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種種努力使加航開支在第一年減少1.55億加元,第二年減少1.87億加元。
哈裏斯在廣開財源方麵所作的努力有:
第一,尋找國際新市場。加航不僅新開了飛往印度和韓國的航線,而且增加了飛往歐洲的航線,最近它又獲得開辟飛往南非和印度尼西亞航線的權利,並且同香港的國泰航空公司合作開展多倫多至香港之間的貨運業務。
第二,擠占國內市場份額。為同加拿大國際航空公司競爭國內市場,加航所采取的辦法之一是降價。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一度降低旅行機票售價,今年8月至12月仍將如此,以提高航班的客運率。根據新的降價計劃,這類機票的降價率最多可達80%。
第三,將有限的資金投向有利可圖的潛在市場。同美國得克薩斯州的金融財團合夥,向美國大陸航空公司投資8500萬美元幫助把這家美國航空公司拖出破產邊緣,加航從中得到三個方麵的好處:一是它同大航空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通過該航的全球網絡擴展自己的全球性業務;二是在服務項目的競爭中,加航得到好處,1993年它曾贏得大陸航空公司5100萬加元的維修合同。1994年再次贏得5000萬加元的維修合同;三是通過同大陸航空公司的聯合采購,加航每年可以節省大筆資金。
哈裏斯利用加拿大同美國今年年初簽訂“開放天空”協議的有利時機,決心大力開辟加美之間的短途客運航線。為此哈裏斯已訂購了21架新型客機和招聘了110名飛行員,真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哈裏斯三年前擔任加航總裁時的任務有三條:一是使加航扭虧為盈;二是尋找合適的合作夥伴,幫助加航建立一個全球服務網;三是將中航的競爭對手——加拿大國際航空公司擠出國際市場。三年之後,第一個任務即將實現,第二個任務已有進展,第三個任務經過努力,雖未完全實現,加航已雄健有力,前途廣闊。
出於需要,日本的公司正在成為想方設法渡過困難時期的世界級的能手。
如今,它們的客戶不願花很多的錢,貨幣的購買力已降低到不可再降的程度,而它們的政府不願——或者是不能采取充分的措施。
於是,主管們已再也沉默不下啦,他的重新整個公司。
他們正在重新設計產品、重新部署工人,重新調整經銷係統,以及普遍地修改他們在以往最有名氣的一些管理辦法,如從及時適量生產到一致意見決策,他們大膽地改革,積極地創新。
推動這一重大變革的原動力,是日本呆滯的經濟。盡管日本經濟在今年第二季度略有起色,但他們認為與理想還相差甚遠。
日本的銀行因身負數十億美元壞賬而運轉不靈。
同時,盡管很有實力的日元最近已從今年4月8日起,日元兌換1美元最高點大幅度回落到100日元左右,但對於一個嚴重依賴出口的國家來說,日元彙率仍然很高,對日方的經濟發展形成了很大的障礙。
日本商界正在悄悄發明一些掙錢的新辦法。
日本日興證券公司報告說,日本的公司總利潤去年增加了11.7%,這個數字是相當高的,盡管它們的銷售總收入下降了0.6%。
日興證券公司預料今明兩年利潤增加幅度會更大。
日本人在經濟呆滯時期實現贏利的竅門可以歸納為一句話:實行簡化。日本的經理們從泡沫經濟的種種過度做法中蘇醒過來,洞悉泡沫經濟與現代社會的適合的現象,也就是說太多的改善,太多的花色品種,太多的靈活性,甚至過分地令顧客滿意等等。
在1986年到1991年的令人頭暈目眩的高速發展時期,日本公司毫無顧忌地提高價格,擴大職工隊伍,接連不斷地把一批批新產品投放市場。
日本公司因向證券和房地產投資而使其利潤大幅度膨脹,因而單單降低成本已失去原來的威力。
可是現在它們沒有選擇餘地了。
為了保持贏利,日本的經理們必須設計比較簡化的產品,對這些產品所做的改變比較少,而且產品的零部件數目也減少了,能夠比較少的失誤把它們投入市場。舉幾個例子:
第一,利用一種叫作“高速火車思維”的管理技術,橫河電機公司已把它的產品的成本降低了45%。
第二,日本一家汽車零部件在日本電裝公司已大大減少了它一度向汽車製造廠家提供的似乎是無窮無盡的產品品種,它拒絕了這樣一種提法,即公司必須“超過”顧客自身的期望值(現在這種提法在美國仍是那麼流行)。
第三,馬淵發動機公司是世界生產光盤機、汽車車窗和各種小電動機的最大廠家,它已通過使用通用零部件學會了僅僅用20種不同的產品去滿足它的70%的客戶的需要。
