就要喝水,對嗎?水是沒有味道的,寶寶來嚐一嚐。”父母可以用小匙給寶寶喂點兒水,寶寶喝下去可能沒有什麼反應。
“這是糖水,糖是甜的,寶寶最喜歡了,對嗎?”父母用上述方法給寶寶喂點兒糖水。寶寶可能張口還要喝,父母說:“糖水是不能多喝的,喝多了以後會使寶寶的牙齒生病的。”
“這是醋,醋是酸的,是做菜用的,有消毒作用。寶寶來嚐一嚐好嗎?”父母用小匙給寶寶少喂一點兒醋水,寶寶會有不太樂意接受的感覺(鹽水也要這樣操作)。
“這是大黃,大黃是藥材,味道是苦的,苦能瀉火,能健胃,藥大部分都是苦的,生了病就要吃藥,對嗎?嚐嚐苦好嗎?”父母用消毒的棉棒蘸上一點抹到寶寶的嘴裏。寶寶會有很痛苦的表情,也可能會哭。父母鼓勵寶寶說:“寶寶勇敢,不要怕苦,寶寶是個好孩子。”辣椒水也要如此操作。
非常提示:在對孩子進行味覺刺激時要先用味道比較淡的物品,逐漸增加苦、辣等味道重、刺激作用大的物品,要循序漸進。對刺激作用大的物品,不要直接給孩子喂下去,要用消毒的棉棒蘸上一點兒抹到寶寶的嘴裏就可以了。、這是因為寶寶的口腔黏膜非常嬌嫩,大量刺激性物品會損害寶寶的口腔黏膜。
觸覺
滾動
訓練目的:通過滾動遊戲的訓練,促進寶寶觸覺和平衡能力的發展。
具體方法:
事先準備好一條柔軟的浴巾。
給寶寶洗完澡後,用浴巾包住寶寶在床上滾動。這個小遊戲有助於強化寶寶身體各部位對觸覺刺激的感受,對寶寶觸覺和平衡能力的發展很有幫助。
非常提示:此遊戲適合3~5個月的寶寶。注意遊戲場所的安全,大人的動作強度要控製,室內溫度應在26℃左右。
抓抓玩玩
訓練目的:通過讓寶寶抓握質地、形狀不同的玩具或物品,練習寶寶的觸覺和抓握能力。
具體方法:準備幾種質地、形狀、手感不同的玩具。
①把寶寶抱到桌子前,桌麵上每次放一種玩具讓寶寶練習抓握,觀察寶寶如何擺弄玩具。如:大人可在寶寶抓住搖鈴後,告訴寶寶這是“搖鈴”,並抓住寶寶的手使搖鈴搖響,邊搖邊說:“搖搖鈴,搖搖鈴,鈴聲真好聽。”然後讓寶寶自己玩搖鈴。一段時間後,再讓寶寶抓握另一種玩具,首先要觀察寶寶自己怎麼玩,然後再教寶寶玩具的玩法。
②當寶寶抓握玩具已經比較熟練以後,可以鍛煉寶寶換手拿玩具。大人遞給寶寶一個玩具,等寶寶拿住以後,再向寶寶的同一隻手遞另一個玩具,看寶寶是否將原來拿的玩具換到另一隻手後,再來拿這一個玩具,或是直接用另一隻手來拿玩具。如果寶寶將手中的玩具扔掉再來拿新玩具,大人就要引導寶寶先換手傳遞玩具再拿新的玩具。
非常提示:玩具的選擇要注意不能有尖角,以免紮傷寶寶;不能太小,以免寶寶吞食;不能太沉重,以免寶寶抓不動或抓滑了手,砸傷寶寶。
語言能力的訓練與潛能開發
4~6個月的嬰兒雖然還不會講話,但是這時孩子發音明顯增多,是連續發音的階段。這時,對孩子進行語言交流技巧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
發音遊戲
訓練目的:通過寶寶的咿呀學語,訓練寶寶的發音模仿能力,幫助寶寶學習調節和控製自己發音器官的能力,提高語音和記憶能力。
具體方法:
·與寶寶麵對麵,大人用愉快的口氣和表情發出:“啊—啊、嗚—嗚、媽—媽、爸—爸”等重複音節。引導寶寶注意大人的口型,讓寶寶模仿發音。
·抱著寶寶站在鏡子前,讓寶寶看著鏡子中大人的口型和自己的口型,練習模仿發音。
·當寶寶發出“啊—、大—、哦—”等單音時,大人應立刻模仿寶寶的發音,和寶寶進行聲音的交流。或者在交流時,大人刻意發出一些清晰的“啊—、大—、哦—”等單音,逗引寶寶模仿。
