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滸傳》中有關酒的描寫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其作者為元朝人施耐庵,也有人說是明初人羅貫中。明高儒《百川書誌》著錄其所見本,署“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在流傳過程中,它的版本有一百二十回、一百一十五回、七十回的,其中七十回本有清初人金聖歎的批語,較為流行。
該書中寫到吳用智取生辰綱;武鬆景陽岡醉酒打死猛虎、醉打孔亮、醉打蔣門神;宋江潯陽樓酒醉題反詩;林衝風雪山神廟酒後殺仇人;魯智深醉殺鎮關西、醉鬧五台山;連宋江、李逵等人之死,也均因飲鴆酒所致。
其中七十回本中的第十六和十七回所載的“智取生辰綱”的故事,很值得人們永遠記取,因為這就是利用了有些人平時貪飲而思想上麻痹的心理。故事的背景是這樣的:北宋末年,蔡太師蔡京做壽,京內外官吏都向他孝敬禮物;他的女婿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中書,也收買了十萬貫錢的金珠寶貝,派提轄楊誌押送給老丈人。當時吳用、晃蓋等七人預先得此消息,便扮作販棗人,另找閑漢白勝扮作賣酒的,共同布置圈套,讓押送禮物的15人就範。現摘錄其中幾小段如下。
……沒半碗時,隻見遠遠地一個漢子,挑著一副擔桶,唱上岡子來;唱道: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那漢子口裏唱著,走上岡子來鬆林裏歇下擔桶,坐地乘涼。眾軍看見了,便問那漢子道:“你桶裏是什麼東西?”那漢子應道:“是白酒”。……楊誌道:“你這村鳥理會得什麼!到來隻顧吃嘴!全不曉得路途上的勾當艱難!多少好漢被蒙汗藥麻翻了!”
那挑酒的漢子看著楊誌冷笑道:“你這客官好不曉事!早是(本來)我不賣與你吃,卻說出這般沒氣力的話來!”
正在鬆樹邊鬧動爭說,隻見對麵鬆林裏那一夥販棗子的客人,都提著樸刀走出來問道:“你們做什麼鬧?”那挑酒的漢子道:“我自挑這酒過岡子村裏賣,熱了在此歇涼。他眾人要問我買些吃,我又不曾賣與他,這個客官道我酒裏有什麼蒙漢藥,你道好笑麼,說出這般話來?”那七個客人說道:“呸!我隻道有歹人出來,原來如此。說一聲也不打緊。我們正想酒來解渴,既是他們疑心,且賣一桶與我們吃。”那挑酒的道:“不賣!不賣!”這七個客人道:“你這鳥漢子也不曉事!我們須不會說你。你左右將到村裏去賣,一般還你錢,便賣些與我們,打什麼不緊?看你不道得(不能算是)舍施了茶湯,便又救了我們熱渴。”那挑酒的漢子便道:“賣一桶與你不爭,隻是被他們說的不好,又沒碗瓢舀吃。”那七人道:“你這漢子忒認真!便說了一聲,打什麼不緊?我們自有椰瓢在這裏。”隻見兩個客人去車子前取出兩個椰瓢來,一個捧出一大捧棗子來。七個人立在桶邊,開了桶蓋,輪替換著舀那酒吃,把棗子過口(下酒)。無一時,一桶酒都吃盡了……
那對過眾軍漢見了,心裏癢起來,都待要吃……
那七個販棗子的客人立在鬆樹旁邊,指著那一十五人,說道:“倒也,倒也!”隻見這十五個人:頭重腳輕,一個個麵麵相覷,都軟倒了。那七個客人從鬆樹林裏推出這七輛江州車兒,把車子上棗子都丟在地上,將這十一擔金珠寶貝都裝在車子內,遮蓋好了,叫聲“聒噪”(打擾了,對不起)!一直望黃泥崗下推去了。楊誌口裏叫苦,軟了身體,掙紮不起。十五人眼睜睜地看著那七個人都把這金寶裝了去,隻是起不來,掙不動,說不得。
我且問你(作者問讀者):這七個人端的是誰?不是別人,原來正是吳用、晁蓋、公孫勝、劉唐、三阮(指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兄弟三人)這七個。卻才那個挑酒的漢子便是白日鼠白勝。卻怎地用藥?原來挑上岡子時,兩桶都是好酒,七個人先吃了一桶,劉唐揭起另一桶的蓋,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們看著,隻是叫人死心塌地。次後吳用去鬆林裏取出藥來,抖在瓢裏,隻做走過來饒他酒吃,把瓢去兜時,藥已攪在酒裏,又假意兜半瓢想吃,那白勝劈手奪來傾在桶裏:這個便是計策。那計較(計策)都是吳用主張。這個喚做“智取生辰綱”……
2.《西遊記》中有關酒的描寫
《西遊記》由明代吳承恩所作。其中“孫悟空大鬧蟠桃會”的情節較為生動,現節錄如下。
那裏鋪得齊齊整整,卻還未有仙來。這大聖點看不盡,忽聞得一陣酒香撲鼻;忽轉頭,見右壁廂長廊之下,有幾個造酒的仙官、盤糟的力士,領幾個運水的道人,燒火的童子,在那裏洗缸刷甕,已造成了玉液瓊漿,香醪佳釀。大聖止不住口角流涎,就要去吃,奈何那些人都在這裏。他就弄個神通,把毫毛拔下幾根,丟入口中嚼啐,噴將出去念聲咒語,叫“變!”即變做幾個瞌睡蟲,奔在眾人臉上。你看這夥人,手軟頭低,閉眉合眼,丟了執事都去盹睡。大聖卻拿了些百味八珍,佳肴異品,走入長廊裏麵,就著缸,挨著甕,放開量痛飲一番。吃了多時,醉了。自揣自摸道:“不好!不好!再過會,請的客來,卻不怪我?一時拿來,怎生是好?不如早回府睡去也。”
