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是郝老師啊,快請進快請進,”男人十分熱情的將我讓進了家裏。
這是一個三居室,不過臥室和廳都比較大,整個房子有足足一百八十平,而家裏的裝飾也顯示了主人不俗的品位和非凡的地位。
屋裏坐著一個男孩,正在自顧自的看著電視,好象對我的到來毫不在意。
“家文,老師來了,快跟老師打招呼,”男子叫道。
“老師好,”孩子掉頭朝我叫了一聲,臉上沒有任何表情,好象我不是他的老師,也不是他的班主任,我隻是個與他沒有任何關係的陌生人,而老師也隻是我的一個代號而已。
這與我以往見到的學生不同,三年級的學生見到老師更多的是害怕或害羞,當然有的膽大點的可以跟老師聊上幾句,象這樣對老師不理不睬的,我還是第一次碰到。
從這個孩子的表情與反應,我覺得這個孩子不正常。
所以,我決定將重心放在這孩子身上,先與這個孩子有交流,這樣才能進一步的了解他。
“你好,”我微笑著和他打招呼,“你就是曹家文同學?哇,你在看葫蘆娃?這個葫蘆娃好厲害喲,一個小孩居然將蛇妖都給打敗了,”
為了與孩子更好的交流,我必須找出話題來,這也是我在教學中摸索到的經驗,要想打入一個孩子的內心世界,你就必須知道他們喜歡什麼、討厭什麼,他們的心裏每天又在想著些什麼,隻有你了解了學生的心理,他才會向你敞開心扉。
“這是金剛葫蘆娃,”曹家文很不屑的回了我一句,眼睛始終沒離開電視。
“哦,是七個葫蘆娃兄弟合體的小金剛?”我有意問道,其實葫蘆娃的電視從小到大我不知看了多少遍,而且現在我還幾乎每過幾天就要陪我那三歲的兒子看上一會,所以我對裏麵的情節了如指掌,但我知道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要適當的表現你不足,讓孩子覺得他還有比你懂得更多的地方,這樣他才有興趣與你繼續交談下去。
我們大人缺少的就是聆聽,往往當孩子向我們描述一件事或一個故事的時候,他們剛講了一半,我們就會說‘哦,我知道了’,素不知這幾個字嚴重的影響了孩子的激情。因為他是在向你講述一個他認為是新鮮的事物,你卻並不給他說下去的機會,久而久之,他會覺得他所知道的你都知道,你們大人就是什麼都知道,那我們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試著從我們成年人的角度來看問題,當你有一個重大發現,並為之欣喜若狂的時候,突然有人對你說,我早就知道了,這會是什麼情形,你是不是會無形中受到巨大的打擊?
當然,如果我這樣與曹家文交流下去,勢必會影響我與他家長的交流,但我相信父母都是希望別人將自己的孩子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他們絕不會吃孩子的醋。
“當然,”這一次曹家文轉過了臉,對著我問,“你也看過金剛葫蘆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