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歸原文。當晚,清軍進至山海關外15裏處一線集結,多爾袞還是頭一次來到這麼近的觀看這裏的地勢。他率領親兵衛隊來到一處製高點觀看山海關四周的地體地貌。就發現山海關北依角山,南傍渤海,城高牆堅,外築羅城、翼城互為犄角,易守難攻。守軍除吳三桂部外,還有山海關總兵高第部一萬、鄉勇約三萬人。
多爾袞回到大營仔細安排下一步的作戰計劃,要坐山觀虎鬥,隔岸觀火瞧。不可焦急出兵,待他們二虎相爭道一定程度,農民軍把吳三桂的關寧鐵騎消耗殆盡之時再出手相助。一來可以大大消耗農民軍的體力,二來可以削弱吳三桂的各人實力。
再表農民軍。李自成抵關當日,向吳三桂發出逼降通牒,遭拒絕後,一麵令唐通、白廣恩部近二萬人從一片石出邊立營,斷吳三桂退路,一麵以主力六萬分別對西羅、北翼和東羅城猛攻。
吳三桂著急的跟孫子似的,大罵滿清說話不算數。說是要馬上派援兵可就是遲遲不跟相助。哦!我明白了,這是看我的哈哈笑啊!真想不求他們,可人在矮簷怎敢不低頭啊!不行的話還是靠自己。
吳三桂馬上分兵派將,以主力列陣於西羅城石河以西一線,阻止大順軍攻關。雙方激戰於西羅城附近,守軍為擺脫困境,詐降誘大順軍數千人抵近城垣,在城上突發火炮。大順軍死傷甚眾,被迫後撤。在北翼城,大順軍利用居高臨下地形,猛攻城垣,激戰至翌日黎明,迫守軍一部投降。但因其他各城未下,大順軍未能進據羅城。
二十一日夜,唐通部在一片石被清軍擊敗,餘眾退入關內。經一日激戰,多爾袞已知大順軍虛實,遂采用以逸待勞、後發製人的慎戰之策,欲待大順軍與吳三桂部連戰疲憊時,突出奇兵,一舉取勝。
公園一六四六年,陰曆四月二十二日清晨,清軍進至離山海關城僅二裏,吳三桂見情勢危急,率輕騎寥寥數員衝出重圍、飛奔至關城東二裏的威遠堡清軍營壘,跪降於多爾袞。
多爾袞一見是吳三桂親自求見自己,心裏有種滿足感,比起當年的皇太極,他也沒能做到我這一步。當即賜坐賜茶好生款待,二人客氣了幾句。
吳三桂臉色不好看心裏火急火燎的,對多爾袞言:“王爺,倘若清軍不願助山海關明軍,我也不願返回山海關督戰,李自成大軍必在攻陷山海關後,一鼓作氣攻向清軍!”
多爾袞見吳三桂歸順非詐,接受吳三桂的請求,不過有話在先:“三桂啊,你既然真心投靠我等,那麼就必須入鄉隨俗嘍!請你把頭發剃了,服裝換了。”
這時的吳三桂已經真的是六神無主,你多爾袞說什麼我就聽什麼,隻要你肯出兵擊退農民軍就行。這也反應出吳三桂也是個貪生拍死之輩。
多爾袞見吳三桂按滿洲習俗剃頭換了衣服,馬上許諾將皇太極之女建寧公主嫁給吳子吳應熊。
其實建寧公主是金庸瞎編的一個人物,她的原型是和碩建寧公主,清太宗皇太極的第十四個女兒,其母為庶妃奇壘氏。她是康熙皇帝的姑姑。建寧公主初號和碩公主,又稱和碩恪純公主、金福格格。公主於順治十年(1653)13歲時下嫁平西王吳三桂之子吳應熊。順治十四年晉封為和碩長公主。十六年(1659)十二月被封為和碩建寧長公主,後改為和碩恪純長公主。吳應熊與公主婚後,順治十年(1654)授三等子,十四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七年(1668)晉少傅兼太子太傅。十四年吳應熊因其父吳三桂反叛清廷,同其子吳世霖皆被清廷處死。吳應熊死後,康熙皇帝經常下詔慰藉公主,謂其“為叛寇所累”。康熙四十三年(1703)公主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