(孫悟空回到花果山水簾洞後)眾怪聞言大喜,即安排酒果接風,將椰酒滿斟一石碗奉上。大聖喝了一口,即齜牙咧嘴道:“不好吃,不好吃!”崩、芭二將道:“大聖在天宮吃了仙酒仙肴,是以椰酒不甚美口。常言道:‘美不美,鄉中水’。”大聖道:“你們就是‘親不親,故鄉人’。我今早在瑤池中受用時,見那長廊之下,有許多瓶罐,都是那玉液瓊漿。你們都不曾嚐著。待我再去偷他幾瓶回來,你們各飲半杯,一個個也長生不老。”眾猴歡喜不勝。大聖即出洞門,又翻一筋半,使個隱身法,徑至蟠桃會上。進瑤池宮闕,隻見那幾個造酒、盤糟、運水、燒火的,還鼾睡未醒。他將大的從左右脅下挾了兩個,兩手提了兩個,即撥轉雲頭回來,會眾猴在於洞中,就做個“仙酒會”,各飲幾杯,快樂不提。
3.《三國演義》中有關酒的描寫
《三國演義》由元末明初的羅貫中所作;清初毛宗崗又作了一些,成為現在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該書中對酒作生動描述的情節有:桃園三結義;周瑜裝醉使蔣幹中計;關雲長單刀赴會、溫酒斬華雄;曹操大宴銅雀台,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等。這裏僅將“桃園三結義”節錄如下。
飛曰:“吾莊後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明日當於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為兄弟,協力同心,鎮然後圖大事。”玄德、雲長齊聲應曰:“如此甚好。”次日,於桃園中,備下鳥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性,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生,隻願同年山月同日死。皇天後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祭罷天地,複宰牛設酒,聚鄉中勇士,行三百餘人,就桃園中痛飲一醉。
劉備:字玄德,三國時蜀漢的建立者。在“吳蜀夷陵之戰中大敗”,不久即病故。關羽:字雲長,蜀國大將,被孫權襲取荊州,他敗走麥城(今湖北當陽東),兵敗被擒殺。張飛:字益德,與關羽同稱“萬人敵”,從劉備攻吳,臨行,被部將刺死。黎庶:平民。
4.《紅樓夢》中有關酒的描寫
《紅樓夢》前八十回清曹雪芹作,後四十回由高鶚所續。在這部小說中描寫酒的內容,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幾乎全書都貫穿著酒,從第一回至第一百一十七回,直接描寫喝酒的場麵有60多處,全書共出現“酒”字580多處;二是發酵酒、蒸餾酒、配製酒三大類酒品都寫到了;三是提到各種飲酒的名目有二三十種,如年節酒、祭奠酒、賀喜酒、祝壽酒、生日酒、待客酒、接風酒、餞行酒、賞花酒、中秋賞月酒、賞雪酒、賞燈酒、常舞酒、賞戲酒等,不一而足;四是不但描寫飲宴、飲酒、醉態等情景,還述及酒的知識及酒德等方麵;五是將飲酒與文學藝術聯係在一起,在飲宴中采用了行雅令、俗令、擊鼓傳花等形式,並體現了各種酒禮和酒俗。第四十回的“史太君兩宴大觀園,金鴛鴦三宣牙牌令”,可謂將飲酒場景推向到極致。還應注意的是,在第五回和第十一回中,曹雪芹特意兩次引出了秦可卿房中那幅“海棠春睡圖”兩邊秦太虛寫的這副對聯:
嫩寒鎖夢因春冷,
芳香襲人是酒香。
這裏僅摘錄第四十回中有關飲酒的一小段內容如下,就可足見賈府“飲酒成風”的狀況。
賈母道:“就鋪排(條桌和紅氈子)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借著水音更好聽。回來咱們就在綴錦閣底下吃酒,又寬闊,又聽的近。”眾人都說:“好”。賈母向薛媽笑道:“咱們走罷,他們姐妹們都不大喜歡人來,生怕醃讚了屋子。咱們別沒眼色兒,正經坐會子船,喝酒去罷。”說著,大家起身便走。探春笑道:“這是那裏的話?求著老太太、姨媽、太太來坐坐還不能呢!”賈母笑道:“我的這三丫頭倒好,隻有兩個玉兒可惡;——回來喝醉了,咱們偏往他們屋裏鬧去!”
看了作者如上繪聲繪色地描繪的“宴飲圖畫”,不免使人有“未飲先醉”之感。自然不必再舉別的“酒例”了。
5.《宋人平語·碾玉觀音》中有關酒的描寫
這是《京本通俗小說》中的一篇,明末馮夢龍將其收入《警世通言》,題目改為《崔待詔生死冤家》。全文在詩詞或散敘中多次寫到酒,筆調自然流暢。現隻將其下篇開頭的一段摘錄如下,就可以明了作者的筆法及酒與這篇小說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