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歐洲古城失落之謎 4(2 / 3)

這下子,希伯來人陷入了何去何從的兩難境地。全族的人聚到一起,商議部落今後的出路。一個老人說,在一個遙遠的地方,有一個遍地羊群,年年五穀豐登的好地方。到過那裏的人都將它稱為“天堂”,它就是埃及。如果想要希伯來人過上幸福的生活,隻有去那裏。全族人最後一致同意老人的意見,離開巴勒斯坦,前往埃及。

大約在公元前1700年,旅長以色列帶領所有的希伯來人離開了巴勒斯坦,經過千難萬險,來到了尼羅河三角洲東部的草原,並在那裏定居下來,正如老人預言的,希伯來人在埃及幸福而安定地生活了幾百年。

然而好景不長,大約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由於埃及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要建造兩座巨大的宮殿,希伯來人被當做了奴隸,他們被迫開山挖石,服各種苦役。拉美西斯二世去世後,埃及受到來自四麵八方的野蠻民族和海盜的入侵。希伯來人的首領摩西乘機帶領全族人越過紅海,逃出了埃及。

在逃離埃及的行程中,希伯來人受盡苦難,他們缺水少食,風餐露宿,每天行走在大沙漠中,有不少人想返回埃及,寧可重新當奴隸,也不願再受這種路途之苦。摩西看到他的族人對命運失去了信心,十分的痛苦。一天,當他們經過西奈山麓的時候,摩西爬上山頂。在山頂,摩西呆了足足四十天。下山後,他說,他見到了耶和華(希伯來人敬奉的神),並得到他的聖諭,有了它希伯來人就能交好運。後來,摩西成了猶太教的創始人。

逃出埃及後,摩西對希伯來人說,隻有回到迦南,才是惟一的出路。但是大多數希伯來人沒有勇氣同勇猛強悍的迦南人進行戰鬥。摩西隻好帶著希伯來人到處流浪。四十年過去了,摩西已經成為一個衰弱的老人。過了不久,摩西去世了。接替摩西領導希伯來人的是約書亞。這時希伯來人的新一代已經成長起來。經過長期艱難生活的磨煉,年輕的希伯來人個個成為強悍勇敢的戰士。約書亞帶領他們經過無數次的戰鬥,終於渡過了約旦河,在迦南定居下來。

約書亞之後的希伯來人的首領,是一位名叫參孫的勇敢的戰士。參孫的力氣非常大,能空手撕裂猛獅,據說曾經用一塊驢肋骨打死了一千個敵人。參孫死後,希伯來人仍舊生活在動蕩之中。而且當時的希伯來人還分成了許多小部落,其中較大的部落,一個叫以色列,一個叫猶太。由於一直沒有能夠使所有希伯來人佩服的人出現,有很長時間希伯來人的各個部落沒有統一的領袖。在西奈山上,摩西接到了上帝為猶太人訂下的戒條,後世人稱之為“摩西十誠”。圖為先知摩西塑像。

正當希伯來人處於分裂狀態時,來自地中海沿岸島嶼的一個叫做腓力斯丁人的強大部落,向希伯來人發動了進攻。希伯來人沒能抵擋住腓力斯丁人的進攻。連本族的聖物“約櫃”,也讓腓力斯人搶走了。就在猶太民族四分五裂的時候,有一個名叫掃羅的勇敢的年輕人,在一次迎擊敵人的進攻中表現得十分勇猛、機智和果斷,成了全體希伯來人尊敬的英雄。全體希伯來人一致推選他為希伯來的新王,為他舉行了希伯來人最隆重的塗油聖禮,把油塗在掃羅者的身上,承認他為希伯來人的最高首領。後來,掃羅王因為在一次戰鬥中失敗而自殺了。

掃羅死後,一個曾經當過強盜頭、有勇有謀、名字叫大衛的青年登上了王位。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大衛率領猶太人將腓力斯丁打敗,並從腓力斯丁人手中奪回了聖物“約櫃”。不久,大衛的軍隊又攻下迦南人的一個叫耶路撒冷(意思是“和平之城”)的小城市。因為大衛出身猶太部落,他就把他建立的國家稱為猶太王國,並把首都建在耶路撒冷,將聖物“約櫃”供奉在耶路撒冷的神殿中。大衛還在在耶路撒冷大興土木,修建宮殿和神殿,自己也過上了豪華的帝王生活。

