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中老年人必知的常識 1(1 / 3)

第八章 中老年人必知的常識 1

衰老是自然現象

衰老、老化、老征

不同生物的壽命是不同的。但是,任何生物(包括人類)都嚴格地按照生物規律,經曆由胚胎到出生、生長、發育、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過程。

衰老通常與老化並提。衰老或老化是老年期變化的簡稱,是任何生物生命過程的必然規律。一般地說,是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產生的一係列生理學和解剖學方麵的變化,亦是人體對內外環境的適應力逐漸減退的表現。也可以說是在生命過程中,生物生長發育達到成熟期後,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在結構和功能方麵所呈現出的各種不利於自身的變化。這些變化不斷發生發展的過程,也就是生物機體達到成熟以後,身體的各種結構和功能不斷下降的變化過程。

衰老可分為兩類,即生理性衰老及病理性衰老。生理性衰老是指成熟期後所出現的生理性退化,即人在體質方麵的變化,亦稱正常衰老。病理性衰老是指在生理性衰老的基礎上,由於患某種疾病或由某種外來因素所導致的衰老的加速過程,亦稱異常衰老。

引起異常衰老的原因很多,諸如遺傳、疾病、傳染、中毒或精神緊張等。好逸惡勞、不用腦,會使人喪失活力,從懶散無力到智力衰退,變成癡呆,酗酒過度,酒精侵蝕人體,促使細胞老化,腦細胞會附著脂褐素黑斑,使人早衰早死,厭世者,喪失人生樂趣,終日消沉,也促人早衰。相反,思想開朗,樂於為社會服務,有時代使命感的人往往屬於正常衰老。

衰老是個漫長而又不平衡的生物退化過程,不可能由單一因素引起,而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通常老年人的生理致病與病理變化往往很難區別開來,它們通常相互並存,相互影響,形成一係列複雜的變化。

什麼是老征呢?老征是一係列老化特征,其中包括:組織逐漸脫水,細胞的分裂,再生後組織恢複能力減低,基礎代謝率降低,細胞萎縮及變性,組織彈性降低,結締組織變性,神經係統退行性變及神經-肌肉反應速度減慢,骨骼的強度及韌性減低,調節內循環穩定的諸因素發生障礙等。

老年的界定

人是一種生物,同其他生物一樣,他(她)的一生要經曆出生、成長、衰老和死亡整個過程,也就是說,有青少年、成年和老年各個階段。我們必須正視這一點,才能珍惜人生,爭取在有生之年為社會做更大的貢獻。作為個體的人,避免不了衰老和死亡。但是,正是人類個體一代又一代的貢獻,人類才得以不斷發展。現代醫學可以延長人的壽命,卻無法阻止個體人的衰老和死亡。

那麼,一個人怎樣就算老了呢?也就是說,怎樣就算跨進了老年時期。其實,關於這個問題不會有一個明確回答,老年是一個模糊的概念。

怎樣的年齡算作進入老年,在不同的曆史時代和不同的生活環境,是不同的。例如,在一個半世紀以前,那時人類的平均壽命隻有今天平均壽命的一半,年輕和年老的年齡劃分界限自然與今天不同。在更早的古代,由於生活條件惡劣,沒有衛生保健,三四十歲的人看上去就十分衰老。而今天,三四十歲的人卻正當年富力強。

不同的個人,即使同是60歲,由於生活條件和生活習慣的不同,有的顯得精力旺盛,有的顯得十分衰老。

甚至從事不同的職業,老年的概念也會不同。對於有些運動項目,運動員才接近30歲,便感到力不從心,自歎“老了”。可是對於政治家,也許60多歲正標誌著他的成熟,雖然他的體力和精力不免會下降。

原來,人過中年以後,隨著身體器官的退化,生理上便會開始衰老,體力和精力都會逐漸下降。這時,他對於原來從事的繁重工作便會感到力不從心,逐漸地影響到心理,便會自歎“老了”。一般地說,當一個人已感到(或者別人認為)不再能愉快勝任原來所擔負的社會性工作時,他就是進入了老年。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平均而言,這裏就會有一個年齡界限;雖然就每一個人而言,有的人進入老年實際上會比這個界限早,有的人會比這個界限晚。

進入文明社會以後,一半是為了維持就業勞動力的活力,一半是為了對因為衰老原因而失去正常勞動能力的老人實行社會保障,就有了確定一個進入老年年齡界限的必要。

目前,不同的國家對老年的年齡規定是不同的。有的規定60歲以後算進入老年,有的規定65歲以後才算進入老年。

我國的退休製度,除了少數例外,是規定男60歲和女55歲實行退休。可以說,這就是我國統計老年人數所規定的下限年齡。這個年齡是根據我國國民的身體狀況、生活勞動條件以及勞動力來源等種種因素確定的。我們相信,隨著這些條件的改善,我國關於老年下限年齡的這個規定在將來很有可能推遲。

老化是一種自然規律,但老年界限隻是一種規定。願每一個人都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推遲自己實際老年的到來。更願身體確已進入老年的人,加強自己修養,做到人老心不老,歡娛地度過晚年。

