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帶的百姓有的做過忠義軍,有的是忠義軍的親友,那幾個青州客商也把李全和楊妙真夫婦吹得天花亂墜。黃蓉聽得這位女將竟如此了得,說道:“靖哥哥,我想瞧瞧這二十年天下無敵手的梨花槍,到底如何了得?”郭靖道:“好!這是咱們大宋收複的土地,雖在江北,一尺一寸也都是大宋的江山。咱們既然撞到了,總得助那李全夫婦一臂之力。”兩人商議了幾句,便向北往山東益都府而去。

兩人見到李全丶楊妙真夫婦後,說起來意。李全做了大官,已有些官架子,不免驕傲,同時內亂未靖,心下正自憂急,見靖蓉二人年紀輕輕,男的純樸,女的美貌,諒無奇才異能,謝了幾句,便吩咐下屬款待酒飯,說道敵兵來時,如我夫婦打不退敵軍,再請兩位相助守城。

李全隨即發號施令,卻不是部署守城,而是調兵遣將,去擒殺叛亂的忠義軍下屬,再將強占了餉銀庫的宋兵趕出城去。靖蓉二人見他雖剽悍英武,但統兵統得亂糟糟地,下屬互鬥,內部什為混亂,自己各部之間看來尚有一番生死搏鬥。

郭靖久經戰陣,行軍打仗的首先要務,便是哨探敵情,卻見李全隻隨口訊問:“敵軍有多少?到底是蒙古兵還是金兵?不會是蒙古兵吧?敵軍前鋒已到了那裏?”下屬將士隨口而答,難知真假。靖蓉二人也無心去用酒飯,低聲商量了幾句,黃蓉自告奮勇,騎了小紅馬去察看敵情。

傍晚時分,郭靖在北門外引領遙望,見小紅馬絕塵而至,忙迎了上去。黃蓉勒住馬頭,臉現驚恐之色,顫聲道:“蒙古大軍看來有十餘萬之眾,咱們怎抵擋得住?”郭靖吃了一驚,道:“有這麼多?”

黃蓉道:“上次成吉思汗叫你們兵分三路,想一舉滅宋。你不肯幹,旁人卻肯幹啊。”郭靖忙一揖,急道:“要請諸葛亮想個妙策。”黃蓉搖頭道:“我已想了很久啦。靖哥哥,若說單打獨鬥,天下勝得過你的隻二三人而已,就說敵人有十人百人,自也不在咱倆心上。可是現下敵軍是千人丶萬人丶十萬人,那有什麼法子?”郭靖歎道:“咱們大宋軍民比蒙古人多上數十倍,若能萬眾一心,又何懼蒙古兵精?恨隻恨官家膽小昏庸丶虐民誤國,忠義軍又有內亂,大敵當前,卻還在自相殘殺。”

黃蓉道:“蒙古兵不來便罷,倘若來了,咱們殺得一個是一個,當真危急之際,咱們還有小紅馬可賴。天下事原也憂不得這許多。”郭靖正色道:“蓉兒,這話就不是了。咱們既學了武穆遺書中的兵法,又豈能不受嶽武穆『盡忠報國』四字之教?他教的雖是『破金』,其實是『破敵』,用以『破蒙』,那也無妨。咱倆雖人微力薄,卻也要盡心竭力,為國禦侮。縱然捐軀沙場,也不枉了父母師長教養一場。”黃蓉素明他心意,歎道:“我原知難免有此一日。罷罷罷,你活我也活,你死我也死就是!”

