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似乎總在捉弄希拉裏。就在這時,傑夫·葛斯又剛剛發現了她從事過的一係列商業交易,並認為克林頓夫婦之所以拒絕交出他們1978~1979年度的納稅申報單,原因是這些資料將使人們發現希拉裏曾投資1000美元贏利10萬美元的暴利交易。《紐約時報》的編輯約瑟夫·萊利維爾德於1月份召集所有參與調查的記者開會,要他們放手報道“克林頓故事”。
3月18日,《紐約時報》頭版頭條刊登了題為《阿肯色頂級律師助希拉裏·克林頓獲巨額利潤:70年代商品交易爆收10萬》的文章。這篇文章對希拉裏的殺傷力是之前幾乎所有宣稱希拉裏公然以身試法的文章所不能比的。白宮對此事的反應再一次(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惡化了局勢。莉薩·卡普托很不幸被希拉裏叫去解釋事情的整個經過。希拉裏問她,當時她作為一個剛加入到無情商界的新手,怎麼有能力獲此巨額利潤(未出生奶牛牛犢的期貨貿易),並且如何知道什麼時候該全身而退?卡普托爭論說,希拉裏以前曾經看過《華爾街日報》,並從“許多人”那裏學來了這種本事。葛斯曾提到過其中一個人,吉姆·布萊爾。白宮堅持稱:“這件事沒什麼不對的地方,《紐約時報》隻看到了表麵現象。”
在隨後的三個星期裏,希拉裏的這筆商業交易橫財成為各大媒體的熱門新聞,也成為華盛頓各家小報的炒作爆料。就在同一個星期,韋布·哈貝爾突然從司法部辭職,這無異於對局勢火上澆油。盡管他辭職的罪名是人們杜撰的,但是個中隱情誰也說不清楚。隨著事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人們越來越感覺克林頓夫婦及其幕僚就像從南方一個汙穢肮髒的地方走出來的,他們跑到國家的首都,把它搞得臭氣熏天。
就在哈貝爾宣布辭職的當天晚上,在一個民主黨募捐人會議上,克林頓總統大發雷霆,甚至放棄了本來計劃討論的關於增加就業機會的主題。他紅著臉,嗓門抬得很高。他把大興調查之風歸結為共和黨人的劣根,稱共和黨人信奉的是“一心一意把人整垮的政治哲學”,他們寧願一個勁兒地抨擊希拉裏,也不會出台一套他們自己認為正確的醫療保障製度改革計劃。
不久以後,克林頓在媒體黃金時段舉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新聞發布會,以期穩住當前的局勢。
有記者問他:“您是否從這次磨難中吸取到了什麼教訓,不管是對於您的執政、對於這座城市,還是其他任何方麵?”
“我覺得,我在這件事情上遭到懷疑的程度遠大於過去,我有些不適應。可是我並不會抱怨,我倒是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我的工作就是回答人們提出的層出不窮的問題,因為隻有這樣,我才能為我們的國家繼續做事。
“我還從中學到,相對於我過去的理解,有些標準變了,有些沒有變。但我不知道變了是否就一定是好事,不變是否就一定是壞事。”
最終,這次新聞發布會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
希拉裏和她的顧問們決定,她也有必要舉行一次新聞發布會,回答各方提出的問題。鑒於希拉裏的“10萬美元一夜暴富”已鬧得家喻戶曉,克林頓同意交出他們1978~1979年度的納稅申報單。在舉行新聞發布會的前一天,最新一期的《洛杉磯時報》民意調查顯示,希拉裏的支持率在1月份以來的3個月裏從56%跌到了44%,克林頓的支持率則一直徘徊在54%。
“我認為,她並沒有從一開始就打算舉行這次新聞發布會。”一名希拉裏的資深助理說,“但是大家——包括西翼和東翼一致同意,才做出了這個決定。大家都認為她需要麵對挑戰。因此,我們齊心協力,搞了這次新聞發布會。這次發布會在國家宴會廳召開,牆上掛著林肯總統的畫像。希拉裏身穿一套粉紅色的製服,因此我們把它稱作‘粉紅色新聞發布會’……她幾乎回答了從頭到尾的每一個問題。”共有34名記者向希拉裏提出了問題,所有的新聞廣播網都取消了常規節目,對發布會進行了實時報道。
第一個問題是關於商業交易的:“你曾在20世紀80年代炒過期貨牛、做過土地投機貿易,那麼譴責20世紀80年代是一個充斥著貪欲的時代的說法,是否是偽善的?”希拉裏回答這一問題時,承受著極大的壓力。她的回答不乏逢場作戲,看上去似乎早有準備,但不能說沒有道理,頗有幾分當年尼克鬆總統著名的“棋子演講”的味道。“大家知道,我的經曆告訴我,每個人都有義務照顧他的家庭和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她的語氣表現出令人吃驚的平和,她繼續說,“無論是我的丈夫,還是我自己,都未曾以任何方式懷疑過找到一個好項目進行投資並賺錢有什麼不對,或者,我們也從未以任何方式破壞美國經濟的精髓,那就是用冒險精神投資自己的未來。我相信,大家沒有聽到我們這樣說起過。我們一直在強調,如果公司都債台高築、銀行壞賬不斷、老年人老無所養,這才是真正的過分。大家知道,20世紀80年代有些事情做得確實過分,我們也持反對態度。但是,如果說我們為了養家糊口而投資也是過分的行為,那就大錯特錯了。我們當然希望有足夠的經濟保障,把我們的兒女送入大學,為自己頤養天年,甚至還要留一些積蓄以備父母的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