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成功是給人生的獎勵1(1 / 3)

第二章 成功是給人生的獎勵1

幸福快樂的人生對於消極者總是遙不可及,這是困為消極的觀念猶如消磨精神的“敵人”,能把人積極的品性蠶食掉。對於成功者而言,拒絕讓消極的觀念侵入大腦,從不認為自己到處倒黴、可憐,是他們正確麵對人生、強健身心的秘訣。

長度是車轍和墓穴的惟一區別

生命最激動人心的事實之一,是我們每天早上醒來,都能夠重塑自我,做一個新人。不管昨天發生了什麼,今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雖然不能否認,生活中存在鬥爭與挫折,但我們不會因此裹足不前。

正如並非所有的變化都是好事,一成不變也不可能總是好的。就像那句老話說的:車轍與墓穴的惟一區別,在於長度。

生命最激動人心的事實之一是,我們每天早上醒來,都能夠重塑自我,做一個新人。不管昨天發生了什麼,今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雖然不能否認,生活中存在鬥爭與挫折,但我們不會因此裹足不前。

昨天已經永遠過去,今天,你可以重新選擇,做你要做的人。你惟一需要的,是抓住機會,重塑自我。

如果你希望成長與進步,那就必須每天都調整狀態,讓自己振奮,不然就會在充滿競爭的世界中落伍。那麼,具體來說,你應當怎麼做呢?

一、讓迫切的需要引導你

優秀的人工作盡心、出色,是因為他自己願意工作,而且把工作當作一種享受。他的一舉一動都說明了他是在享受快樂,而不是被迫完成勞務合同。

“被迫”地去重塑、完善自己,不會有太大的成效。“被迫”這個詞,幾乎暗示著一種病態的強迫症:你做一件事,隻是因為應該做,而不是因為你願意做。

當你被迫去做某件事時,你不會有真正的動力;要做一個優秀的人,你得有迫切的需要或理由,這樣你才會有真正的動力。這些理由可能包括:給他人帶來正麵影響的願望、從出色工作中獲得的快樂、對成為激勵他人的表率的渴望等等。不論你認同的是什麼理由,讓它們帶動你盡力而為吧。

二、發展自我,增加價值

增加價值的最好辦法是從現在開始發展自我,讓自己成為吸收各種信息與觀念的海綿,花時間去認真思考你做的事情,想想你為什麼要做這些事。在生命的航程中,我們有太多時候隻是自動駕駛儀的傀儡;我們已經無法分辨什麼是“行動”,什麼是“成就”。

你的發展越是提高,可以與他人共享的資源就越多。可以把個人發展比做重塑自我所需的陶泥,你擁有的陶泥越多,陶坯就可做得越大,越精致。同理,你學到的越多——不是指抽象的學問,而是來自實踐的鍛煉——可以用來重塑自我的原材料也就越多。

當身心和頭腦等各方麵的能力都得到加強時,你的整個人也就隨之壯大。伴隨自我的成長,你與外界的人和觀念的聯係也不斷擴展、更新,讓你最終成為一個創造價值的超級大師。

三、利用你的經驗

你的一生經過大量的事情,可是,盡管你並沒有真正把它們全都忘掉,卻也很少主動地對它們進行思考。如果你想為未來而重塑、改造自我,那就先花些時間反思一下過去吧。你迄今學到的最重要的經驗和教訓是什麼?有哪些理想,你曾經深切渴望實現,卻從來沒去嚐試過?哪些人對你的人生影響最大,你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什麼?你最仰慕的是什麼人?

為了真切地體會到這些經驗的長處,我建議你買一個小日記簿,把上麵這些問題的答案寫下來,把你每一天記起和學到的東西都記在上麵。慢慢地,你就學會了抓住那些經常隱匿在記憶寶庫中的想法。

四、提高你的IQ(ImplementationQuotient即行商:衡量我們“行”的能力)

多少好想法因為你沒有行動而胎死腹中?要知道,你可以使某人的一天過得愉快與真的把快樂帶給他,是天差地別的兩回事。

所以,僅僅隻有好想法是不夠的,你還要把它們付諸實踐。有時缺乏行動隻是記憶力差的結果,而寫下來的東西容易記住,也更可能實行,所以,提高行商的一個辦法是把好主意隨時寫下來,然後把它們安排進每天的日程表。

“內模擬”的力量

心態和行為是緊密相連的:積極的心態導致積極的思維和行為,而積極的思維和行為必然養成積極的心態。經常想像成功的景象,必然養成積極的思維方式,同時,使自己的目標更清晰,並在心裏凝固下來,成功離你也就不遠了。

有一個法國人,42歲了仍一事無成,他自己也認為自己簡直倒黴透了:離婚、破產、失業……他不知道自己的生存價值和人生的意義。他對自己非常不滿,變得古怪、易怒,同時又十分脆弱。

有—天,一個吉普賽人在巴黎街頭算命,他隨意一試。吉普賽人看過他的手相之後,說:“您是—個偉人,您很了不起!”

