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說去,還是咱那世外李源好啊。”楊嬸說。“一分錢不花,真山真水的,一年也是鮮花不斷呢。”
“所以我們走的時候,心裏真是不想離開。”楚娜說。
春燕說:“楚娜姐姐,等平平、安安長大些,學校放了假,你和唐教授就可以回世外李源去住了。到時候我領著我的孩子,也去陪你們。”
“這樣娃娃們也有了玩伴了,多好啊!”楊嬸說。“楚娜,坐班車這麼方便,你爸爸媽媽也都一起去吧。”
“好,我們也一起去,去看看那風景如畫的世外李源!”尹大媽笑著說。
楊嬸和春燕住了一個星期回去了。誌遠和楚娜給老徐、老張、老馬、四爺和楊嬸一家都買了禮物。
一天尹書記把安教授和誌遠叫到他的辦公室,說:“上麵要我們開辦一個英語教師培訓班。楚校長、李教授不在了,能教英語的就你倆兒了。可是你們一個身體不是太好,一個本身的工作已經夠多的了。現在到處都缺英語教學人才,想調進來一兩個人也很困難。這件事,真的不好辦呢。”
安教授說:“咱克服困難,把培訓班開辦起來再說。”
誌遠說:“我推薦一個人,完全可以勝任英語教學任務。”
安教授說:“是哪位?”
“楚娜。”誌遠說。“她的英語水平,已經和我差不多了。”
“我這是丈二的燈台,照遠不照近呀!”尹書記笑了。“娜娜在山裏,已經在誌遠的輔導下學習了大學課程,我把這事給忘了。”
“好極了!”安教授說。“把娜娜從圖書館調出來,以助教的身份參與教學。嘿嘿,這下問題圓滿解決了!”
經過誌遠的輔導和模擬練習,楚娜第一次走上了講台。隻見那些學生們,年齡都比她要大許多。看到這麼年輕的女老師,似乎都有些很失望。突然,楚娜從許多望著她的麵孔中,看見了嶽老師,兩人驚喜地相視而笑。尹書記、安教授、誌遠和別的幾位教授,坐在最後一排,都用鼓勵的目光望著楚娜。
楚娜又一次和嶽老師相視而笑,開始有條不紊地講課。誌遠讚許的目光,嶽老師支持的眼神,讓楚娜信心大增,開始隨心所欲地講解和發揮。教室裏那些本來都是老師的學生們,臉上滿是敬佩的神情。講課結束,嶽老師帶頭鼓掌,教室裏響起一片掌聲,楚娜急忙鞠躬表示感謝。
楚娜下了講台走出教室。誌遠從教室後門出來了,笑著向楚娜豎大拇指。安教授和別的教授隨後出來,也都豎起大拇指,楚娜高興地笑了。
看見嶽老師也來到樓道裏,楚娜上前說:“嶽老師,沒想到您也來了!”
“楚老師,你不能叫我老師了,我現在是你的學生。”嶽老師笑著說。“我英語有些基礎,遇到這個機會我就爭取著來了。我想,我以後最好還是幹些具體的工作比較好。梁老師和張老師,也都支持我的想法。”
“我也認為您的想法是對的。”誌遠說。“嶽老師,謝謝您今天對楚娜的鼓勵和支持!”
“憑心而論,楚娜的課講得就是好!”嶽老師說。“楚娜,繼續努力吧!可以預見到,你以後也會成為楚教授的。”
尹書記下班回到家,高興地對尹大媽說:“咱們娜娜,現在給那些老師們當老師呢!娜娜今天講課,講得可好了。安教授說,娜娜的英語發音,比他標準多了。而且講得生動有趣,也比他要強很多。”
尹大媽說:“娜娜,你爸爸那可是不輕易表揚人的,這說明你真的很優秀啊!”
楚娜說:“謝謝爸爸媽媽的鼓勵,我會不斷努力的。”
誌遠說:“楚娜學習英語很用功,在山裏每天幾次堅持朗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尹書記說:“娜娜,安教授和誌遠都有自己的工作。以後這個英語培訓班,主要就由你負責來教他們了。”
“請爸爸放心,我不會讓你失望的!”楚娜說。
農場的卡車回來,經常給楚娜和誌遠帶來東西。烏雞、清油、香油、臊子肉、大米、麵粉、小米、玉米糝、杏子、林檎果、桃子、西紅柿、黃瓜、甜瓜、西瓜、鮮花生果各種東西不斷地送來。
一天安教授被請來吃西瓜,他說:“唐教授,你這山裏的朋友,待你們這麼好這麼真誠,難得呀!我跟著你們一家,享了口福啦!”
“這些東西到咱們這裏,也不容易呢。”誌遠說。“先要用牲口馱著,走幾十裏的路還要翻越高山,然後裝上馬車,第二天走五六十裏地送到農場。”
“是這種情況,就更令我感動了!”安教授說。“看來盡管有些人很壞,但人間還是自有真情在,這就是社會的希望啊!”
一天尹書記、安教授、誌遠在家裏說話,張場長來了,對誌遠說:“張隊長他們種的水稻長得不錯,豐收在望。每天都有不少大人孩子,高興地在那一百多畝稻田裏轉著看。五七幹校裏,能人真不少。有水稻方麵的專家,有插秧的能手,給張隊長他們解決了不少問題。所以,不光是三隊的人盼望著稻子成熟,幹校的人也等著吃新稻米呢。”
“大家的努力終於成功了!”誌遠高興地說。“我張大叔他們的魚塘修建的怎樣了?”
“完成了有多一半了。”張場長說。“那些魚塘,每個都在十畝上下。他們計劃今冬前全部完工,明年春天投放魚苗。”
“太好了!”誌遠說。“以後三隊的老鄉們,再也不愁餓肚子,也不愁沒錢花了。”
“他們對你感激得很呢!”張場長說。“張隊長家裏你和楚娜的合影,經常有人去看。不,應該說是去朝拜。他們呀,就差給你倆兒修廟了!”
安教授一直在靜靜地聽,開口說:“其實過去的許多廟,就是老百姓為了紀念造福於他們的人,大家集資修建起來的。廟裏的神像,塑的就是這些造福於一方的人。”
“我家娜娜和誌遠這麼受人敬重,我聽了心裏真高興!”尹大媽說。
“但有人就敢好話說盡壞事做絕,竟然也有人把那當神敬!”尹書記說。
安教授哈哈一笑,說:“河裏的那龍王動不動發大水,禍害一方。老百姓照樣還得給人家修個廟,立個神像祭祀著。為什麼?人家厲害,老百姓拿它沒有辦法。”
張場長說:“所以有些大惡大奸之人,就敢公然當個惡龍王。”
誌遠說:“大江大河的龍王,能公然成精,小河小溪裏的龍王,就敢於作怪。那麼這個世界,就又回到大禹治水前洪水泛濫的時代去了。”
“如果那樣,遭殃的還是老百姓。”尹書記長歎一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