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歐洲古城失落之謎 2(3 / 3)

上世紀70年代初,一群科學研究人員來到了大西洋的亞速爾群島附近。他們從八百米深的海底裏取出了岩心,經過科學鑒定,這個地方在一萬兩千年前,確實是一片陸地。用現代科學技術推導出來的結論,竟然同柏拉圖的描述如此驚人的一致!這裏是不是大西國沉沒的地方呢?

1974年,前蘇聯的一隻海洋考察船在大西洋下拍攝了八張照片——共同構成了一座宏大的古代人工建築!這是不是大西國人建造的呢?

1979年,美國和法國的一些科學家使用十分先進的儀器,在百慕大“魔鬼三角”海底發現了金字塔!塔底邊長約三百米,高約二百米,塔尖離洋麵僅一百米,比埃及的金字塔大得多。塔下部有兩個巨大的洞穴,海水以驚人的速度從洞底流過。

這大金字塔是不是大西國人修築的呢?大西國軍隊曾征服過埃及,是不是大西國人將金字塔文明帶到了埃及?美洲也有金字塔,是來源於埃及,還是來源於大西國?

1985年,兩位挪威水手在“魔鬼三角”海區之下發現了一座古城。在他倆拍攝的照片上,有平原、縱橫的大路和街道、圓頂房屋、角鬥場、寺院、河床……。他倆說:“絕對不要懷疑,我們發現的是大西國!和柏拉圖描繪的一模一樣!”這是真的嗎?

遺憾的是,百慕大的“海底金字塔”是用儀器在海麵上探測到的,迄今還沒有一位科學家能確定它究竟是不是一座真正的人工建築物,因為它也可能就是一座角錐狀的水下山峰。

蘇聯人拍下來的海底古建築遺址照片,目前也沒有人可以證實它就是大西國的遺址。

比米尼島大西洋底下的石路,據說後來有科學家曾經潛入洋底,在“石路”上采回標本進行過化驗和分析。結果表明,這些“石路”距今還不到一萬年。如果這條路是大西國人修造的話,它至少不應該少於一萬年。至於那兩個挪威水手的照片,至今也無法驗證。

惟一可以得到的正確結論是,在大西洋底確實有一塊沉下的陸地。

所以,如果大西洋上確實存在過大西國,大西國確實像傳說那樣,沉沒在大西洋底,那麼,在大西洋底就一定能找到大西國的遺跡。

直到今天,還沒有任何一個考古學家宣布說,他已經在大西洋底發現了大西國的遺物。所以直到今天,大西國依然是一個未解的千古之謎。

彌諾斯文明之謎

希臘愛琴海有個不顯眼的桑托林島,麵積七十八平方公裏。島上有座桑托林火山,海拔五百八十四米。公元前十七世紀,桑托林火山南邊一百三十公裏有個克諾索斯王國,位於克裏特島城鎮周圍,這裏曾經有個燦爛的彌諾斯文明,它為後來希臘大陸文化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可借,公元前1470年前後桑托林火山的爆發,毀滅了克裏特島的一切,也淹沒了彌諾斯文明,留給後世一個永久的遺憾。

彌諾斯文明是怎樣的文明?它究竟藏於何處?

克裏特島麵積八千三百三十六平方公裏,是愛琴海最大的島嶼。公元前2000年前後,克裏特島發展到青銅器全盛時期,以島北克諾索斯城為中心建立了統治全島的奴隸製國家。公元前1700年前後,克諾索斯毀於地震。廢墟上重建新城,彌諾斯王宮更加宏偉,而其中的迷宮更是聞名。

公元前1470年前後,桑托林火山大爆發,噴出物質六百二十五億立方米,觸發了一次駭人聽聞的大海嘯,巨浪橫掃半個地中海,最大波高超過六十米!此後三千多年,地球上任何一次海嘯都比不上它的凶猛。這次海嘯給地中海地區帶來巨大災難,希臘沿海及其島嶼的居民點均遭摧毀,桑托林火山南邊一百三十公裏的克裏特島上的村鎮蕩然無存,文明消失了,克諾索斯王國不複存在。

隨著歲月的消逝,城市和宮殿的廢墟逐漸被泥沙掩埋了。後來移居島上的居民,不清楚宮殿的位置。倒是一些外國學者,從史籍的隻言片語中,知道遠古有個克諾索斯城,城中有座美麗而神秘的迷宮。這個謎存在了三千多年,以各種神話和民間傳說傳播於世界各地。英國一位考古學家為了揭開這個千古之謎,帶了一支考察隊到克裏特島。經過考證,判定該島首府伊臘克林南方七公裏的克諾索斯地下掩埋著一座古城。1900年開始發掘。經過八年的工作,清出無數浮士,一座宏偉的宮殿出現在人們麵前。其中零散的出土文物,收藏於伊臘克林的考古博物館內。彌諾斯王宮基本完整,坐落於凱夫拉山麓,總麵積兩萬兩千多平方米。主體為二層建築,低坡地的東宮是四層樓,共擁有大小宮室一萬七百多間。支撐屋麵的立柱都用整棵大圓木刨光而成,上下一般粗,極其整齊協調。一千四百平方米的長方形中央庭院將東宮和西宮聯成一體,各個建築物以長廊、門廳、複道、階梯連接。國王寶殿、禦寢、後妃居室、貯寶庫、亭閣等等,巧妙配置。千門百廊,曲巷暗堂,忽分忽合,前堵後通,神秘莫測,確實是座名副其實的迷宮。宮內裝飾有的保持原樣,有的略加修補複原,讓參觀者重見三千多年前的輝煌場麵。在迷宮核心的國王覲見室,石膏造的禦座相當完整。它同現代常見的高背靠椅相差無幾。

各個宮室和廊道上為數眾多的壁畫,集中代表了彌諾斯文化的水平。幾千年前留下的彩繪至今未褪,色彩相當鮮豔。顏料都是植物、礦物和骨螺提煉的,且在泥壁將幹未幹時揮毫成畫,色彩滲入牆壁,故能經久保存。覲見室的壁畫是三隻鷹頭獅身、帶有翅膀和蛇尾的怪獸,伏在蘆葦中虎視眈眈。皇後寢宮描繪著舞女和海豚在水中遊蕩的圖畫。長廊上有《藍色的姑娘》、《持杯者》、《蛇神》等大幅壁畫。

不少壁畫表現彌諾斯王的武功和生活情景。中央庭院南側宮牆的《戴百合花的國王》,國王圖像如真人一般大小,頭戴綴有百合花和孔雀羽毛的王冠,過肩的頭發往後飄拂,脖掛金色百合串成的項鏈,身著短裙,腰束皮帶,風度翩翩地朝前走去。西宮北牆的《鬥牛》富於生活情趣。那頭黃牛同現代牛略有不同,正向前方猛衝。一少年堵在牛前,用力按住牛角。牛身後的少年雙腳離地,雙手揚起,將一名紅裝少女彈向空中,少女則穩穩地倒立在牛背之上。如此雜技式的鬥牛,比起現在那麼血腥和恐怖的西班牙式鬥牛,真是更富於美感呢!

不知道曆史上的火山、海嘯究竟毀了多少如同彌諾斯一樣燦爛的文明成果,也不知在未來的考古歲月中會發現多少個美麗的彌諾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