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智人末日(3)(1 / 2)

想當初,第一次進行人類基因組定序的時候花費了15年、30億美元,但現在隻要花上幾周、幾百美元,就能完成一個人的基因定序。{134}根據DNA為人度身定做的個人化醫學時代已然展開。你的家庭醫生很快就能告訴你,你得到肝癌的風險比較高,但倒是不用太煩惱心髒病的概率。醫生還能告訴你,某種對92%的人有效的藥物就是對你沒用,而且另外一種通常會致命的藥物反而正是你的救命仙丹。一個幾近完美的醫療世界,已經近在眼前。

然而,醫療知識的改進也會帶來新的倫理難題。光是現在,倫理學家和法律專家就已經因為DNA所涉及的隱私問題而感到焦頭爛額。保險公司是否有權要求我們提供DNA定序數據?如果要投保人的基因顯示遺傳性的魯莽傾向,保險公司又是否有權要求提高保費?以後公司要聘雇新員工的時候,會不會要求的不是履曆而是DNA數據?雇主有權歧視DNA看來較差的求職者嗎?而像這樣的“基因歧視”,我們可以控告嗎?生化公司能不能創造出一種新的生物或是新的器官,再申請其DNA序列的專利?我們都認同某個人可以擁有某隻雞,但我們可以完全擁有某個物種嗎?

然而,以上種種都還隻是小巫,真正的大巫是吉爾伽美什計劃以及未來創造出超人類的可能,將會為人類的倫理、社會和政治秩序帶來巨幅改變。不論是《世界人權宣言》、全球各地的政府醫療方案、全民健康保險方案甚至是憲法,都認為人道社會應該讓所有成員擁有公平的醫療待遇,並且維持相對良好的健康狀態。如果醫療隻是要預防疾病、治療疾病,這一切看來再好不過。但如果醫藥的目的變成要提高人的能力,情況會有何不同?是讓所有人類都能提升能力嗎?還是隻有少數精英能夠享有超人的能力?

我們這個現代晚期的世界,是有史以來第一次認為所有人類應享有基本上的平等,然而我們可能正準備要打造出一個最不平等的社會。縱觀曆史,上層階級總是說自己比下層階級更聰明、更強壯,整體而言更為優秀。他們過去通常隻是在自欺欺人,貧苦農家的孩子智力很可能和王子也相去不遠。然而,在新一代醫藥推波助瀾下,上層階級的自命不凡可能即將成為一種客觀事實。

這不是科幻小說的情節。在大多數的科幻小說裏,講的是像我們一樣的智人,擁有光速宇宙飛船和激光槍之類的先進科技。這些小說裏的倫理和政治難題多半和我們的世界如出一轍,隻不過是把我們的情感和社會問題搬到未來的場景重新上演。然而,未來科技的真正潛力並不在於改變什麼車輛或武器,而在於改變智人本身,包括我們的情感、我們的欲望。宇宙飛船其實隻是小事,真正會驚天動地的,可能是能夠永遠年輕的生化人,既不繁衍後代,也沒有性欲,能夠直接和其他生物共享記憶,而且專注力和記性是現代人類的一千倍以上,不會憤怒、不會悲傷,而他們的情感和欲望完全是我們所無法想象的。

科幻小說很少會把未來描述成這個樣子,因為基本上這種場景就是超乎我們的想象,就算描述出來也難以理解。想把某種超級生化人的生活拍成電影給現代人看,就像是要為尼安德特人演一場莎士比亞劇目。事實上,未來世界主人翁與我們之間的差異,可能會遠大於我們和尼安德特人之間的差異。我們與尼安德特人至少都還是人,但未來的主人翁很可能會更接近神的概念。

物理學家認為宇宙大爆炸(Big Bang)就是一個奇異點(singularity)。在奇異點之前,所有我們認知的自然法則都還不存在,就連時間也不存在。所以要說宇宙大爆炸“之前”如何如何,對我們來說是沒有意義、無法理解的。而我們可能正在接近下一個奇異點,所有我們現在這個世界的意義(不論是你我、男女、愛恨)都即將變得再也無關緊要。而在那個點之後的任何事,都還超出我們現在所能想象的。

科學怪人預言

在1818年,瑪麗·雪萊(Mary Shelley)寫出了《科學怪人》(Frankenstein),講的是一個科學家創造出了人造生物,但失去控製、造成一片混亂。在過去的兩個世紀間,有無數個版本不斷講述著同樣的故事。這已經成為新科學神話的一大主流概念。乍看之下,科學怪人的故事似乎是在告訴我們,如果竟敢試圖僭越神的角色、試圖操縱生命,就會受到嚴厲的懲罰。然而,這個故事其實還有更深的含義。

科學怪人的故事直接向智人提出挑戰,告訴我們智人終結的一天已經不遠。根據這個故事,除非發生全球核災或生態浩劫,否則根據現在科技發展的步伐,很快智人就會被取代。新一代的主宰不僅體形、體態不同,連認知和情感世界也有極大差異。對大多數智人來說,這個故事都實在太令人不安。我們比較想聽到的故事,是未來仍然都是由像我們一樣的人來主宰,隻是多了高速宇宙飛船,讓我們能往來於各個星球之間罷了。但是,如果說和我們擁有相同情感和認同的生物未來將會滅絕,由能力遠高於我們的陌生物種取而代之,這個版本就比較毛骨悚然,令人難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