兩人計議已定,心中反而舒暢,當下回入城中,對酌談論,想到敵軍壓境,麵臨生離死別,比往日更增一層親密。直飲到二更時分,忽聽城外號哭之聲大作,遠遠傳來,極是慘厲。黃蓉叫道:“來啦!”兩人奔到城頭,隻見城外難民大至,扶老攜幼,人流滾滾不盡。原來忠義軍雖收複了青州,宋軍反進攻忠義軍,忠義軍的將領又起叛亂,殺死了李全的哥哥李福。李全夫婦派兵平亂,眾百姓怕亂,不敢進城,散居於山野之間,現下蒙古兵殺到,隻得逃向城中躲避。

那知守城官令軍士緊閉城門,不放難民入城。過不多時,李全加派士卒,彎弓搭箭對住難民,喝令退去。城下難民大叫:“蒙古兵殺來啦!”守城官隻不開城門。眾難民在城下號叫呼喊,哭聲震天。

靖蓉二人站在城頭,極目遠望,但見遠處一條火龍蜿蜒而來,顯是蒙古軍的先鋒到了。郭靖久在成吉思汗麾下,熟知蒙古軍攻城慣例,常迫使敵人俘虜先登,眼見數萬難民集於城下,蒙古先鋒一至,青州城內城外軍民,勢非自相殘殺不可。

此時情勢緊急,已無遲疑餘裕,郭靖站在城頭,振臂大呼:“青州城如給蒙古兵打破,沒人能活,是好漢子快跟我殺敵去!”那北門守城官是李全的親信,聽得郭靖呼叫,怒喝:“奸民擾亂人心,快拿下了!”郭靖從城頭躍下,右臂長出,抓住守城官前胸,舉起他身子,自己登上了他的坐騎。

守城官兵中原多忠義之士,眼見難民在城下哀哭,許多俱是自己親友,盡懷不忿,見郭靖拿住守城官,不由得驚喜交集,並不上前救護長官。郭靖喝道:“快傳令開城!”那守城官性命要緊,隻得依言傳令。北門大開,難民如潮水般湧入。

郭靖將守城官交與黃蓉看押,便欲提槍縱馬出城。黃蓉道:“等一等!”命守城官將甲胄脫下交與郭靖穿戴,在郭靖耳邊輕聲道:“假傳聖旨,領軍出城。”反手拂中了那守城官穴道,將他擲在城門之後。郭靖心想此計大妙,當即朗聲大叫:“奉聖旨:皇上派我守城抗敵,救護百姓。眾軍快隨我出城禦敵!”他內功深湛,這幾句話以丹田之氣叫將出來,雖城內城外叫鬧喧嘩,但人人聽得清楚,刹時間竟爾寂靜半晌。慌亂之際,眾軍那分辨得出真偽?兼之近來忠義軍自相殘殺,又與朝廷官兵對殺,軍令混亂,莫可適從,當此強敵壓境丶驚惶失措之際,聽得有人領軍抗敵,四下裏齊聲歡呼。

郭靖領了六七千人馬出得城來,見軍容不整,隊伍散亂,如何能與蒙古精兵對敵?想起武穆遺書中有雲:“事急用奇,兵危使詐。”便傳下將令,命三千餘軍士赴東邊山後埋伏,聽號炮一響,齊聲呐喊,招揚旌旗,卻不出來廝殺;又命三千餘軍士赴西山後埋伏,聽號炮二響,也叫喊揚旗,虛張聲勢;又下令安排了號炮。

兩隊軍士的統領見郭靖胸有成竹,指揮若定,各自接令領軍而去。

待得難民全數進城,天已大明。隻聽得金鼓齊鳴,鐵騎奔踐,眼前塵頭大起,蒙古軍先鋒已迫近城垣。

黃蓉從軍士隊中取過一槍一馬,隨在郭靖身後。郭靖朗聲發令:“四門大開!城中軍民盡數躲入屋中,膽敢現身者,立即斬首!”其實他不下此令,城中軍民也早躲得影蹤全無,勇敢請纓的都已在東西兩邊山後埋伏。隻聽得背後鸞鈴聲響,兩騎馬馳到,李全夫婦分持刀槍,站在靖蓉二人身側。黃蓉見那楊妙真頂盔貫甲,英風颯颯,手中一杆梨花槍擦得雪亮,心中暗讚。

蒙古軍鐵騎數百如風般馳至,但見青州城門大開,一男一女兩個少年騎馬綽槍,站在護城河的吊橋之前,身後隻男女二人護衛。統帶先鋒的千夫長看得奇怪,不敢擅進,飛馬報知後隊的萬夫長。

