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暑熱退去,漸漸又是秋風瑟瑟。這天是星期天,上午孫楠早早來了。他見誌遠在給雞喂食,說:“姐夫,花園裏菊花開了,我爸爸媽媽邀請你們一家去賞菊花。”
誌遠說:“聽說你家的菊花有好幾個品種呢,都開了嗎?”
“姐夫,都開了。”孫楠說。“我爸爸又栽種了幾個新品種。有一種,竟然開著紫黑色的花,爸爸說這是很稀有的品種。”
“楠楠,你家有這樣的菊花?那可得去看看。”尹大媽出來說。“老頭子,快換衣服,咱看菊花去。”
誌遠和孫楠一人推著一輛嬰兒車,剛出了家屬院,迎麵碰上韓秀蘭和梅雪芳。
梅雪芳說:“楚娜,你們要出去呀?”
楚娜說:“我們去孫瑩家看菊花,你們也去吧。”
梅雪芳笑著說:“孫楠,你歡迎不歡迎我們去你家?”
“歡迎歡迎!”孫楠也笑了。“我要敢說不歡迎,我二姐回來,那可饒不了我!”
尹大媽說:“都去吧,人多了熱鬧。”
中午快一點鍾,一家人才回來了。進了家屬院,遠遠聽見像是老張說話的聲音。
楚娜說:“這人是誰?聲音怎麼這麼像張大叔?”
誌遠仔細聽了聽,說:“不是別人,正是張大叔!聽得出來就在咱們院子裏說話呢。”
尹大媽說:“誌遠,我來推車子,你去看看。”
誌遠快步來到自家那排房子前,果然是老張和安教授、張場長在無花果樹下的石桌旁坐著說話呢。在廊簷窗下,堆放著不少東西。
誌遠說:“哎呀張大叔!我一進家屬院的門,就聽見您說話的聲音了。”
“沒料想到我會突然跑來吧?”老張站起來笑著和誌遠握手。“唐教授,咱的稻子大豐收了!大家要我來向你當麵報喜,並向你和楚娜表示感謝!”
“張大叔,您好啊?”楚娜推著嬰兒車進了院子。“爸爸媽媽,要說起來,張大叔那可是我和誌遠的媒人呢!”
“哦?那是咱家的貴客呀!”尹大媽說著慌忙拿出鑰匙開門。“快都請屋裏坐。他大叔,吃了飯沒?”
“老嫂子,我吃了,在張場長家吃的。”老張說著和尹書記握手。“尹書記,你好!經常聽張場長說起你,我早就想見你一麵了!”
“能見到你,那是我的榮幸啊!”尹書記笑嗬嗬地說。“我家誌遠和張場長都說,你是一位大公無私、有氣魄有作為的人,令我敬佩!”
“尹書記過獎了!”老張說。“我能取得一點兒成績,這都多虧了唐教授呢!”
嬰兒車裏的平平和安安,都目不轉睛地看著滿臉絡腮胡子的老張。
老張說:“這就是楚娜生的雙胞胎?一模一樣的,真讓人喜歡!”
“平平、安安,看看你們這毛胡子爺爺,不用化妝就能演張飛!”安教授說,大家都笑了。
楚娜說:“平平、安安,咱們要去睡覺覺了,和張飛爺爺再見。”
平平、安安都伸出小手晃動著和老張再見。老張笑嗬嗬彎下腰說:“平平、安安真聰明真可愛!好吧,再見!”
“張大叔,那我先去哄平平和安安睡覺了。”楚娜說。
老張說:“楚娜,你去忙你的。”
楚娜和尹大媽推著平平、安安到隔壁院子去了。
張場長對誌遠說:“我這次回來,是陪同張隊長,來給五七幹校的學員們家裏送大米的。每家一袋,拉了一汽車呢!今天就讓張隊長先休息,陪你們說說話,明天我們挨家挨戶去送米。”
老張說:“本來我打算每家再給送一些蘋果和梨子,可是車上沒地方裝了。”
“張隊長,你們給農場已經送了好幾次水果了,就別為這事遺憾了。”張場長說。“唐教授,這些都是張隊長和明軍給你們的東西。明軍說天氣涼了,給你們送了一些獾肉、鹿肉和野豬肉。這筐裏就是,打下有兩三天了,盡快做了吧。唐教授,這些東西放哪裏?我來給你幫忙。”
“不用,您歇著,我慢慢整理。”誌遠說。“咱們都進屋裏說話吧。”
安教授說:“你們一家陪著張隊長好好說說話,晚上我們過來。”
“那就順便給家裏帶些東西回去。”誌遠說。
“張隊長給我倆兒送過東西了,連王教授、李教授家都給送了。”張場長說。“唐教授,我已經在招待所給張隊長訂好了房間,你不用管了。張隊長,進屋裏去說話吧,我和安教授走了。”
“慢走,晚上過來聊。”尹書記說。
老張進了屋子,先把那幅油畫欣賞一番。說:“吳教授這畫,誰看了都說畫得好。當時唐教授和楚娜腳下站的這塊地方,還是亂石灘呢。可是現在,已經變成稻田了。”
“張大叔,咱們隊造了多少畝稻田?”誌遠問。
“有一百七八十畝呢!”老張到沙發旁坐下,接過誌遠遞來的水杯放在茶幾上。“本來要是單靠咱隊裏那些勞力,用架子車拉土造田,那可要幹好幾年呢!地區的那位陳書記,真是位關心百姓的好領導!聽誌浩說,陳書記那次來工地參觀後,到公社就召開了一個會議,要縣領導全力支援咱們。不久縣上派了一台挖土機、兩輛卡車、一台推土機,整整幫咱幹了一個冬天呢!”
“所以要提高生產水平,還得要實現機械化呢!”尹書記說。
“張場長這人確實好得很,夠朋友!”老張說。“五七幹校的一百來號人,這一年多來,都被張場長安排來幫著咱隊裏幹活兒了。要不然,咱那河堤不會那麼快完工。水稻的育秧、插秧、收割、碾打,不是五七幹校的人指導和大力幫助,肯定不會事事順利而且幹得又快又好。因此其他隊、其他村的人都眼紅得要命,說五七幹校是專為張家營三隊成立的。”
“我想這裏麵有個原因。”誌遠說。“當初是我嶽父和我一起,仔細考察了亂石灘的位置和環境,有了將其改建成魚塘和稻田的初步設想。建造河堤所需的費用,我和嶽父也大致估算了。這件事,張場長是知道的。張場長和您交情厚,這當然是個重要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為了實現我嶽父生前的願望,因此全力地幫助你們。”
“誌遠說得完全對。”尹書記說。“有一次張場長回來,和安教授我們三個說話。張場長提起了你們隊修建河堤的事情,說到了楚校長,我們三個都哭了。他哭著說,為了讓楚校長的設想早日實現,決定盡力幫助你們。”
“我要把這些事情的原原委委,刻成石碑立在魚塘和稻田旁邊。要讓後代記住,這魚塘和稻田是怎麼來的。”老張流著淚說。聽見楚娜和尹大媽說話的聲音,老張急忙擦了擦臉上的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