第四,甚至往往被嘲諷為技術上的落伍者的日本服務業公司,現在正著手改善他們的經營方式,提高其效益。日本7—11時公司發明了一種新鮮食品送貨製度,據企業界專家們說它是世界上最好的製度之一。
采納太平洋那一邊的一些主張從來都不是容易的事情。看一看10年前試圖照搬質量管理小組和早操給人們帶來的一些笑柄吧。
然而,美國的經理們應當密切注意日本的經理們為了重建他們受經濟衰退沉重打擊的公司正在做些什麼事情。
日本人的技巧並沒有過時。它隻是進入了另一個階段罷了。現在美國商人們也許再次開始看到,日本人的一些做法是很值得借鑒的。
世界經濟發展史的經驗證明,許多企業在世上是曇花一現,逐漸地消失啦。為了使企業能夠生存下去,哈佛總結了下麵一些應該被企業家避免的失誤。
第一,不要在起草文件時留下後患。在起草文件時應該求助於法律顧問,因為國家對每種形式的經濟實體在法律和稅收等方麵都有一些特殊的規定,企業家一定對這一點要明察秋毫。
第二,不要試圖獨自解決一切問題。企業的創史人不能驕傲自滿,對問題要謹慎,不要老認為自己是萬事通。企業管理是一項非常費時費力的工作,不重視管理會大大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
第三,不要拒絕必要的合作和規模化經營。單槍匹馬的經營者要掌握好管理、技術和市場這三個決定成功的關鍵因素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所以,如果您所從事的領域需要比較強的實力,合作會給您更大的幫助。
第四,盡量避免不切實際的誇張做法。在很多情況下,企業公布的交易和利潤額與事實不符。那麼企業就要查找其原因,做出比較可行的方法。
第五,不要盲目打入陌生市場,要采用滿意定價策略來定價。
價格是產品銷售的決定者,它直接影響銷售額。有些發明者由於不敢為其產品確定它應有的價格而損害了企業的利益,而另外一些人則因報價過高而失去了一些市場。
第六,不要忽視競爭。不要認為所有看起來對您的產品感興趣的人都是您的買主。在向市場推出新產品之前,您要把那些潛在的客戶拉攏過來,成為您的購買者。但在市場分析報告中您最好將客戶的數量確定為潛在客戶的1/2甚至1/3。
第七,在市場競爭中不要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神話。
發明者的典型錯誤就是對其產品太過於自信,他把市場上的情況想得太美好,他總認為自己的產品上市後會搶銷一空。實際上,這是一種十分幼稚的想法。在起草推銷計劃時胸中應該兩筆賬:一是實事求是的商業預算,二是產品上市初期的慘淡經營。
第八,不要將支出預算定得太少。大多數創業者總是急於求成,很快地將計劃用於實踐,所以他們往往忽視支出預算問題。投資與風險問題專家認為,按照各項技術指標計算出的支出預算總額和收入預算總額在實踐中都要有20%—30%的出入,無論何時都可能需要增加一些計劃外的開支,而收入總是受種種因素的影響。
第九,缺乏財務優勢意識是失敗的前奏曲。企業,尤其是那些剛剛興起的企業,自己的各方麵還不太完善,它的財政狀況常常被來自於產品買主和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提供者雙方的壓力搞得異常緊張。如果在生意醞釀階段沒有充分考慮來自這兩個方麵的壓力,結果往往是難以料想的。
第十,千萬別對銀行期望過高。一般情況下,銀行對年輕企業都不太信任,如果企業在某些方麵出現問題銀行沒有信心支持它。
第十一,別靠外援創業。與客戶打交道要幹脆利索,當機立斷。避免與付款記錄不佳的客戶合作。
第十二,避免與合作夥伴發生誤會。為了不把事情搞到這種地步,請您在合作之初就與合夥人一起把每人的職務權限和職責範圍確定下來。
第十三,避免在招兵買馬時犯錯誤。您在錄用新人的時候不能隻看到候選人的業務能力,同時還要考慮他對企業是不是有忠誠感以及他的應變能力。
第十四,不要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要惜時如金,您需要對工作日程作妥善的安排,所以,一位稱職的秘書真的會幫您的大忙。
第十五,不要同時經營好幾個項目。
第十六,避免在影響資金周轉的項目上投資,減少不必要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