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科學家富蘭克林,早在年輕的時候就下決心克服一切壞的性格傾向、習慣或夥伴的引誘。為此,他給自己製定了一項包括十三個項目在內的性格修養計劃:節製、靜默、守秩序、果斷,儉約、勤勉、真誠、公平、穩健、整潔、寧靜、堅貞和謙遜。同時,為了監督自己逐條執行這些項目,他把這十三項內容記錄在小本子上,劃出七行空格,每晚都做一番自省功夫:如果白天犯了某一種過失,就在相應的空格裏記上一個黑點。
就這樣,富蘭克林持之以恒,通過長年累月的自我反省,終於讓這些代表性格缺陷的黑點符號逐漸消失了。富蘭克林晚年撰寫自傳時,還特別談起青年時代培養良好性格的努力,認為自己的成績應當歸功於自我節製。
性格的自我修養,是指個人為了培養優良性格而進行的自覺的性格轉化和行為控製的活動。自我修養是培養優良性格的必要途徑,又是個人掌握自己、控製自己的必備能力。
自我修養在個人性格的發展過程中起著很大的作用,它是教育的補充力量,也是良好性格的發展方向。玉不琢,不成器。一個人的性格,不經過認真的自我修養,不可能自然而然地達到優良高尚的境界。偉人也罷,庸人也罷,任何人的優良性格都是在後天實踐活動過程中,不斷進行自我修養的結果。
2,打磨自己
性格即命運,命運需要主動,性格需要打磨。
自然狀態的鐵礦石幾乎毫無用處,但是。如果把它放入熔爐鑄造;然後進一步提純,再進行錘煉和高溫鍛冶;放入一個流筒模型之中;最後,它就可以製成優良的器具。正是這種烈火焚燒、反複錘煉的過程,賦予了自然狀態的鐵礦石以實用的價值。
良好性格,就像紅寶石一樣。紅寶石的光芒,來自於精致的打磨;良好性格來自於後天的自身修養。
人的一生是自我塑造的一生,自我完善的一生。性格塑造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克服不良性格,實現性格優化的轉變。
性格修養是一種完善自己的自覺行動。有無性格修養的自覺性,將決定著能否在性格修養上取得成效。性格修養的自覺性,首先來源於主體對性格缺點危害性的認識程度;其次,還取決於個體對自己嚴格要求的程度。成功的人,大多是從性格改造與完善中訓練出來的。一個胸有大誌的人,對自己才會有嚴格的要求,他為自己規定的誌向越崇高,為了實現這個誌向而積極改造自我性格的決心也越大。
富蘭克林所以能用十三項內容錘煉自己,緣於一位以嚴格要求和博學多才而聞名的編輯——弗恩。富蘭克林每次向他交稿時,弗恩總是一句話:“如果你對某一個字的寫法沒把握,就查字典。”同時,他規定富蘭克林每天寫一篇文章交給他。如果哪天沒有,弗恩就敲著桌子說:“文章呢?”這樣,在日積月累的歲月中,富蘭克林的文章大有進步。
後來,弗恩去世了,富蘭克林整理弗恩的遺稿時,看到了這樣一段話:“我不是你心目中的那個人。我並不懂寫作。你讓我教你,我盡量去做,其實多數時候是你自己打磨自己。”富蘭克林終於明白:自己的寫作才能,其實就是自己在一天一篇文章的積累中打磨出來的!
以後,富蘭克林一直以敬畏的心情,按照弗恩的嚴格要求,不斷磨礪自己,終於養成了良好的性格,也在寫作上取得了很大成就。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自己打磨自己!隻有不停地自己磨礪自己,不停地給自己淬火,不停地在勤奮的熊熊爐火中鍛打錘煉,自己的性格才會鋒銳明亮起來,並最終放射出奪目的光芒。
改變人生從改變性格開始
有人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其實這話隻說對了一半。人的本性是比較難改變的,但並不是不能改變。人的性格的形成,有先天遺傳因素,但更多的是後天環境的影響。
如果你想改變你的世界,創造你的輝煌,就必須改變你的不良性格。
一天,一個牧師正在準備講道的稿子,他的小兒子卻在一邊吵鬧不休。牧師無奈,便隨手拾起一本舊雜誌,把夾在裏麵的一幅世界地圖,扯成碎片丟在地上,然後說道:“小約翰,如果你能拚好這張地圖,我就獎勵你。”
牧師以為這樣會使小約翰花費上午的大部分時間,不會再來影響他的工作。但是沒過10分鍾,兒子就來敲他的房門。牧師看到小約翰手裏拿著拚好的地圖,感到十分驚奇:“孩子,你是怎麼拚好的?”
