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快樂
你快樂嗎?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也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我曾就這個問題詢問過許多人,大家反應出奇地相似:先一愣,然後便神色茫然。 “快樂?偶爾有,但很短暫。”其中一個人沉思良久後回答。“平時那麼多的事情讓你煩心,在你身邊有的人成績突飛猛進,有的人一夜成名,有的人服裝華麗..這一切變化是如此的迅速,你能不著急嗎?你得拚命去趕上他們,哪裏有時間快樂呢?快樂?將來吧! 隻要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身邊有許多人都在不停地忙碌著。 “這是一個焦慮的時代,幾乎所有人都迫不急待,甚至連我們身邊的空氣中都彌漫著焦慮的氣息..”一位心理專家道出了其中的真諦。 “等我成績提高了,找到工作了,賺到錢了,就沒什麼事好擔心的了。”另一個人說:“那時,我想我會快樂的。” 但那時,他真的會快樂嗎?一個有錢人,在別人眼中,他的生活肯定很快樂。可許多事實表明,有錢人往往更不快樂,他們反而經常愁眉苦臉,整天憂心忡忡;他們常常日複一日地憂思,沒有輕鬆,沒有快樂。 快樂真的很難,是嗎? 不是的,相反,快樂很容易!隻是你沒有用心去體會它而已。 在通往我們學校的那條小路上,我們總能看到這麼一個人,他時常站在小路的拐角處,手拿掏垃圾的工具,在下水道旁徘徊。他不是別人,一個普普通通的小百姓而已。 在一些人眼裏,他很髒,很下賤,生活得肯定不快樂,可這些人想錯了。其實,他很健康,也很快樂,他以助人為己任,幫助身邊所有的人,還被稱為“活雷鋒”。 其實我們總是有太多的願望,總是為自己定下太多的目標,所以才把快樂放到了未來,把快樂供奉在了內心深處,從而忽視了身邊的快樂。 這個小百姓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他的兄弟姐妹,他愛他們,從無所求。當有人讚美他樂於助人時,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所做的隻是很平凡的事,就好像有人渴了,我當然會倒水給他喝。 這是一種坦蕩的習慣,一切都在平平常常之間,並沒有去刻意追求什麼。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那位小百姓從無煩惱,隻有快樂的生活狀態了。
潮 濕
她,晨樹,十七歲,喜歡素描。每天在固定的時間上學,放學,寫作業,吃飯,睡覺。她是一個非常普通的高中生,與常人一樣,每天過得都很平淡。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沒什麼特別的,一切都還照樣。
晨樹喜歡在深夜活動。每天傍晚,她都洗澡,因為在那段時間,她不知道該幹什麼,所以隻好去洗澡,不吃晚飯。然後去學校,在班級裏發呆三節課,之後回家。到家裏,拿
出當天的作業,倒一杯清水,等寫完作業,水也喝完了。之後,她會往背包裏塞一件衣服,然後像一條魚一樣,在街上遊來遊去,並看著路人陌生且麻木的臉,在心裏猜想他們的往事。 然後她會鑽進一家網吧,交錢,與老板小釋打完招呼後,就坐到角落裏,開始瀏攬網站,聽音樂。到深夜一兩點的時候,小釋會倒一杯滿滿的清水給她,他知道這是她的習慣。他認為在深夜喝水的女孩是潮濕的,像她海藻般的頭發。小釋會撫摸晨樹的頭發,她不拒絕,她喜歡有人撫摸她的頭發。小釋對晨樹說:“你為什麼不在家裏睡覺,晚上出來活動對女孩子來說比較危險。” 她總會淡淡地一笑,那神情是寂寞的,然後說:“所以我會逃到網吧來,周圍都是人,很溫暖也很安全。” 他們之間的談話隻限於此。小釋對她的關心也限於此。喝完水,小釋會帶走杯子,離開。隻剩下她一個人,抱著她的衣服,靠在椅子上睡著了,他在水裏加了半片安眠藥。 小釋會在6點的時候叫醒晨樹。晨樹就去水池邊用漱口水漱口,用濕巾擦擦臉。小釋總把自己的頭梳借給她,灰色的桃木梳,用起來很舒服。走到網吧門口的時候,晨樹會轉過頭來,問小釋:“是不是所有的網吧老板都會為他的顧客提供安眠藥呢?”然後小釋會露出明朗的笑容:“不是,應該——隻有我。”等晨樹轉過頭來的時候,小釋會輕輕地說:“並不是所有的顧客,隻有朋友才可以。”她聽到了,並不回頭,就走了,沒有停留的姿勢。 晨樹在網吧樓下的小吃店吃早餐時,小釋會站在玻璃後看著她孤單的背影,目送她離開,然後開始又一天的工作。 接著,晨樹到學校,在班上認真地聽課,認真的。她總是不打瞌睡,成績優秀,沉默寡言。 新的一天又平淡地過著,她回到那幢房子裏,不是家。從冰箱裏隨便拿出些東西填飽自己的肚子,開始寫作業。 鍾點工每星期來一次,除了打掃衛生、整理房間外,還會幫她買足一星期的食物放在冰箱裏,晨樹付錢從來都很及時。 到深夜,她會醒來喝水,走到陽台,啃一顆蘋果,看著遠方,聽著帕格尼尼的獨奏,然後淚流滿麵。 一個對生活平靜得沒有怨言的人,在深夜裏臉上總是出現洶湧的潮水,柔軟而潮濕的。 渾濁的眼淚,孤獨的, 總等著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