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二(二合一章節 一次看個爽)、童年(1 / 2)

惹得一身塵埃上卷:恰同學少年一、\t楔子

春風楊柳,年少輕衫薄;豪情赤膽,乘雷欲上天。怎奈得嗟籲人生,榮辱情仇終虛幻。到頭來,一腔熱血反澆醒那南柯夢。

1976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反黨集團事件的通知》。粉碎四人幫反革命集團的勝利,標誌著曆時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內亂從此結束。當晚,整個中華大地撥雲見日、萬眾歡騰,人們多年積壓的抑鬱、怨毒、忿恨之情一並宣泄。億萬中國人民很快從一個月前哀悼偉大領袖逝世時,哭得鼻涕眼淚當水喝的悲痛欲絕中解放出來,擦幹眼淚,為他老人家一手發動的文化大革命運動土崩瓦解而興高采烈,拍手稱快。此刻中國老百姓的興奮、喜悅之情恐怕也隻有45年的抗戰勝利勉強可以比擬了。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國人放眼看世界的時代終於到來,那一年宋宇凡出生了。在多年後宋宇凡的回憶中,依稀記得幼年時那個喧鬧不休、到處髒亂差的大雜院。一家燉肉百家香,兩家吵架三家勸,三家搭起小廚房,四家的棉被遮陽光。可愛的大雜院,美好的童年。

二、\t童年

宋宇凡的父親自工農兵大學畢業後,當上了一名大家都看不起的人民教師,母親是服裝廠的普通工人,由於有魄力、能說會道,加上行事作風潑辣,很快被入黨提幹。當年父母因為家庭出身都是非無產階級,所以很快找到共同語言,美滿結合了,一年後有了小宇凡。宋宇凡每次聽到母親講到生產自己的經過,心裏總感覺一陣酸楚。母親懷孕時去醫院檢查,大夫語出驚人:“您的孩子很可能是畸形,也就是仰麵兒,還要不要你們自己決定。”當時全家人都極力勸說母親做流產,但母親堅持要生下孩子,孩子不論啥樣,都是我的孩子,照顧他一輩子就是我的命。母親做剖腹產的那天外麵下起大雨,醫院並沒用傳統的麻醉藥,而是推薦了一種最新中醫療法,針灸麻醉。風聲、雨聲、電閃雷鳴在黑夜中咆哮,隨著母親撕心裂肺的慘叫聲,手術室外父親的精神也快崩潰了。不知是不是孩子感應到母親的痛苦,宋宇凡做了第一件孝順的事,順利生產了,嬰兒健康,一切檢查正常。

出生後的宋宇凡並沒像生產時那麼乖,他開始哭,不停地哭,不分白天黑夜地哭。三夜未合眼的父母都快熬垮了,真懷疑這孩子是勁量小子,具有哭整個晝夜而不歇班的超能力。母親苦歎說:“孩子是不喜歡來這個世界的。”“這孩子有毛病,快去醫院瞧瞧吧。”爺爺不耐煩地直搖頭。當母親抱著小宇凡走到院門,剛邁出了一隻腳,那令人煩得要摔孩子的哭聲竟嘎然而止。“他不哭了?”母親驚詫中帶有一絲欣慰。而當父母剛退回到院中,勁量小子的男高音再次響起,好像有個聲音在呐喊:“我要出去,外麵的世界屬於我。”

宋宇凡三歲時上了街道辦的幼兒園,嚴格講隻能算托兒所,因為那裏的條件頗有些山溝裏鄉村小學的縮影。被鄰裏大媽們譽為鋼筋鐵骨,不知疲倦、不怕摔打的鐵孩兒—宋宇凡同學,在這所加上院子也不到150平米的托兒所裏,再次展示了他那嘹亮的男高音。直到長大後不會唱歌的宋宇凡聲音沙啞,都懷疑是幼年時喊壞了嗓子。可惜托兒所的阿姨們不是什麼善男信女,小宇凡更沒有令人憐香惜玉的魅力。

這些阿姨多數是二十五、六歲的待業女青年,由於時代的錯誤,去不成令人向往的大工廠,隻能在街道臨時混飯吃。沒有穩定工作的她們,在那個年代找對象都困難,以致於內心充滿了對社會的不滿和怨氣。要是她們能知道多年後幼兒園教師的待遇,恐怕就不會削尖腦袋進工廠,甚至脫了褲子去找領導,玩了命也要爭取到多年後那下崗的名額。小宇凡的這種超能力自然惹怒了張、王、李、趙一係列怨婦阿姨,悲慘的童年也就隨之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