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您不去見住持而隱藏在這裏?是不是我為你寫的介紹信丟了?”
雪竇:“不敢,不敢,因我是一個雪水僧,一無所求,所以不做你的郵差呀!”
即從袖裏拿出原封不動的介紹信交還給曾會,雙方哈哈大笑。曾會將雪竇引見給住持珊禪師,珊禪師甚惜其才,後蘇州翠峰寺缺住持時,就推薦雪竇任其住持。
禪說管理:
有一隻狗在路上撿了一塊骨頭,當它銜著骨頭經過小河上的獨木橋時,看見水中也有一隻銜著骨頭的狗,它為了把那根骨頭也弄到手,就向水中的狗嗚嗚地狂吼,嘴中的骨頭就掉進了水中。結果,它隻好餓著肚子回去了。
一塊骨頭就能讓我們很快樂,但追求第二塊、第三塊骨頭,得到的卻並不是快樂。適當的欲望,會使我們富足,但過度鼓脹的欲望隻會讓我們變得一無所有,珍惜手中所擁有的,才是最後你真正得到的。
“貪欲”是大多數人的通病,有些人這樣也要那樣也要,即所謂“除了臉不要,什麼都要”,結果卻什麼也得不到。猶如一頭要吃草的毛驢,麵對左右兩邊各放著的一堆青草犯了難——先吃哪一堆呢?一直猶豫不決的毛驢最後餓死了。
在生活中,人們總喜歡抓點什麼,金錢、名利、地位……抓得自己精疲力竭。他們往往錯誤地認為:一個人隻有功成名就了,他才算幸福。其實,幸福從來不取決於人財產的多少、地位的高低、職業的貴賤。
幸福隻是這樣一種東西:你希望擁有它時,它與你不離左右;淡薄它時,它便逃遁得無影無蹤。你快不快樂,全取決於你有沒有一種美麗的心境。
無欲則剛,“欲”當然是指欲望,“剛”是指剛強不屈、剛正不阿。人不可能做到“無欲”,佛祖還有欲望呢(但願眾生得離苦),這裏的“無欲”是指沒有那種求名求利求官的庸俗追求。人能如此,自然就不怕人戳背脊骨,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一個管理者如果可以做到“無欲”的話,就是放棄了塵世中雜念,就是清空了心靈裏麵的世俗生活積存下來的枯枝敗葉。清空了心靈,才能收獲未來的光榮與輝煌;清空了心靈,才能最大限度地獲得生命的自由、獨立;清空了心靈,也就有了讓生命一次次遠行的條件。
人格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它能超出了欲望的需求而追求品德的完善。無數事實證明,凡追求人格高尚者都信仰“人到無求品自高”。因此他們能夠遵循人格的要求有所為或有所不為,能夠“不降其誌,不辱其身”。
有求就有苦,人到無求品自高,要到一切無欲才真能剛正,才可以作頂天立地的人。
秀才做夢
當頭棒喝:
禍福相倚,危機當中也有機遇。
禪的故事:
危機不管在哪個行業,還是在生命道路中,都不可避免!但若把握好時機,逆向而行,往往會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位秀才第三次進京趕考,住在一幽靜的禪院。
考試天他做了三個夢:第一個夢是夢到自己在牆上種白菜;第二個夢到下雨天,他戴了鬥笠打著傘;第三個夢是夢到自己跟心愛的表妹脫光了衣服躺一起,但是背靠著背。
三個夢的夢境曆曆在目,秀才心裏不踏實,趕緊跑去找術士解夢。術士一聽,說:“相公還是回家吧!你想想,牆上種菜不是白費勁嗎?戴鬥笠打傘不是多此一舉嗎?跟表妹脫光了躺一張床上,卻背靠背,不就是想辦好事而沒戲嗎?”
聽了術士的一番話,秀才如同五雷轟頂,想來第三次考試居然出現這樣的預照,自是悲觀絕望,就徑直回禪院收拾包袱準備回家。
對此,禪院裏的老禪師非常奇怪,問秀才說:“你不是要考試嗎?今天怎麼就回鄉了?家裏出什麼事了嗎?”秀才隻得如實相告。
老禪師樂了,說道:“喲,我也會解夢的!我倒覺得,你這次一定要高中。你想想,牆上種菜不是高中(種)嗎?戴鬥笠打傘不是說明你這次有備無患嗎?跟表妹脫光了背靠靠躺在床上,不是說明你翻身的時候就要到了嗎?”
秀才一聽,覺得老禪師說得更有道理,於是精神振奮地參加考試,居然中了個探花(科舉考試殿試第三名)。
在看似困難的時候,人就應該堅信自已的意誌,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動搖。就算在真正的危機裏麵,如果能咬牙挺過去,一切也就轉危為安,化險為夷!
禪說管理:
在企業的經營中,管理者隨時會遇到危機,遇到生意難做,破產倒閉的危險。但有些商人卻能冷靜麵對危機,在危機中尋找新的商業機遇,逆風飛揚,大發橫財。
有位叫山崎的日本商人,因經商失敗,經不住打擊,在河邊想投水自盡。這天剛好該地舉行豐年祭,河水上麵浮著許多生菜。此景觸動了山崎的賺錢靈感:若讓生菜白白流走,實在可惜,應該該想辦法利用它。
他趕忙跳進水裏──但並不是自殺,而是把河中所有的生菜都拾起來。切碎做成醬菜,就這樣大做起不要本錢的生意來。
由於他的醬菜風味獨特,讓人讚不絕口,生意越來越好,而後發了大財。這醬菜使得他從死亡的邊緣扭轉過來,又帶給他幸福和財富!因此命名為“福神漬”,現以成為享譽世界的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