“什麼?”他大吃一驚,“我是個偉人,你不是在開玩笑吧?!”

吉普賽人平靜地說:“您知道您是誰嗎?”

“我是誰?”他暗想,“是個倒黴鬼,是個窮光蛋,我是個被生活拋棄的人!”但他仍然故作鎮靜地問:“我是誰呢?”

“您是偉人”,吉普賽人說,“您知道嗎,您是拿破侖轉世!您身上流的血,您的勇氣和智慧,都是拿破侖的啊!先生,難道您真的沒有發覺,您的麵貌也很像拿破侖嗎?”

“不會吧……”他遲疑地說,“我離婚了……我破產……我失業了……我幾乎無家可歸……”

“嗨,那是您的過去,”吉普賽人隻好說,“您的未來可不得了!如果先生您不相信,就不用給錢好了。不過,五年後,您將是法國最成功的人啊!因為您就是拿破侖的化身!”

他表麵裝作極不相信地離開了,但心裏卻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偉大感覺。他對拿破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回家後,就想方設法找與拿破侖有關的一切書籍著述來學習。

漸漸地,他發現周圍的環境開始改變了,朋友、家人、同事、老板,都換了另一種眼光、另一種表情對他。事情開始順利起來,後來他才領悟到,其實一切都沒有變,是他自己變了:他的膽魄、思維模式都在模仿拿破侖,就連走路說話都像。

13年以後,也就是在他55歲的時候,他成了億萬富翁,法國赫赫有名的成功人士。

把夢想圖像化,想像成功的情景,像一部電視片一樣,每天對自己播放,不斷表達對自己夢想的信心。一遍又一遍地想,加深印象,默默地對自己講,同時向別人講。如果連做夢都不敢,那夢想真的永遠不能成真。

想像的心理暗示作用和內心塑造功能效果是十分明顯的。在很多宗教及各家各派修煉方法中,都有“暝想”的內容——處於放鬆狀態,充分發揮想像,進行積極暗示。

美國的一些心理教育家曾做過這樣的實驗,把某高中籃球隊一群球技不相上下的年輕人分為三組。第一組規定一月內不得在球場練習投籃;第二組一個月內每天在球場練習投籃一小時;而第三組一個月內每天想像練習投籃一小時。

一個月後,對三組球員進行同場測試。結果,第一組的投籃平均成績退步了;第二組的平均成績進步了2%;以上兩組的結果均在意料之中。出人意料的是第三組(想像練習組),平均成績也一樣進步了20%!

世界上很多格鬥技術中都有一種訓練方法,就是想像自己突然受到各種攻擊時的應變方式,天長日久,這項訓練會大大提高修煉者的反應速度和抗暴能力。

“想像”是最理想的訓練場,那裏有你所需要的一切設備設施、環境條件(而不用花一分錢);在那裏,你不會有任何失誤,你總是勝利者。經常想像成功的景象,必然養成積極的思維方式,同時,使自己的目標更清晰,並在心裏凝固下來。

一種舉動或行為,隻要每天重複操練,21天後就可養成習慣。我們不斷重複,強化自身的“積極因素”,使之溶人我們的血液,成為自然而然的習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句話,我們人人都能理解。為自己的人生找一個榜樣——你最想成為的那一個人。如果沒有現成的,也可“組合”一個。然後,作角色假定,心理學上也叫內模擬,即每時每刻把自己想像成你所希望的“那一個人”。不僅言談舉止要像,更重要的是思想行為要像。時常反省自己:“如果是他(她),會這樣想,這樣做嗎?他(她)會怎樣想,怎樣做呢?”因為,心態和行為是緊密相連的:積極的心態導致積極的思維和行為,而積極的思維和行為必然培養積極的心態。

把檸檬變成檸檬汁

如果是一個聰明人辛苦得到了一個檸檬,他會說:“我可以從這次不幸中學到什麼?怎樣才能改善我目前的處境?怎樣把這個檸檬做成檸檬汁呢?”

有一位住在佛羅裏達州的快樂農人,他就是一個將檸檬做成了可口的檸檬汁的人。在他買下一塊農地後,他心情十分低落。因為土地貧瘠,既不適合種植果樹,也不適合種莊稼,甚至連養豬也不適宜。除了一些矮灌木與響尾蛇,什麼都活不了。後來他忽然有了主意,他決定將負債轉為資產,他要利用這些響尾蛇。於是不顧大家的驚異,他開始生產響尾蛇肉罐頭。之後的幾年,幾乎每年有平均兩萬名遊客到他的響尾蛇農莊來參觀,他的生意好極了。他將毒液抽出後送往實驗室製作血清,蛇皮以高價售給工廠生產女鞋與皮包,蛇肉裝罐運往世界各地。甚至當地郵局的郵戳都蓋著“佛羅裏達州響尾蛇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