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慎在當下(1 / 3)

第二章 慎在當下

把生活逼到絕處

冬天來的時候,鄰居家的傻子穿著破棉襖在河沿上看冰,邊看邊手舞足蹈的喊到:冰!冰!一河的病。

春天,冰消雪融,春水泛濫,傻子又站在河沿上望河裏望著,也叫著:水!水!一河水!

的確,對於傻子來說,冰就是冰,水就是水。都是實在話,都是明白話,都是沒有負擔的話,又是多麼幸福的陳述,避免了“指鹿為馬”的局促和恐懼,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有時候,傻子可以簡化生活中的諸多程序,隻告訴我們結果,最樸素的道理,最深切的本源。

勢利機巧如浮雲,都漂浮在生活的高處,都是不落地的物什。生活,歸根到底還是要落在地上,甚至是沉浸在土壤深處,然後才能生根發芽的。

我認識一位朋友,她在電台做著主播,相貌出眾,身材高挑。而與她條件不相吻合的是,她的婚姻卻並不幸福。二十歲就嫁了人,卻遇人不淑,結束這段婚姻之後,她又認識了另一位男子,談吐風趣,儀表非凡,生活也十分考究,也曾有過一段失敗的婚姻,按理說,彼此都應該對這份感情十分珍惜,不想,兩人婚後不到一年,再次離婚。婚後,他們育有一個女兒,男子也不願意撫養,最終,還是交給了她。從此,她一個人拉扯著一個女兒,用一份微薄的工資度日。有多人勸她,再找一個吧,她也樂意,可是,見了很多,都沒有她中意的,不是不夠幽默,就是不夠涵養,總之,沒有他太滿意的。

最後,她的閨蜜終於道出了她的心態,說,她就是一個生活在精神層麵的人,處處不著地,原本可以找一個疼她愛她的人嫁了,可是,她偏不肯。於是,就這樣擱置下來了。

其實,愛情說到底,也是極其簡單的事情,歸根結底,就是你情我願,穿衣吃飯。何必非要把愛架得太空,而下不了台呢?

梭羅在瓦爾登湖裏說:“我願意深深地紮入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過得紮實,簡單,把一切不屬於生活的內容剔除得幹淨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簡單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

我想這段話,理應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

不吃苦,對苦無畏

母親來我家的時候,為了敗火,妻子親自調製了一盤苦瓜,菜上桌的時候,母親看著翡翠一樣的苦瓜在盤子裏,伸開筷子去夾,不料才吃一口就吐了出來。還問妻子,你這菜是不是和苦膽放一起了,怎麼這麼苦?最終,母親那盤菜再也沒有夾一筷子。

妻子一再解釋,那是苦瓜,能去火,還能補充多種微量元素呢。

母親說,唉,我們這代人,在農村裏吃的苦還少嗎?還是你們年輕人來吃吧,我吃不慣。

同樣是這盤菜,我家女兒卻吃得特別開心,說這種怪怪的味道很好呀,吃過,肚子裏特別舒服。女兒最後還用了這樣一個詞評價苦瓜:清爽。

母親看著自己的小孫女吃得開心,說了這樣一句話:這小丫頭是沒吃過苦,所以,對苦無畏呀!

不等待,才不被虐待

4月20日上午8時許,天崩地裂,全世界都是搖晃之中,四川雅安發生7.0級大地震。

雅安市天全縣的上午,很多人還在夢鄉,大地突然一陣抽搐,敏銳的李永剛立馬警覺起來,他顧不上穿衣服,一邊喊家裏人趕緊轉移到安全的地方,隻身一條內褲,往陽台上跑,然後急匆匆地從自家陽台上拖出來一隻重逾50斤的大背包。

這些事先準備好的大背包裏,放著5個小的背包,供他們一家人使用,李永剛家裏共6口人,小兒子還在繈褓中,暫時用不上,其餘5人使用,綽綽有餘。背包裏,裝滿了壓縮餅幹、罐頭、真空包裝的大米等吃食,帳篷,還有一些刀具和醫療用品,供逃生使用。

地震稍稍穩定,尚有餘震,李永剛把自家人安排到隨身攜帶的3個帳篷裏,還有剩餘的帳篷空閑著,他就開著車,尋找亟需幫助的人,。

李永剛利用自己事先準備好的物品,在震後一周的時間內,從沒有從政府手裏領過一點救濟品,相反,他還救濟了別人。

有媒體問他,為什麼會想到給自己準備這樣一些背包,是知道地震要來嗎?

