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認為,我們的業務在當時也許是有史以來增長速度最快的,這是個好消息。但壞消息是,我們需要籌集更多的資金來應對這一災難性局麵。我們籌集到的價值6600萬美元的股票和債券幾乎全部配置殆盡,用以建立最好的雲計算服務,支撐我們現在快速增長的客戶群。
互聯網泡沫的破滅令投資者們嚇破了膽,因此籌集資金並非易事,而且我們的大多數客戶都是互聯網創業公司,籌集資金對我們來說更是難上加難。當我們向日本軟銀資本公司(Softbank Capital)大力推銷服務之時,這一點表現得十分明顯。我的朋友——Loudcloud公司董事會成員比爾·坎貝爾——在軟銀資本公司內部有熟人,我們向軟銀資本公司推銷服務之後,他主動提出去打探一些“幕後”信息。當比爾打來電話時,我迅速接起了電話,急切地想知道推銷結果。
我問:“比爾,他們怎麼說?”比爾用那粗糙刺耳、教練派頭一樣的聲音回答說:“本,老實說,他們以為你在吸毒。”當時,我們有將近300名員工要養活,公司資金已所剩無幾,我覺得自己已經快撐不下去了。作為Loudcloud公司的CEO,這是我第一次產生這種感覺,但肯定不是最後一次。
在此期間,我學到了最重要的集資規則:尋找一個統一市場,其中隻要有一個投資者點頭,即可功成,其他30位投資者即便全都搖頭拒絕也無關緊要。我們最終以驚人的、高達7億美元的投資前預估價值為C輪投資找到了投資者,由此籌集到了1.2億美元的資金。該季度的銷售預期高達1億美元,一切看起來似乎沒什麼問題。考慮到此前的銷售預測曾低估了實際的銷售表現,我堅信,該季度的銷售預測完全合理。我甚至認為,我們也許可以巧妙地引領客戶群躲開互聯網炸彈,把他們帶入更穩定的傳統客戶群中,例如耐克(當時,它是我們最大的客戶)。
可是,接下來的結果並未如我們所願。
2000年第三季度,我們隻完成了3700萬美元的銷售額,與我們所預測的1億美元的銷售額相差甚遠。最終結果表明,互聯網泡沫的破滅所造成的災難性後果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歡樂和恐懼
我需要再次籌措資金,隻是這次的形勢更加糟糕。2000年第四季度,我拜訪了每一個有可能為我們提供資金的人,包括沙特阿拉伯王子瓦利德·本·塔拉勒,但無論估值多少,沒有一個人願意投資。僅僅6個月的時間,我們這家創業公司已經從矽穀最炙手可熱的雲端跌落到投資者避之唯恐不及的深淵。477名員工等著發工資,而我們的服務就像一顆定時炸彈,沒人敢碰,怎麼辦?我在苦苦尋找對策。
如果我們的資金全部用完,後果會怎樣呢?——把我精挑細選招募而來的員工全部辭退,將所有投資者的錢賠得一幹二淨,置所有信任我們並和我們合作的客戶於險境——每當想到這些,我就心情煩躁,很難集中精神思考對策。馬克為了讓我振作起來,給我講了一個當時並不太可笑的笑話:
馬克:你知道創業公司的最大好處是什麼嗎?
本:是什麼?
馬克:就是讓你體驗兩種情緒:歡樂和恐懼。我發現,睡眠不足會令這兩種情緒更加強烈。
時鍾在嘀嗒作響,一個不太起眼卻有趣的辦法漸漸浮現出來:我們可以上市。當時,有一種很奇怪的現象,私人融資市場對我們這樣的公司大門緊閉,但公開市場卻對我們虛掩著一扇窗。這聽起來也許很瘋狂,不合常理,事實也的確如此,私人資金已對我們完全失去了信任,而公開市場隻有80%的人會如此。
由於無路可走,我打算向董事會提議:讓公司上市。在準備過程中,我將上市的利弊一一列舉了出來。
我知道,比爾·坎貝爾是個關鍵人物,我必須想辦法說服他。比爾是董事會成員中唯一一位曾在上市公司中擔任過CEO的人,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公司上市的利弊。更重要的是,每當陷入困境時,所有人似乎總會傾向於聽從比爾的意見,因為他身上有一種特殊的品質。
當時,比爾已經60多歲了,頭發灰白,聲音粗鈍,卻仍像20歲的小夥子一樣精力充沛。最初,他是一名大學足球教練,40歲才進入商界。盡管入行較晚,但最終卻登上了財捷集團(Intuit)[3]CEO的寶座。此後,他成為高科技領域的一個傳奇,為多位大名鼎鼎的CEO提供過指導,例如蘋果公司的史蒂夫·喬布斯、亞馬遜公司的傑夫·貝佐斯,以及穀歌公司的埃裏克·施密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