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教授,那可就太感謝你了!”吳教授笑嗬嗬地說。

誌遠看大炕上放著七八套被褥,說:“吳教授,這火炕您睡得慣嗎?”

“還可以。”吳教授說。“剛來時不習慣,我和好多人都上了火。張校長向張隊長要了一罐蜂蜜,給大家衝水喝了幾天,竟然好了。”

誌遠和吳教授走進飯堂,裏麵坐滿了人。

梁老師站起來招著手喊:“唐教授,到這裏來!”

誌遠答應一聲,和吳教授過去說:“梁老師、張老師,這就是我家那幅油畫的作者,大名鼎鼎的畫家吳教授!”

梁老師、張老師驚喜地和吳教授握手,老徐和老張也和吳教授握了手,大家坐下說話。通向餐廳的門吱呀一聲打開,人們端出來一盤盤熱氣騰騰的羊肉餃子,誘人的香味陣陣襲來。張場長和老馬一人端著一大盤餃子,過來放在桌子上。

張場長坐下說:“咱都拿起筷子趁熱吃吧。”

誌遠說:“怎麼不見劉老師?”

梁老師笑了笑,指了一下稍遠處另一張桌子。隻見那位劉老師背對著他們,正大口大口狼吞虎咽地吃餃子呢。

張老師小聲說:“因為孫瑩和孟玉玲的事,這家夥生了我們的氣了!”

“這裏麵有啥原因?”老張問。

梁老師說:“孫瑩和孟玉玲,家裏出身都不好。這劉老師費盡心機,安排了兩個出身好的來監管她們。可是沒想到,他的計劃被我們打亂了。”

老馬說:“哦?這我明白。就像當年我在村裏,政治隊長給我派的也有任務,讓我監視對門的那戶富農。”

老徐說:“淨幹些不打糧食沒名堂的事!”大家都小聲笑起來。

誌遠說:“今天大家能吃上羊肉餃子,這可要感謝我老馬叔呢!”

吳教授說:“唐教授說得對。羊是老馬辛辛苦苦放養大的,麥子也是老馬種的。老馬不但是個好同誌,還是個多麵手呢!泥水活兒、木匠活兒都能幹。哪裏牆皮掉了,桌椅門窗壞了,他發現了就及時修修補補。這就是可貴的主人翁精神啊!”

張場長說:“老馬那可是我的得力助手。有老馬幫著我,許多事都不用我操心了。老馬,你找下了老伴兒,我給你操辦婚事!”

老徐說:“婚禮我來主持!”

老張說:“咱隊裏幫你蓋新房!”

“哦?這我真得抓緊找個老伴兒呢!”老馬紅著臉笑哈哈地說。

在老徐的親自陪同下,安置工作非常順利。這天下午誌遠一回到家,就對尹大媽說了孫瑩和孟玉玲當老師的事。

尹大媽高興極了,說:“太好了太好了!我先去告訴娜娜,然後去孫瑩家。”

誌遠說:“媽,你路上走慢些,晚飯我來做。”

尹書記下班回到家,笑著說:“誌遠,你媽剛才到我辦公室,對我說了孫瑩當老師的事情。我送她到樓梯口,她一陣風似地下樓梯走了,從來沒見她下樓梯這麼利索過。這幾天,她老是念叨孫瑩和孟玉玲都細皮嫩肉的,怎麼去受那下地幹活兒的苦和累呢。說著還不停地擦眼淚。這下好了,你媽心頭的包袱去掉了!”

楚娜這時也回來了,對誌遠說:“孫瑩和孟玉玲運氣真好,正巧碰上了這個機會。”

“這和明強還有些關係呢。”誌遠說。“明強在下碾盤的學校教書教出了成績,學生越來越多。先給調去了一位老師不行,又把張家營的一位老師調去了。可是緊接著張家營的一位老師一病不起,這就給孫瑩和孟玉玲創造下機會了。”

“明強是誰?”尹書記問。

“爸爸,就是我楊叔當老師的那個兒子,是誌遠一手帶出來的學生。而且孫瑩和孟玉玲當老師,有誌遠最好的朋友、公社的徐書記做後盾,誰也阻擋和改變不了!”楚娜高興地說。

“哦,原來這是有前因後果的呀。”尹書記說。“這次能讓你媽這麼高興,都是誌遠的功勞!”

晚上,孟玉玲、孫瑩、梅雪芳、韓秀蘭都來了,在楚娜的房間裏說說笑笑,還高興地唱歌。《邊疆處處賽江南》、《克拉瑪依之歌》、《我騎著馬兒過草原》、《喀秋莎》、《珊瑚頌》、《馬兒啊,你慢些走》、《讓我們蕩起雙漿》、《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一首接一首的唱個不停。

尹書記、尹大媽和誌遠在屋裏說話。

尹大媽說:“誌遠,那學校的情況,你看了沒有?”

“看了,徐書記領我們去的。”誌遠說。“這是一所中心小學,校長代管著山區裏所有的小學校。學校裏不僅有本村的學生,還有周邊山裏的孩子,所以學生較多。不少路遠的孩子,就住在學校。老師是兩到三個人一間宿舍,各方麵條件都還可以。”

“這我就更放心了。”尹大媽說。“聽聽那邊,唱得多好聽!”

尹書記說:“孩子們在開音樂會呢!”

尹大媽說:“我也過去湊湊熱鬧。”

尹大媽一進屋子,大家都拍手歡迎。

梅雪芳說:“讓尹大媽給咱們唱一首歌,大家說好不好呀?”

“好,好!”大家拍著手笑哈哈地說。

尹大媽也笑了,說:“我就是跑來湊個熱鬧的。我唱《誰不說俺家鄉好》,唱的不好,你們也要給我鼓掌!”

尹大媽歌聲一停,大家熱烈地鼓掌,說:“唱得真好!跟演員唱的有一比了!”

尹大媽樂得直笑,說:“現在該你們了,一人給我唱一首。”

於是楚娜唱了《敖包相會》,孫瑩唱了《在那遙遠的地方》,孟玉玲唱了《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韓秀蘭唱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梅雪芳唱了《九九豔陽天》。

“一個個都賽過百靈鳥,唱得太好聽了!”尹大媽說。“孫老師、孟老師,你倆兒來個合唱!”

楚娜、梅雪芳、韓秀蘭都齊聲高喊:“孫老師、孟老師,快來個合唱!”大家嘻嘻哈哈好不熱鬧。

過了幾天,誌遠收到了明軍的一封信。說老李和老陳參觀了藥場的環境、規模和種植的藥材,非常滿意。他們廠裏最需要的就是大黃和當歸,兩家順利的簽訂了合同。信中說,今年世外李源的蜂蜜大豐收。他給老李、老陳、秦主任一人送了一罐蜂蜜,給吳教授的蜂蜜也送過了。

沒多久,孫瑩和孟玉玲要下鄉插隊了。尹大媽、楚娜、梅雪芳、韓秀蘭和兩人灑淚而別。依然是誌遠、梁老師、張老師、劉老師去安置同學們。當安置工作即將結束,天下起了連陰雨,誌遠沒能去世外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