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享受那一滴“蜂蜜” 1
當頭棒喝:
真正的勇士能夠樂觀對待絕境,享受萬般絕境裏的一滴蜂蜜。
禪的故事:
有個孤單的旅客在沙漠裏步行,忽然身後出現了一群惡狼,追著他要群起而噬。
他大吃一驚,拚命狂奔,想逃脫從天而降的厄運。
就在惡狼快追上他時,他碰到一口不知有多深的井,就不顧一切跳了進去。
那口井沒有水,但是卻有很多吐著信子的毒蛇。見到有食物送上門來,它們忍不住吱吱嘶叫,氣氛空前熱烈。
他大驚失神下,胡亂伸手想去抓點什麼可以救命的東西,想不到竟天從人願,給他抓到了一棵在井中間橫伸出來的小樹,把他懸在半空。
於是乎上有惡狼窺探,下有毒蛇群集,那人雖深陷在進退兩難的絕境,但暫時還算是安全。
就在他鬆了一口氣的時刻,奇怪的異響傳入他的耳內。他駭然之下循聲望去,頓時魂飛魄散——原來一黑一白兩隻大老鼠正以尖利的牙齒咬著樹根,這救命的樹已是時日無多。
就在這生死一瞬,他看到頭頂樹葉上有一滴蜂蜜,正緩緩滑向自己的身體。
於是他忘記了上麵的惡狼,下麵的毒蛇,也忘掉了快要給老鼠咬斷的小樹,閉上眼睛,伸出舌頭,全心全意去舔嚐那滴甜美的蜂蜜,臉上綻放出幸福的笑容!
管理者的人生有異於常人,他們時常處於等待、憂慮、煎熬的困境中,如果能在這煉獄般的人生中能發現那麼一滴快慰人心的蜂蜜,也就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禪說管理:
人的一生是悲苦的,時時遭受生老病死的折磨。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更多的時候隻能啞巴吃黃連,象最初帶團練的曾國藩那樣,打斷牙齒和血吞。
如果在經營中遇到了暫時的逆境困境,管理者還不如苦中作樂,就像那個旅客一樣,雖然是前有狼群相逼後有毒蛇相待,連僅有的賴以維生的生命樹都麵臨被老鼠咬斷的危險,但他還是能從萬般險境中找到令自己心醉神迷的那一滴蜂蜜,食之欣欣然如登仙界!
當然,這種絕世功夫(享受蜂蜜)不是一般人能夠學會的。
從前有個國王要砍一個人的頭,那個人說:“我善於馴馬,能將馬訓練得飛起來。”國王於是決定對這個人得死刑“緩期一年”執行。
也許有人會想,一年之後還不是一樣的要死。與其牽腸掛肚地等待死亡,還不如一下來個痛快的。
可這個人自由有他的智慧,他想,這一年之內,或許國王要死,或許國王會改變決定,或許自己有機會逃跑,甚至有可能馬真的能飛起來呢?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與其驚慌失恐、手足無措地對待絕境,不如靜下心來,冷靜、理智地麵對逃避不了的現實。
反正已經處於絕境之中了,再怎麼折騰反抗都無濟於事,豺狼和毒蛇還有那些鼠輩都不會放過我。那我幹脆來個以苦為樂、苦中作樂好了。津津有味的享受蜂蜜帶給我的歡樂一刻,不比擔驚受怕等死好嗎?
管理一個企業難免有萬分艱難被動的時候,這個時候,管理者不妨幹脆丟開工作,去看看休閑娛樂的雜誌、聽聽自己喜歡的音樂或者玩玩瘋狂的遊戲。這樣不僅能夠調整好心態,你的思維有可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一個拯救企業的絕妙創意往往就在這時候產生了。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這個世界上,什麼都有可能發生,看開點,絕境何嚐不是漸入佳境呢?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現在什麼都不要多想了,靜靜享受你的那滴蜂蜜帶來的歡樂好了。
作為公司的管理者,不僅要自己身體力行“追求那滴蜂蜜”的哲學,在工作中善於調節自己的情緒心態,還要大力推廣普及到你的屬下和員工那裏,使其臨危不亂、處變不驚。這種“追求一滴蜂蜜”的哲學實際上是屢試不爽的精神充電器,管理者可以大膽地使用。
人的天性決定了人會全心全意追求歡樂避免痛苦,順從天性提倡追求一滴蜂蜜的哲學應該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不要再愁眉苦臉的歎氣發呆了。看,那裏有滴蜂蜜,快去好好享受享受吧!
聽鍾聲,識人才
當頭棒喝:
可以不識字,不可不識人,管理者要注意從細微之處識別人才。
禪的故事:
鍾,是佛教叢林寺院裏的號令,清晨的鍾聲是先急後緩,警醒大眾,長夜已過,勿再放逸沈睡。而夜晚的鍾聲是先緩後急,提醒大眾覺昏衢,疏昏昧!故叢林的一天作息,是始於鍾聲,止於鍾聲。
有一天清晨,叢林禪院的住持方丈奕尚禪師從禪定中起來時,寺裏剛好傳來陣陣悠揚深沉的鍾聲,走廊兩邊木樨花瓣上的露珠紛紛墜落,整個空氣仿佛都跟鍾聲發生著共鳴。禪師凝神側耳聆聽良久,待鍾聲一停,忍不住召喚侍者,詢問道:“今天早晨敲鍾的人是誰?”
侍者如實回答道:“報告方丈,是一個新來參學的小沙彌。”
於是奕尚禪師就要侍者將這小沙彌叫來,問道:“你今天早晨是以什麼樣的心情在敲鍾呢?”
小沙彌不知禪師為什麼要這麼問他,忐忑不安的回答道:“沒什麼特別心情,隻是為打鍾而打鍾而已。”
奕尚禪師道:“不見得吧?你在打鍾時,心裏一定念著些什麼?因為我今天聽到的鍾聲,是非常高貴響亮的聲音,隻有正心誠意的人,才會發出這種深沉博大的聲音。”
小沙彌想了又想,然後說道:“其實也沒有刻意念著,隻是我平常聽您教導說,敲鍾的時候應該要想到鍾即是佛,必須要虔誠、齋戒,敬鍾如佛,用猶如入定的禪心和禮拜之心來敲鍾。就是這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