那萬夫長久曆戰陣,得報後什是奇怪,心想世上那有此事,忙縱馬來到城前,遙遙望見郭靖,先自吃了一驚。他西征之時,數見郭靖迭出奇謀,攻城克敵,戰無不勝,飛天進軍攻破撒麻爾罕城之役,尤令他欽佩得五體投地,蒙古軍中至今津津樂道,此時見郭靖擋在城前,城中卻空蕩蕩的沒半個人影,料得他必有妙策,那敢進攻?在馬上抱拳行禮,叫道:“金刀駙馬在上,小人有禮了。”

郭靖還了一禮,卻不說話,那萬夫長勒兵退後,飛報統帥。過了一個多時辰,大纛招展下一隊鐵甲軍鏗鏘而至,擁衛著一位少年將軍來到城前,正是四皇子拖雷。

拖雷飛馬突出衛隊之前,大叫:“郭靖安答,你好麼?”郭靖縱馬上前,叫道:“拖雷安答,原來是你!”他二人往常相見,必互相歡喜擁抱,此刻兩馬馳到相距五丈開外,卻不約而同的一齊勒馬。郭靖道:“安答,你領兵來攻我大宋,是也不是?”拖雷道:“我奉父王大汗之命,身不由主,請你見諒。”

郭靖放眼遠望,見旌旗如雲,刀光勝雪,不知有多少人馬,心想:“這鐵騎衝殺過來,我郭靖今日要畢命於此了。”朗聲說道:“好,那你來取我的性命罷!”拖雷心裏微驚,暗想:“此人用兵如神,我實非他敵手,何況我與他恩若骨肉,豈能傷了結義之情?”一時躊躇難決。李全夫婦見他二人敘話,心中驚疑不定。

黃蓉回過頭來,右手一揮,城內軍士點起號炮,轟的一聲猛響,東邊山後眾兵將齊聲呐喊,旌旗招動。拖雷臉上變色,但聽號炮連響,西山後又有敵軍叫喊,心道:“不好,我軍中伏。”他隨著成吉思汗東征西討,豈但身經百戰而已,什麼大陣大仗沒見過,這數千軍士的小小埋伏那在他眼內?但郭靖在西征時大顯奇能,拖雷素所畏服,此時見情勢有異,心下先自怯了,當即傳下將令,後隊作前隊,退兵三十裏安營。

郭靖見蒙古兵退去,與黃蓉相顧而笑。黃蓉道:“靖哥哥,恭賀你空城計見功。”

郭靖笑容登斂,憂形於色,搖頭道:“拖雷為人堅忍勇決,今日雖然退兵,明日必定再來,那便如何抵敵?”黃蓉沉吟半晌,道:“計策倒有一個,就怕你顧念結義之情,不肯下手。”郭靖一凜,說道:“你要我去刺殺他?”黃蓉道:“他是大汗最寵愛的幼子,尊貴無比,非同別個統軍大將。四皇子一死,敵軍必退。”郭靖低頭無語,回進城去。

城中軍民雖見敵軍退兵,到處仍亂糟糟地。李全夫婦眼見郭靖片言之間就令蒙古大軍退去,料想他必有過人之能,又見到蒙古大軍的聲勢,便隨著靖蓉二人來到客店,要邀兩人去官衙中飲酒慶賀。郭靖與他商量守城之策。李全聽他說蒙古大軍明天還要再來,說道:“閣下既同蒙古軍統帥是好朋友,咱們不妨商量投降,好救救滿城官兵百姓。”郭靖喝了聲:“呸!”說道:“要投降,你自己幹罷。你投降了,也救不得滿城百姓!”李全夫婦討了個沒趣,含愧而去。

郭靖久在蒙古軍中,知道蒙古兵對投降的敵人決不寬待,心中鬱悶不已,酒飯難以入口,天色漸漸黑了下來,耳聽得城中到處大哭小叫之聲,心想明日此時,青州城中隻怕更無一個活著的大宋臣民,蒙古軍屠城血洗之慘,他親眼看見過不少,當日撒麻爾罕城殺戮情狀不絕湧向腦中,伸掌在桌上猛力一拍,叫道:“蓉兒,古人大義滅親,我今日豈能再顧朋友之義!”黃蓉歎道:“這件事本來難得很。”