小約翰說:“這很容易,在另一麵有一個人的照片,我就把這個人的照片拚到一起,然後把它翻過來。我想如果這個人是正確的,那麼,這個世界也就是正確的。”牧師獎給兒子2角5分錢,並且告訴他:“你替我準備了明天講道的題目:如果一個人是正確的,他的世界也就會是正確的。”
這個故事雖小,卻道出了人生的一個真諦。所謂一個人的正確,除了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還包括人的良好性格。如果你的性格是健康的,你的人生也會是快樂的、幸福的;如果你的性格是病態的,那麼你的人生也會是痛苦的、憂傷的。
人生的悲劇歸根到底是性格的悲劇。俄國作家果戈理長篇小說《死魂靈》裏有個潑留希金,他的家財堆積得腐爛發黴,可是貪婪、吝嗇的性格促使他每天上街拾破爛,過乞丐般的生活。在現實生活裏,性格的悲劇更是屢見不鮮。青年詩人顧城製造的慘絕人寰的悲劇,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殺妻滅子後自戕其身,就是因性格孤僻,心地狹窄,而最後發展到畸變、扭曲、精神崩潰。
性格與人的健康關係十分密切。《紅樓夢》裏才貌雙全的林黛玉,就是因其性格多愁善感,憂鬱猜疑,終於積鬱成疾,嘔血而死。《三國演義》裏的周瑜是東吳的大都督,人們說他是活活被諸葛亮給氣死的。話說回來,如果身經百戰的周瑜具有良好的性格,諸葛亮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氣不死他,現代醫學證實,那些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是性格孤僻,不適應社會生活所致:有些高血壓、心髒病患者與性格暴躁,易於動怒有關。
不良的性格能給人帶來悲劇,那麼良好的性格必然能給人帶來人生的輝煌。當代傑出的女作家冰心,一生淡泊名利,生活上崇尚簡樸,不奢求過高的物質享受。文壇上的鬥爭,與她無關,她在平和的環境中與人相處,在微笑中勤奮寫作。她的健康長壽,事業輝煌都得益於開朗、豁達的性格。
有人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其實這話隻說對了一半。人的本性是比較難改變的,但並不是不能改變。人的性格的形成,有先天遺傳因素,但更多的是後天環境的影響。印度發現的狼孩,從小在狼群裏生活,長大後就自然具有狼的野性。
人的良好性格,大都是由於各種各樣的無形的影響所塑造而成的。居裏夫人說:“我並非生來就是一個性情溫和的人。許多像我一樣敏感的人,甚至受了一言半語的嗬責,便會過分的懊惱,”她說,她受丈夫居裏溫和性格的影響,也學會了逆來順受。她確信,一個具有良好性格的丈夫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和提高妻子的心靈品性,據居裏夫人自己介紹,她還從日常種種瑣事,如栽花、種樹、建築、朗誦詩歌、眺望星辰中,培養出一種沉靜的性格。我國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林則徐為了改掉自己急躁的性格,容易發怒的脾氣,曾在書房醒目處掛起自己親筆書寫的“製怒”的橫匾,以此自警自戒,陶冶自己的情操,美國人尊敬的本傑明·富蘭克林,不僅對美國的獨立戰爭和科學發明有過重大的貢獻,還因為他有很強的自我意識能力和良好的性格,給後人樹立了光輝的榜樣。有人曾批評富蘭克林主觀驕傲,他認真反思後,給自己立下了一條規矩:決不正麵反對別人的意見,也不準自己武斷行事,他還給自己提出了具體改正的要求,他說:“今後我不準許自己在文字或語言上措辭太肯定,我不說‘當然’、‘無’等,而改用‘我想’、‘我假設’或‘我想象’。當別人陳述一件我不以為然的事時,我決不立刻駁斥他,或立即指正他的錯誤,我聽完陳述後會在回答的時候說,‘你的意見沒有錯,但在目前情況下,還需要再斟酌。’”富蘭克林就是用這種方法克服自己性格中的缺陷,這也正是他成功的一個秘訣。
有了健康的性格,才能享有健康的人生。人生的許多不幸,許多疾患都與性格息息相關,人雖然不能控製先天的遺傳因素,但有能力掌握和改變自己的性格,因為人可以自己拯救自己,自已塑造自己,自己表揚自己,自己駕馭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