非常提示:父母要給寶寶多次重複的聲音刺激,語調應盡量抑、揚、頓、挫,以引起寶寶對發音的興趣。這個時期的孩子,發音不準確、不清楚,要靠父母的猜測才行。父母不要以為這個時期的嬰兒聽不懂話,就不與寶寶進行語言交流,那樣會造成寶寶的語言發育遲緩。如果常和寶寶進行語言交流。並有意識地教寶寶學發音,在寶寶的大腦裏就會逐步形成口、型與發音的聯係,從而促進了嬰兒的語言發展。
語言、場景聯係
·聽聲拿玩具
訓練目的:讓寶寶當聽到一個玩具的名字和這個玩具的聲音時,能夠去取這個玩具。這種練習方法,可以促進寶寶的語音與感知的發展。
具體方法:
讓寶寶坐在床(沙發、椅子)上,在寶寶的麵前擺上玩具狗、貓、雞等。父母如模仿小貓“喵喵”的聲音時,讓寶寶去拿,看寶寶能不能做到。若做不到的話,父母可以拿給寶寶,並告訴寶寶:“這就是小貓,它會‘喵喵’地叫。”然後再模仿小狗“汪汪”,模仿小雞“唧唧”等動物的叫聲,逗引寶寶去拿相應的玩具。
·聽聲辨人
訓練目的:通過聽聲辨人訓練,看寶寶能不能聽到聲音就能認識自己的親人,這既是對寶寶的語言能力訓練,同時也是社交能力的訓練。
具體方法:
當爸爸回家時,在寶寶的視線以外就說:“寶寶,爸爸回來啦,你想爸爸了嗎?”寶寶應馬上朝爸爸發出聲音的方向去尋找。當寶寶看到爸爸,感到激動時,爸爸應立即把寶寶抱過來,親一親,並教寶寶發“ba(爸)、ba(爸)”的發音。如果說這種反應不強烈的話,還要繼續進行訓練。寶寶的其他親人也,可以這樣做。
非常提示:進行這項訓練和遊戲時,首先應注意調整距離和音量,模、仿動物或者叫寶寶的名字時,聲音不要太大,否則,可能會讓寶寶受到驚嚇。另外辨聲認人的訓練,一定要建立在是寶寶非常熟悉的親人這個條件之上,如果說是寶寶不熟悉的人,隻能介紹給寶寶,若寶寶認生的話,要注意方式,不要嚇著寶寶。
社交能力的訓練與潛能開發
認知親人
訓練目的:訓練寶寶認識並記住自己周圍的親人,學會與親人進行交流。
具體方法:
·當親戚朋友來到家裏時,如寶寶的阿姨來了,父母應向寶寶介紹說:“寶寶,這是阿姨。”這時阿姨應伸出手來說:“來,寶寶,讓阿姨抱抱,”讓寶寶伸手回應。如果寶寶認生,不願讓阿姨抱時,媽媽說:“好孩子,讓阿姨抱抱。”阿姨繼續伸出手來,微笑著說:“阿姨最喜歡寶寶,最疼愛寶寶啦!快讓阿姨抱抱!”
·當爸爸外出回來時,要逗引寶寶,並對寶寶說:“寶寶,爸爸回來了!你想爸爸了嗎?”當寶寶望著大人回應時,要用親吻、微笑、擁抱鼓勵寶寶。
·當客人或陌生人友善地逗引寶寶時,鼓勵寶寶回應微笑,同時表揚寶寶:“寶寶真乖!寶寶真可愛!”
·當家人外出時,對寶寶揮手說:“拜拜!”若寶寶還不會模仿,可由其他親人握住寶寶的手臂一邊揮動一邊說:“拜拜!”經常反複練習。當寶寶學會揮手表示“拜拜”以後,應教寶寶在家人外出時主動揮手說“拜拜!”
非常提示:讓寶寶認識自己的親人以及父母的朋友,學會與人進行交流,這是進行社會交流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不少孩子長大後有社會交往障礙,在很大程度上是沒有抓住時機對孩子進行有的放矢的人際關係訓練所造成的。特別是對剖腹產的孩子,這種訓練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