老年的起點

人的年齡有時序年齡與生物學年齡之分。時序年齡是指個體自出生以後經曆的年代,又稱年代年齡或年曆年齡;生物學年齡是根據個體的生理學和解剖學狀況確定的年齡,又稱生理年齡。

時序年齡取決於個體出生時間的早晚,生物學年齡取決於人體組織器官結構和功能退化的程度,二者不一定一致。例如,有的人時序年齡較大,卻可能仍然生氣勃勃,生物學生齡並不大;有的人雖然時序年齡不大,卻可能早已顯出老態,生物學年齡並不小。在老齡問題的研究中,一般指的是時序年齡。

根據一般人生長發育情況,可以把人的一生分為八個時期:0~5歲為幼年期,6~11歲為童年期,12~17歲為青春期,18~24歲為青年期,25~44歲為壯年期,45~59歲為初老期,60~89歲為老年期,90歲以上為長壽期。大致說來,25歲以前,人體以生長發育為主,所以這段時間也可總稱為發育期,25~44歲為成熟期;45歲以後為衰退期。

至於什麼年齡以後算作進入老年,由於各國社會、經濟、曆史情況不同,也由於研究問題的角度不同,在進行統計時並無同一標準。在國際上,人口統計中,50歲、60歲、65歲均作過老年的起點。1982年,老齡問題世界大會上,聯合國討論老年人問題時,用60歲為標準,而聯合國以及一些歐美國家在進行人口統計時,為了與過去的人口資料保持一致,仍沿用65歲為標準。

1964年我國第一屆老年學與老年醫學學術討論會曾規定60歲為老年起點。1981年,第二屆老年醫學學術會議建議以65歲為老年起點的標準。

老年起點的標準是一個曆史範疇,也是一個地域範疇,它以人的自然屬性為基礎,又具有現實社會意義。不同的人口,不同時間,不同的研究角度,其標準不同。

自然壽命

自然壽命是各種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相當穩定的平均壽命的最高值。人類的自然壽命即人類壽命的極限值,或者說理想情況下的正常壽命。

一般認為,人類的壽命與其他哺乳動物的壽命有某些共同的規律,最高壽命相當於性成熟期的8~10倍。如果人類性成熟期按14~15歲計算,則人類的壽命至少應為110~150歲。六十年代初,在細胞生物學的研究領域中出現了突破,在大量實驗資料的基礎上,提出了可根據細胞分裂次數來推算人的壽命的理論。從人的胚胎中獲得的一種成纖維細胞分裂傳代次數是40~60次,從而推算人類的壽命應是110歲或更長。單個細胞不能再分裂,整體也就死亡。

大量的長壽調查資料證明,人類的正常壽命應當超過百歲,但是不能無限延長。對於人類的生命極限目前尚無定論,有的認為是110~120歲,有的認為是120~150歲,也有的認為是120~170歲。雖然說法不一,但基本範圍差不多,即100歲以上,200歲以下。目前世界上超過一百歲的老人較為罕見,這表明人類有達到自然壽命的潛力,不過是由於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絕大多數人不能活到這一平均壽命的最高值。隨著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不斷增強,生活各方麵條件不斷改善,人口的平均壽命將逐漸向自然壽命接近。

動脈老化

從某種角度看,你的年輕程度的一個標誌是你的動脈。動脈老化在所有衰老過程中是最重要的因素,當你的動脈沒有得到很好的照顧時,它們被脂肪堆積堵塞,減少了氧氣和養料的獲得。當這種事情發生時,不隻是你的心血管係統,而且你的全部身體會衰老得更快。心血管病是全美國成年人的第一殺手,超過40%的人死於此病,超過一半的人患有嚴重的此病。患高血壓(超過140/90mmhg)會使人的真正年齡比血壓較低(115/76mmHg以下)的人衰老25歲。你把你的動脈照料得越好,你的動脈就越年輕,你也就越年輕。

免疫係統老化

不要讓你的免疫係統使你變老。當你逐漸變老的時候,你的免疫係統也開始衰退,它會忽略非常重要的警示信號,變得粗心大意。你會因為免疫係統發生故障而死於癌症或者其他疾病。例如,當你年輕的時候(個別情況除外),你的細胞裏的基因控製係統會防止細胞發生癌變。如果這些細胞控製中有一個出現了差錯,你的巨大的免疫係統會認出你身體內的癌變前期的細胞並消滅他們。所以,你的身體有一個雙重抗癌的結構,一個在細胞內,一個在全身的器官內。當你衰老的時候,在細胞內的基因控製係統和你的免疫係統都變得容易出現故障,你也就更容易患癌症。患關節炎就是免疫係統失靈的例子,這也是為什麼關節炎和衰老有關。因而我們應該通過維持良好的免疫係統,盡力避免這些疾病和防止過早衰老。這本書將告訴你哪些維生素(什麼劑量)會有助於保護基因控製係統和免疫係統。這個真正年齡方案將向你描述減輕生活壓力的方法,而正是這些壓力使得你的免疫係統的平衡受到破壞。而加強鍛煉的措施將有助於維持你的免疫係統狀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