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8日,中國發展最快的汽車製造商之一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
收購沃爾沃(volvo)簽署協議
公司(簡稱:吉利集團)在瑞典哥德堡,宣布已與福特汽車簽署最終股權收購協議,獲得沃爾沃轎車公司(簡稱:沃爾沃轎車)100%的股權以及相關資產(包括知識產權)。吉利集團以18億美元收購沃爾沃100%股權的協議。這是中國民營企業近年來,在海外最大的一起知名企業收購案,吉利集團一舉成為中國和全球汽車製造業的耀眼明星。吉利董事長李書福隨後對鳳凰衛視記者表示,未來的沃爾沃是吉利的、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
6月19日,身著白襯衫未打領帶的李書福出現在北京大學“第六屆中國民營企業投資與發展論壇”上,身上不再是那件熟悉的藏青色西裝。他表示,中國汽車麵臨兩難:知識產權和品牌。而這兩難在未來20年內,中國汽車業恐怕無法真正解決。
“如果把中國汽車賣到美國或者歐洲,知識產權問題無法回避。”李書福認為,解決中國汽車品牌問題的方法是,和吉利一樣購買一個在全球本身就受人尊敬的品牌。“中國汽車的品牌建設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就像可以在一夜之間成為一個富翁,但要想成為一個貴族或一個受人尊敬的人,那是不可能的。”
與日韓車企最初的發展一樣,中國汽車普遍存在知識產權的問題,作為汽車從業者,李書福沒有回避,但這也與他最終並購了沃爾沃後,不再擔心知識產權問題有關。
李書福的吉利汽車走到現在,與模仿分不開。1998年8月8日,第一輛吉利“豪情”在浙江省臨海市下線,這款投入批量生產並麵市的“豪情”兩廂轎車,模仿夏利(包括車身和底盤),采用天津豐田發動機公司為夏利配套的四缸發動機。
也因為模仿,讓李書福一度差點被豐田徹底擠出汽車業。當走出模仿的陰影後,李書福把目光集中在了高端車。
李書福表示,吉利從2002年開始,就有這個願望。實際上,據吉利內部人士透露,這個願望最初隻是李書福的個人願望,當時根本沒人相信,吉利未來會實現這個願望。
如今,李書福得償所願。最新的消息稱,7月份,吉利在籌備了足夠的款項後,收購沃爾沃將獲得國家發改委的最終批準。
他也可以就此解決中國汽車業的兩大難。對於沃爾沃未來的發展,李書福稱,首先要恢複沃爾沃往日的競爭力,繼續推動沃爾沃在安全和環保領域的傳統領先地位,並且尊重沃爾沃原有的核心價值理念和成熟的商業文明。
對於沃爾沃品質高、產量低的現狀,他表示,將拉長並拓寬沃爾沃產品線,滿足多層次用戶對安全環保型汽車的需求,重新打造沃爾沃曾經有過的絕對全球領先地位。
“收購沃爾沃,不隻是收購品牌,還有商標權、知識產權、10963項專利等都在收購之列,這是個‘全收購’。對於這家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車企業,或許了解得有限,其實今天習以為常的安全帶、安全氣囊、汽車安全玻璃等等都是沃爾沃發明的,甚至用鐵皮做的汽車車廂結構,也是沃爾沃第一個啟用的。可以說沃爾沃費油,但不能說它不安全。”李書福說。
然而並購沃爾沃,業內最初的評價並不利於李書福。對此,李書福表示:“坐在岸上看海裏遊泳來評判誰遊得最成功是比較輕鬆的,但真正進入大海去遊泳就會知道不容易。”
對於這場或許恒久才會體現優勢的比賽,李書福對《投資者報》表示,已然跳進海裏遊泳,就會堅持到底;“有失敗,也總會有成功,甚至有更成功的結果”。
李書福麵向吉利汽車下一步發展的從容,也因為有了沃爾沃這張底牌。
雖然李書福對外一直堅稱,會獨立經營沃爾沃,“沃爾沃是哥哥,吉利是弟弟”,是一家人,但不會互相幹擾。不過,從吉利汽車以往的發展來看,顯然不會那麼簡單。李書福手中握有沃爾沃這個世界最頂級品牌,當消費者再購買吉利汽車的時候,不會再想到“一張沙發,四個輪子,一個鐵殼”,而會想到,這是一家能夠生產世界上最安全汽車的企業。
由此而生的優勢,不言而喻。李書福也在一直力圖表明,吉利汽車有某種特質與沃爾沃相近。他早在心中存有做中國的“貴族車”的願望,這從當初把自己的奔馳車拆了,讓員工作為參照物時就可見一斑。
從17歲給人照相開始創業以來,李書福30年創造了無數個奇跡。到現在,李書福個人身家已經超過百億元了。據2009年吉利汽車的年報顯示,吉利汽車2009年取得淨利潤11.82億元,同比上升35%,值得注意的是,吉利去年全年營業收入140.69億元,同比上漲高達228%。
獲得超兩倍的營收增幅,這主要得益於中國車市2009年的強勁增長。去年全年,吉利共售出32.7萬輛轎車,同比上升60%,在國內轎車的市場份額增至4%以上。
未來帶著沃爾沃安全為首的優質DNA,李書福堅信吉利汽車能夠取得更優異的成績,借此告別廉價車,而戴上沃爾沃徽章的李書福,如果能夠度過並購初期的諸多困難,躋身世界一流車商也將不再隻是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