郭靖心意已決,換過夜行衣裝,與黃蓉共騎小紅馬向北馳去,待至蒙古大軍附近,將紅馬放在山中,步行去尋覓拖雷的營帳。兩人捉到兩名守夜巡邏的軍士,點了穴道,剝下衣甲來換了。郭靖的蒙古話是自幼說慣了的,軍中規程又無一不知,毫不費力的混到了大帳邊上。此時天色全黑,兩人伏在大帳背後,從營帳縫中向裏偷瞧。

隻見拖雷在帳中走來走去,神色不寧,口中隻是叫著:“郭靖,安答!安答,郭靖!”郭靖不察,隻道他已發現自己蹤跡,險些脫口答應。黃蓉早有提防,一見他張口,立即伸手按住他嘴巴。郭靖暗罵自己蠢才,又好笑,又難過。黃蓉在他耳邊道:“動手罷,大丈夫當機立斷,遲疑無益。”

就在此時,遠處馬蹄聲急,一騎快馬奔到帳前。郭靖知有緊急軍情來報,俯在黃蓉耳邊道:“且聽過軍情,再殺他不遲。”見一名黃衣使者翻身下馬,直入帳中,向拖雷磕頭,稟道:“四王子,大汗有令。”

拖雷道:“大汗說什麼?”那使者呈上文書,跟著跪在氈上,唱了起來。蒙古人開化未久,雖已有文字,但成吉思汗既不識字,更不會寫,有什旨意,發出文書之外,更常命使者口傳。軍令事關重大,生怕遺漏誤傳,常將旨意編成歌曲,令使者唱得爛熟,覆誦無誤,這才出發。

那使者隻唱了三句,拖雷與郭靖一齊心驚,拖雷更流下淚來。原來成吉思汗於滅了西夏後得病,近來病勢日重,自知不起,召拖雷急速班師回去相見。旨意最後說:日來什是思念郭靖,拖雷在南倘若知他下落,務須邀他北上與大汗訣別;他所犯重罪,盡皆赦免。

郭靖聽到此處,伸匕首劃開篷帳,鑽身進去,叫道:“拖雷安答,我和你同去。”拖雷吃了一驚,見是郭靖,不勝之喜,兩人這才相抱。

那使者認得郭靖,上前磕頭,道:“金刀駙馬,大汗對你日日思念,請你務必赴金帳相見。”

郭靖聽得“金刀駙馬”四字,心頭一凜,生怕黃蓉多心,忙從帳篷裂縫中躍了出去,拉住黃蓉的手,道:“蓉兒,我和你同去同歸。”黃蓉沉吟不答。郭靖道:“你信不信我?”黃蓉嫣然一笑,道:“你若再想做什麼駙馬駙牛,我也大義滅親,一刀把你宰了,把你的牛腿馬腳割下來,凍在雪峰之上。我爬上雪峰,跳了下來。”

當晚拖雷下令退軍,次晨大軍啟行。郭靖與黃蓉找回紅馬雙雕,隨軍北上。郭靖道:“這李全什無骨氣,蒙古兵倘若再來,他必投降。”後來果不出所料,李全為蒙古大軍包圍,無法得脫,便即投降。

拖雷隻怕不及見到父親,令副帥統兵班師,自與靖蓉二人快馬奔馳,未及一月,已來到西夏成吉思汗的金帳。拖雷遙遙望見金帳前的九旄大纛聳立無恙,知道父親安好,歡呼大叫,催馬馳至帳前。

郭靖勒住馬頭,想起成吉思汗撫養之恩丶知遇之隆丶殺母之仇丶屠戮之慘,一時愛恨交迸,低頭不語。忽聽得號角吹起,兩排箭筒衛士在金帳前列成兩行。成吉思汗身披黑貂,扶著拖雷的右肩,從帳中大踏步而出。他腳步雖豪邁如昔,但落地微顫,身子隨著抖動。郭靖搶上前去,拜伏在地。

