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以阿肯色為家(12)(3 / 3)

那些最了解他們的人也懷疑他們之間的曖昧關係。一個朋友不確定地說:“他愛希拉裏。我倒希望他們之間真的有什麼,我認為他們都值得擁有彼此這樣一位情人——他們都擁有複雜的配偶、複雜的婚姻。我想所有的婚姻都會經曆夫妻雙方並不是很親密的時期。”福斯特和希拉裏“在彼此身上找到了別處沒有的特別安慰”。一位非常了解希拉裏、克林頓和福斯特的朋友這樣說道。而“三劍客”則“什麼事情都一起做,福斯特和哈貝爾總是會給她打掩護,幫她處理各種事務”。

然而,無論她的婚姻中出現了多麼嚴重的爭議,希拉裏絕少(假如有過的話)懷疑自己對丈夫的愛有多麼深,也不管他發起的挑釁多麼令人難以忍受。1981年3月初,她和克林頓去了一趟洛杉磯,因為南希·貝克瓦克說服克林頓在她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的周一午餐會上發表演說。在提問階段,正當他談論自己在阿肯色做州長的經曆時,有人衝進來喊:“裏根遇刺了!”所有的人都湧向前廳去看電視上對此事的報道。而克林頓看起來很哀痛,臉上沒有一絲血色。“我環顧四周,”南希說,“卻沒有看到希拉裏。她藏在角落裏,雙手交叉,兩手放在肩頭緊緊抱住自己。我奔上前去,叫了一聲‘希拉裏……’她說:‘比爾也受到了死亡恐嚇。’我說:‘你在說什麼呢?’她說:‘他卸任之前做的最後一件事情就是,把幾個死刑犯改判有期徒刑。而從那以後,他就一直會收到死亡恐嚇(來自對手、犯罪受害者和死刑支持者)。’”南希在她身邊坐下來,雙臂緊緊擁住她,並意識到對於希拉裏而言,刺殺事件關係到的不僅僅是羅納德·裏根。“這是如此緊迫、如此強烈的切膚之痛。”南希說。

1981年10月,希拉裏、賴特和迪克·莫裏斯已經準備好將競選快車重新拉入軌道了。莫裏斯每個月都會趕到小石城來同克林頓夫婦和賴特會晤。他和賴特能夠看出,希拉裏已經做好了作戰準備,也比以往更投入。她將擔任首席顧問和戰略製定者。通過與賴特和迪克的緊密合作,她終於說服了克林頓采取更加務實的政治立場。看來,她已經本能地看到了需要做些什麼,以及克林頓應該怎麼做。首先,他必須對阿肯色人民致歉,承認自己曾經犯了錯。克林頓對此猶豫不決。但希拉裏很堅決,莫裏斯記得她說:“比爾,他們並不想把你踢到一邊,隻是想確定你知道他們的感覺。放下你所謂的驕傲,向他們表明,你明白他們的意思了!”莫裏斯的民意調查也證實了她的闡釋。

莫裏斯向希拉裏、克林頓還有賴特建議,他們可以買下電視廣播時段來發布一個克林頓為他所犯錯誤致歉的聲明,特別是為提高汽車牌照稅致歉。這開啟了一場廣告運動的序幕,而這場運動的主題是“爸爸從來不需要打我第二次”。克林頓說,如果阿肯色州的選民肯給他第二次機會,他絕對會留心聽取他們的聲音,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2月初這條廣告就開始播出了,但是直到1982年2月27日切爾西生日那天,克林頓才正式宣布參選。在新聞發布會上,希拉裏送給克林頓一張鑲有相框的全家福照片,相框上刻著:“切爾西的第二個生日,比爾的第二次機會。”

1982年的州長競選成為他們今後政治活動的模板,希拉裏在其中采取了更加直接、更加親力親為的態度,參與了競選政策、戰略、時間表和人事方麵的決策。名義上,她並不是競選運動主席,但她卻是真正的競選運動領導。1982年之後,在她和克林頓的競選運動中,他們總是自己的選戰主席。“她走出來站在了前台,一路追蹤著選舉情況,並掌握大權。無論什麼事,她都有自己的看法。我確實是說每一件事——無論是人、事,還是比爾將在哪裏發表演說,所有的一切。”伍迪·巴西特說。她是他們法學院的學生,曾經為每一次競選工作。“希拉裏從來都不留情麵,她會直接告訴你做錯了,或者她認為你本來可以做得更好,或者她認為某次活動參與的人不夠多。比爾·克林頓從來就不會跟你說這些,就算是他也許會這麼想。他扮演老好人的角色,希拉裏才是那個製定規矩的人,每當他們對什麼不滿意的時候,也是由她來唱黑臉。”成功的選舉總是需要嚴格的紀律來支撐的,而希拉裏就是提供這種紀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