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陪聊
一樓的大廳裏。
因之前王小妹的挑釁, 叫莫娘子和林娘子都不放心把阿愁和林巧兒再單獨留下, 於是二人回到桌邊坐了下來。
雖然阿愁並不認為, 隻要避開王府那兩位小郎君叵測的眼就能沒事, 可就這麼無所作為地坐以待斃, 明顯是個更不明智的選擇。所以, 借著兩位娘子坐回桌邊的機會, 她便拉著林巧兒避到了桌子的最裏側,借由頭頂二樓走廊的廊簷,多少遮去一點樓上那兩雙窺視的眼。
不過, 雖然莫娘子和林娘子都坐了回來,過來找著她們攀談的人倒並不見少,且還都是同行。
作為小輩, 阿愁和林巧兒隻有悄然坐在一旁聆聽的份兒。這般聽了一會兒後, 阿愁才終於聽明白,雖然今兒是玉櫛社的年會, 可這些梳頭娘子們議得最多的, 卻是“行會”裏的一些事。
然後, 阿愁就發現, 其實這個時代跟秋陽的那個時代, 就社會組織結構來說, 兩者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比如,梳頭娘子們居然也有“公會”——當然,於這個時代裏叫作“行會”——不過, 跟後世那些以業內互助為主的“同業公會”略有不同的時, 這個時代裏的“行會”似乎是個半帶官方色彩的機構。
和後世的“公會”一樣,“行會”也有著製定行規、調解業內糾紛的功能,但比起後世來,它們還兼著一項似乎應該是官府職能的工作——發放“營業許可”。
據巧兒說,若是沒有行會的許可,任何人都不可以於城裏從事該一行當的營生。那些不經行會許可就擅自從業的,就跟後世“無證經營”一般,若被朝廷抓住,輕者挨罰,重者,甚至會被判流放。
這些梳頭娘子們聚在一處議著的,則是今年九月份於京裏總行會舉辦的業內擂台賽上,廣陵行會意外敗北之事。
因著宜嘉夫人的威名,廣陵行會於這一賽事中,已經是連續多年的擂主了,卻是再沒想到,今年滑了手,竟叫益州得了那擂主的錦旗,因此,城裏的梳頭娘子們都很有些憤憤不平。甚至有人把這次失利,怪罪到新上任的行首嶽娘子身上。
有人不滿道:“嶽娘子也算得是不錯了,可跟宜嘉夫人一比,到底還差著一截。隻可惜夫人竟不肯擔了這行首一職,不然我們再不會敗的。”
前世時,雖然秋陽後來被秦川拉回去做了全職太太,可在之前,她可也是經曆過辦公室政治的。於是她一下子就敏感地捕捉到,這行會裏的眾人,顯然那人心並不齊……
果然,就聽得支持嶽娘子的人反駁著那人道:“站著說話不腰疼!且不說夫人如今身份尊貴,再不是我們行當中的人了,即便還是,難道還要叫夫人上場去跟人比試不成?”
眼看著兩方人馬就要爭執起來,林娘子忙站出來說了句公道話,道:“要說起來,也是我們托大了。這些年總靠著夫人的威名鎮場子,自個兒卻是再不曾琢磨出任何新鮮花樣來,這才叫益州那邊得了今年的錦旗去……”
“正是這理兒!”林娘子話音未落,便隻見一旁過來幾個婦人。其中一個年過半百的婦人看著眾人笑盈盈地道:“今年失利,確實是我的過失。便如林家妹子所說,也是這些年的順風順水,叫我們一個個都托大了,做出來的妝容年年都是相似的味道,才難怪京裏那些貴人們都看膩了。”
來的,恰正是行會的行首,嶽娘子。
眾人見了,不管是不是分屬不同的政營,都依禮起身,向過來的嶽娘子等人一一問好。
莫娘子和林娘子也忙招呼著阿愁和林巧兒出來給那嶽娘子行禮問安。
因擔心著頭頂上方那兩個王府小郎君,於行禮畢,阿愁飛快地抬眸往三樓上瞅了一眼,卻是正看到那二十七郎的手指很奇怪地於鼻尖前推了一下,就仿佛他以為他的鼻梁上架著一副眼鏡兒一般。
頓時,阿愁就是一愣——這動作,她再熟悉不過了。前世時,那其實近視度數並不深的秦川,便總愛借著這個小動作來掩飾他的情緒……
“這就是你新收的養娘嗎?”
忽然,前方有人問著莫娘子。
阿愁猛一眨眼,心念轉處,不由暗笑自己想多了。就算這時代裏也有近視眼,隻怕也還沒有人發明出眼鏡這一物什。
她從樓上收回視線,便隻見那問話之人,原來是嶽娘子身後跟著的一個娘子。且,這會兒連帶著嶽娘子在內,眾人全都齊齊以一種審視的眼在打量著她——顯見著那王大喇叭的宣傳果真是不遺餘力,竟連行裏的這些頭頭腦腦們,都對她的來曆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