成吉思汗熱淚盈眶,顫聲道:“起來,起來!郭靖孩兒,你們回來了,好極!我天天想著你們兩個。”郭靖站起身來,見大汗滿頭白發,滿臉皺紋,兩頰深陷,看來在世之日已然無多,不禁仇恨之心稍減。成吉思汗另一手扶住郭靖左肩,瞧瞧拖雷,又瞧瞧郭靖,歎了一口長氣,遙望大漠遠處,呆呆出神。郭靖與拖雷不知他心中所思何事,都不敢作聲。

過了良久,成吉思汗歎道:“當初我與劄木合安答結義起事,那知到頭來我卻非殺他不可。我做了天下大汗,他卻死在我手裏。再過幾天那又怎樣呢?我還不是與他一般的同歸黃土?誰成誰敗,到頭來又有什麼差別?”拍拍二人肩頭,說道:“你們兩人須得始終和好,千萬別自相殘殺。郭靖孩兒不肯跟華箏結親,那也罷了!你終究是漢人,變不成蒙古人,那是誰都沒法子的,勉強不來,這一節我近來也想通了。咱們雖分蒙古人漢人,但一直到死,始終要和好,像一家人一樣。劄木合安答是一死完事,我每當想起結義之情,卻常常終夜難以合眼。”

拖雷與郭靖想起在青州城下險些拚個你死我活,都暗叫慚愧。

成吉思汗站了這一陣,但覺全身乏力,正要回帳,忽見一小隊人馬飛馳而至。當先一人白袍金帶,穿的是金國服色。成吉思汗見到敵人,精神一振。

那人在遠處下馬,急步過來,遙遙拜伏在地,不敢走近。親衛報道:“金國使者求見大汗。”成吉思汗怒道:“金國不肯歸降,派人來見我作什?”

那使者伏在地下說道:“下邦自知冒犯大汗天威,罪該萬死,特獻上祖傳明珠千顆,以求大汗息怒赦罪。這千顆明珠是下邦鎮國之寶,懇請大汗賜納。”使者稟罷,從背上解下包袱,取出一隻玉盤,再從錦囊中倒出無數明珠,跪在地下,雙手托起玉盤。

成吉思汗斜眼微睨,隻見玉盤中成千顆明珠,都有小指頭般大小,繞著一顆大母珠滴溜溜的滾動。這些珠子單就一顆已是希世之珍,何況千顆?更何況除了一顆母珠特大之外,其餘的珠子都是差不多大小。但見珍珠光采柔和晶瑩,相輝交映,玉盤上竟似籠罩著一層淡淡虹暈。若在平日,成吉思汗自是歡喜,但這時他眉頭皺了幾下,向親衛道:“收下了。”親衛接過玉盤。那使者見大汗收納禮物,歡喜無限,說道:“大汗許和,下邦自國君而下,同感恩德。”成吉思汗怒道:“誰說許和?回頭就發兵討伐金狗。左右,拿下了!”親衛一擁而上,將那使者擒住。

成吉思汗歎道:“縱有明珠千顆,亦難讓我多活一日!”從親衛手裏接過玉盤,猛力一擲,連盤帶珠遠遠摔了出去,玉盤撞在石上,登時碎裂。眾人盡皆愕然,那金國使者更嚇得魂不附體。

那些珍珠後來蒙古將士拾起了不少,但仍有無數遺在長草之間,直到數百年後,草原上的牧人尚偶有拾到。

成吉思汗意興索然,回入金帳。黃昏時分,他命郭靖單獨陪同,在草原上閑逛。兩人縱馬而行,馳出十餘裏,猛聽得頭頂雕唳數聲,抬起頭來,隻見那對白雕在半空中盤旋翱翔。成吉思汗取下鐵胎畫弓,扣上長箭,對著雌雕射去。郭靖驚叫:“大汗,別射!”成吉思汗雖然衰邁,出手仍是極快,待聽到郭靖叫聲,長箭早已射出。

