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進軍宇宙(2 / 2)

怎樣檢驗這兩種看法哪一種更符合實際呢?如果宇宙是開放的,由於宇宙空間不斷擴大,那麼宇宙間物質的平均密度就會變小;反過來,由於宇宙空間不斷縮小,物質的平均密度就會變大。

可見,宇宙存在的形式,與宇宙中物質的平均密度有著重要的關係。經過長期的研究,科學家們大致得到宇宙物質平均密度為10-29克/厘米3。若以此為標準,當宇宙中物質的平均密度大於這個數值,宇宙一定是封閉式的;否則,便是開放式的。

目前,科學家們推算出的宇宙中物質密度的平均值為10-31~10-32克/厘米3,這相當於標準值的1/10到1/100。這裏沒有考慮中微子的貢獻。如果中微子的質量不等於零,將充滿宇宙間的中微子的質量加進去,那麼計算出的密度平均值要比10-31~10-32克/厘米3大得多。在這種情況下,宇宙的變化將是一種振蕩式的。

凡此種種,均表明中微子的大量存在,說明中微子在宇宙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許多國家建立了重點實驗室和先進的探測裝置開展這一領域的研究工作。特別是對中微子質量的測定,是當今粒子物理學一個重要的前沿課題,也是世界各國著名實驗室和專家們研究的熱點。

如今,許多測量的結果跡象顯示,中微子的質量極小,但不為零。若果真如此,許多學科將麵臨著新的挑戰,人們正密切注視著這一問題研究的進展情況。

由於中微子質量極小,近乎為零,它與物質的相互作用甚微,因此穿行於物質中如入無人之境。在一般物質中,中微子與粒子連續碰撞兩次,中間平均通過的路程可達1018千米,相當於1000億個地球的距離。可見中微子的穿透本領遠遠勝過X射線和μγ射線。

中微子在宇宙中,真是個子雖小卻神通廣大的“不倦行者”。不僅如此,在許多技術領域它也身手不凡。中微子通信作為一種嶄新的現代通信技術,已步入了社會的舞台,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

中微子以接近光速運動,一般不反射、不折射、也不散射,而是直線前進;出沒於宇宙荒原之中。這樣,人們可以利用中微子在地球兩端建立直接的信號聯係,實行全球範圍內的通信聯絡。

利用中微子通信,遠遠優於無線電微波通信和衛星通信。

它有良好的抗幹擾性能,並有極好的保密性能,因此在軍事領域受到了特別的青睞。它可以廣泛應用於航天通信、地下通信、水下通信和全球通信等。在未來的人類通信史冊中,中微子將作為一顆璀璨的明星,在通信領域放出耀眼的光芒。

宇宙中的射線來自各種情況下的核反應和核變化過程。

人們對宇宙射線的探測與研究,是人類了解宇宙、認識星空、探索它們的起源和演化的重要途徑。自宇宙射線發現以來,至今已整整一個世紀了。在這百年間,人類對宇宙射線的研究不斷深入、不斷發展,取得了累累碩果,它使人類對宇宙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

多少年來,人類進入太空、登上月球僅僅是一種美好的夢想,而如今卻變成了現實。由於探測技術不斷的改進和完善,先進的探測裝置相繼問世,人類將不斷地揭示宇宙之謎,神秘的宇宙必將進一步呈現在人們的麵前。

天然放射性是19世紀末物理學領域的重大發現之一,它不僅標誌著人類認識物質世界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而且放射性的研究對其他一些領域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X射線、放射性和電子的發現,為現代物理學的建立與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實驗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