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事實還是妄斷(4)(3 / 3)

但是,希拉裏不應該忘記,從那年春天起,是格林伯格一再告訴克林頓夫婦,民主黨已經陷入困境。而且,格林伯格在5月份的一份備忘錄裏特別警告她,“災難”即將到來。希拉裏認為,莫裏斯在設計勝局和運籌帷幄方麵的能力要勝過格林伯格一籌。格林伯格的政治手段是基於突出的政治價值和政治原則,以此證明他本人是一個民主黨人。

莫裏斯重申,對他過去遭到的不公平待遇,他仍感到難過。但是,希拉裏寫道,他不能拒絕這一請他再次出山的要求。

莫裏斯也確信,無論是在國會、州議會還是州長大廈,民主黨將遭受極大的損失。他認為,降低損失並保住眾議院的唯一出路,就是克林頓夫婦退出當前的是非之爭。從克林頓的角度來講,就是不要為民主黨候選人的競選拉票。

為了解人們對希拉裏和克林頓的看法,並找出“克林頓夫婦如何更好地自衛”的辦法,莫裏斯進行了一項民意測驗。測驗結果出來之後,他說:“他發現,盡管克林頓說過,他已經削減了財政赤字,並創造了許多就業機會,但很少有美國人相信他的這些話。但在一些小事情上,公眾還是相信他的,比如美國服務隊(克林頓的誌願者計劃)、《探親假與病假法案》、墮胎合法化、《布雷迪持槍控製法案》以及《攻擊性步槍禁令》等。我的民意測驗顯示,如果公眾能夠清晰地回憶起克林頓的這些功績,將會有大量的選民轉而支持民主黨,民主黨將轉敗為勝。”

同時,白宮開始風傳,莫裏斯又要回來了。羅伯特·賴克在第一時間得到了這個消息,他打電話給希拉裏說:“這個家夥太不像話了。我們讚成的事情,他都不擁護……他會給我們帶來災難。我與他談過幾次,他使我心驚肉跳。”

希拉裏告訴他不要擔心。賴克知道,莫裏斯在20世紀80年代幫了克林頓大忙,因此他斷定,這次還是希拉裏邀請莫裏斯來的。賴克第一次感到,比起克林頓,希拉裏也許更願意向基本信仰妥協,隻要能換取勝利。

莫裏斯的民意測驗激怒了總統。在一次與希拉裏和莫裏斯的電話會議上,克林頓大發雷霆:“我削減了1/3的財政赤字,我創造了數以百萬計的就業機會,我做了許多大事。”莫裏斯認為,克林頓“仿佛又犯了1980年時驕傲自大的毛病,當時他拒不承認阿肯色州牌照稅的錯誤”。

克林頓認為,莫裏斯關於退出國會競爭的建議無異於作繭自縛。從艾森豪威爾時代開始,國會便由民主黨控製。當時,克林頓與希拉裏正準備起程,開始為期四天的中東之旅,簽署一項以色列和約旦之間的中東和平協議。他在以色列議會的講話,以及他和希拉裏對侯賽因國王和努爾王後的拜訪被美國媒體稱為“後冷戰時期的裏程碑”,因此他的民意測驗數字也有了上揚。回國之後,他希望能夠騰出精力投入競選,拯救他的政黨,拯救他自己的事業。他相信自己競選拉票的實力。如果他的主張不能得到國會的通過(像醫療保障改革一樣),他至少會走出去做他最擅長的事情——直接麵對選民拉票。希拉裏對此表示反對,她認為莫裏斯的話是對的,反對民主黨的大潮很難被其個人魅力打壓下去。

10月29日,克林頓夫婦乘坐直升機從安德魯斯空軍基地返回後,馬上與莫裏斯通了話。他們在其臥室邊的小型辦公室裏聆聽了莫裏斯通過揚聲器的報告:民主黨人正在逐漸失去對國會兩院的控製。

希拉裏後來說,莫裏斯的估計“驗證”了她對一些事情的預感。但無論是她還是她的丈夫,都沒有想到局勢的發展會如此凶猛。克林頓告訴莫裏斯,他將更為堅決地走出去為競選拉票。克林頓夫婦的對手們已經正式發出警告:如果他們控製了國會,他們將傳喚希拉裏與克林頓,從而徹底將他倆拋入“白水案”的旋渦。

對民主黨來說,1994年的美國國會中期選舉的確是一場災難,對希拉裏和克林頓本人也是一樣。共和黨控製了參眾兩院,8年來首次成為參議院多數黨,並且首次成為自1954年以來的眾議院多數黨。民主黨令人震驚地丟掉了52個眾議院席位和8個參議院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