郭靖暗暗叫苦,他素知成吉思汗膂力過人,箭無虛發,這一箭愛雕必致斃命,豈知那雌雕側過身子,左翼橫掃,竟將長箭拍落,原來成吉思汗氣力衰了,這一箭已不如何勁急。雄雕大怒,縱聲長唳,向成吉思汗頭頂撲擊下來。郭靖喝道:“畜生,作死麼?”揚鞭向雄雕打去。雄雕見主人出手,振翼淩空,急鳴數聲,與雌雕雙雙飛遠。

成吉思汗神色黯然,將弓箭拋在地下,說道:“數十年來,今日第一次射雕不中,想來確是死期到了。”郭靖待要勸慰,卻不知說什麼好。成吉思汗突然雙腿一夾,縱馬向北急馳。郭靖怕他有失,催馬趕上,小紅馬行走如風,一瞬眼間已追到馬旁。

成吉思汗勒馬四顧,忽道:“靖兒,我所建大國,曆代莫可與比。自國土中心達於諸方極邊之地,東南西北乘馬奔馳,皆有一年行程。你說古今英雄,有誰及得上我?”郭靖沉吟片刻,說道:“大汗武功之盛,古來無人能及。隻大汗一人威風赫赫,天下卻不知積了多少白骨,流了多少孤兒寡婦之淚。”成吉思汗雙眉豎起,舉起馬鞭就要往郭靖頭頂劈將下去,但見他凜然不懼的望著自己,馬鞭揚在半空卻不落下,喝道:“你說什麼?”

郭靖心想:“自今而後,與大汗未必有再見之日,縱然惹他惱怒,心中言語終須說個明白。”昂然說道:“大汗,你養我教我,逼死我母,這些舊事,那也不必說了。你一直當我是親人,愛我丶提拔我,我也當你是親人般敬你丶愛你。我隻想問你一句:人死之後,葬在地下,占得多少土地?”成吉思汗一怔,馬鞭打個圈兒,道:“那也不過這般大小。”郭靖道:“是啊,那你殺這麼多人,流這麼多血,占了這麼多國土,到頭來又有何用?”成吉思汗默然不語。

郭靖又道:“自來英雄而為當世欽仰丶後人追慕,必是為民造福丶愛護百姓之人。以我之見,殺得人多卻未必算是英雄。”成吉思汗道:“難道我一生就沒做過什麼好事?”郭靖道:“好事自然是有,而且也很大。你叫蒙古人不可自相殘殺,大夥兒的日子都過得好了。你滅卻數十國,歸並千百部族,大家奉你號令,不再你打我,我打你,萬國萬姓都有太平日子好過,人人心裏是很感激你的。隻是你南征西伐,積屍如山,那功罪是非,可就難說得很了。”他生性戇直,心中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成吉思汗一生自負,此際給他這麼一頓說,竟難以辯駁,回首前塵,勒馬回顧,不禁茫然若失,過了半晌,哇的一聲,一大口鮮血噴在地下。

郭靖嚇了一跳,才知自己把話說重了,忙伸手扶住,說道:“大汗,你回去歇歇。我言語多有冒犯,請你恕罪。”

成吉思汗淡淡一笑,一張臉全成蠟黃,歎道:“我左右之人,沒一個如你這般大膽,敢跟我說幾句真心話。”隨即眉毛一揚,臉現傲色,朗聲道:“我一生縱橫天下,滅國無數,依你說竟算不得英雄?嘿,真是孩子話!”在馬臀上猛抽一鞭,急馳而回。

當晚成吉思汗崩於金帳之中,臨死之際,口裏喃喃念著:“英雄,英雄??”想是心中一直琢磨著郭靖的那番言語。

郭靖與黃蓉向大汗遺體行過禮後,辭別拖雷,即日南歸。兩人一路上但見骷髏白骨散處長草之間,不禁感慨不已,心想兩人鴛盟雖諧,可稱無憾,但世人苦難方深,不知何日方得太平。正是:

兵火有餘燼,貧村纏數家。

無人爭曉渡,殘月下寒沙!

(全書完。郭靖丶黃蓉等事跡在《神雕俠侶》中續有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