大衛死後,他的兒子所羅門繼承了王位。所羅門是一個很聰明的國王。我們都聽說關於所羅門判定“誰是孩子的母親”的故事吧!內容就是說有一天,一名官員帶著兩個婦女和一個孩子到所羅門那裏。他對所羅門說,這兩個婦女都說孩子是自己的,他無法判定,因此他隻好將她們帶到這裏。所羅門稍想了一下,就對手下人說,既然無法判定誰是孩子的母親,那就用劍將孩子劈成兩半,兩人各得一半。這時,其中的一個婦女大哭起來,向所羅門請求,她不要孩子了,隻求不要傷害孩子,另一個婦女卻無動於衷。所羅門哈哈一笑,對那個官員說:“現在你該知道,誰是那個孩子的真正的母親了吧!任何一個母親都不會讓別人傷害自己的孩子的。”

所羅門統治時代是猶太人曆史上最繁榮的時代。所羅門同時也是一個比他父親更加追求享受的國王。他下令繼續修建許多的宮殿和神殿,其中最宏偉的是位於耶路撒冷小山上的宮殿和猶太教聖殿。耶和華的“約櫃”也被送到新落成的聖殿中。在許多世紀中,這個聖殿成了猶太人團結的象征。

公元前586年,隨著巴比倫王國的日益強大,猶太國被巴比倫滅亡,耶路撒冷全城的猶太人都成了俘虜,開始了史稱“巴比倫之四”的苦難時期。猶太人有著堅定的宗教信仰和宗教組織。他們雖然身在巴比倫,卻有著自己的社區組織,彼此之間的聯係十分緊密。六十年以後,巴比倫又被波斯征服了。波斯王居魯士釋放了囚禁在巴比倫的猶太人。但是,猶太人在回到耶路撒冷之後,並沒有過上和平的生活,不時的遭到外族的侵犯。曆經了太多磨難的猶太人,仍然相信“彌賽亞”(救世主)會降臨人間,幫助他們重建家園。這種思想後來稱為流浪世界各地的猶太難民的精神力量。

公元1世紀,在羅馬的殘酷統治下,猶太人又被迫離開了耶路撒冷,散落到世界各地。有的甚至來到中國,居住在開封等地。一直到第二次大戰之前,猶太民族仍然是一個沒國家的民族。

哈馬丹之謎

在中國古代,黃金就有華貴極頂、高不可攀的意思,要不怎麼說“金屋藏嬌”、“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呢!但是,古代的伊朗人卻告訴世界,在他們的國家裏有一座用黃金做成的城市,這就是伊朗人最初的國家——米底帝國的都城哈馬丹。

曆史上真的有這樣金貴的城市嗎?那麼現在它還存在嗎?

據“曆史之父”希羅多德告訴我們,哈馬丹城的建立者是米底王國的創立者戴奧凱斯。關於戴奧凱斯這個人是否真實的存在,過去人們一直抱有懷疑的態度。即使後來人們在亞述文獻中也發現了這個名字,學術界仍然有人堅持說此戴奧凱斯非彼戴奧凱斯,亞述文獻中記述的與希羅多德所說的並不是同一個人。不過,多數學者傾向認為這兩個人實際就是同一個人,即米底國家的創立者戴奧凱斯。

據說戴奧凱斯本來是部落首領的兒子,自幼就十分聰明,長大後的他為了取得僭主地位,努力在本部落中主持正義,被選為仲裁者。他的美名後來逐漸傳遍四方,所有的米底人都同意選舉他為國王,給他修築了一座與國王身分相配的宮殿,建立了一支禁衛軍。隨後,他又強迫米底人給他建造了一座城市作為自己的新都,它就是今日的哈馬丹,希臘人也稱為厄格巴丹。哈馬丹的建立,是米底帝國的開始,戴奧凱斯自然也就被認為是這個帝國的創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