李永剛回答,在我心裏,始終都存在著一種危機意識。5年前,經曆汶川大地震以後,他就想到了給全家每人準備一份“末日背包”。目的是恐怕萬一某天災難來臨,臨時抱佛腳就來不及了。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李永剛的事跡告訴我們:當你抱著僥幸等待,你很可能受到命運的虐待;當你抱著危機謀劃,機遇就永遠不曾從你身邊走遠。

是呀,世間的事總是這樣,當你在等以後,你就失去了永遠。

不受傷是心裏的疥瘡

世界擁擠,且不是單行道,中間也沒有護欄,往往是你挨著我,我挨著你,磕磕碰碰,難免受傷。

受傷很痛,往往痛徹心扉,體無完膚。有些傷痛,會在我們的記憶裏停留很久,有些傷痛會在我們的身體上留下記號,這些,都將作為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走過的證據。

在影視作品裏,我們常常見到許多從戰場上下來的人,他們往往拍著胸脯,驕傲地指著自己的傷疤說,瞧,這是老子從死人堆裏摸爬滾打出來的憑證!

受傷成了一種榮光。

不受傷,就一定是高妙的人生哲學嗎?我看未必。

什麼樣的人才不受傷呢?不做事的人,煩心事不會上身;不上路的人,才不會迷路;手足無措的人,才不會出錯;固步自封的人,才不會中風。

受傷是人生的必修課。不受傷,不堅強。

你看看那些受傷的樹,在傷痛之後,受傷的地方會鼓出來一個巨大的疙瘩,這些疙瘩會更加強壯自己的體魄,讓自己變得更加堅強。

你想想那些受傷的人,在傷心之後,往往會振奮精神,重整旗鼓再出發,重整河山待後生。

受傷亦是一種修行。

隻不過這修行是一種苦修,我們需讓自己變成一名苦行僧,在心靈朝聖的路上,懷揣虔誠,山一重,水一重,一叩首一前行,努力過後,怎能沒有命運的垂青?

天空中從不收納完美的翅膀,那些華麗的羽毛往往會因太沉重而飛不到高空;不經風雨洗禮的翅膀,往往會因太脆弱而沒有力量;那些不經鍛煉的思想,往往會因缺少折磨而缺乏想象。

受傷是一種能量守恒的等式。這裏有創口,那裏還有突破口;這裏有缺損,那裏定會不缺。此消彼長,此弭彼存,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受傷才可以成長。

沒有人可以拒絕受傷,那些從不受傷的人,會因沒有抗體稍被打擊就讓自己夭亡。

沒有人可以拒絕受傷,那些拒絕受傷的人,會因怠惰和懦弱而讓自己心裏生了疥瘡。

幹香異常,時光蒼涼

冬日。地麵有冰淩。下樓去,遇一群人,圍著一隻爐子,熱烘烘地等著,爐子奇大,不時有烤得黃燦燦的大塊青稞餅從其中拿出來,芝麻密布,大餅圓圓,咬上一口,香脆無比。嚴寒冬日,吃一口這樣的餅,喝上一杯紅茶,日色暖如春。

萬綠凋敝,幹貨市場異常火爆。枯灰的紅薯葉、苔幹葉、芝麻葉,還有黃橙橙的腐竹,銀耳等,讓人覺得這個冬天是結實的。晚來時分,生爐架鍋,把菜市場裏買來的幹貨和五花肉一起燉煮,人生無夢,滿嘴脆香。

想起童年時分,每到冬天,就有滿村子串走的炸爆米花的手藝人,曬幹的玉米拌上些許糖,放在炸爆米花的鉛鍋裏,搖動幾分鍾後,火候差不多了,把鉛鍋的開口處放在事先準備好的袋口前,開鍋砰然,玉米紛紛笑開了臉。爆米花成了整個冬天,鄉村孩子們的零食。

人說,核桃補腦,我覺得核桃也是幹香的。成熟的核桃外皮幹裂後,露出彎曲的紋路,再以鐵鉗子夾開,核桃仁紛然而落,吃起來香味獨立。

時光蒼涼,幹貨在歲月的風裏逐漸成就自我。試想,人世間,大凡幹香之物,都是食物中的精華。其實,除卻食物,還有另一重人世間的幹香。譬如,久旱之後逢甘霖;荒漠穿行突遇一泉眼;苦熬半輩子終於守得雲開霧散;麵壁十年圖破壁;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些,也都是俗世裏的另一重幹香。

在一家上市公司的老總辦公室門前,貼著這樣一句話:隻收幹貨。

乍一看,你以為這家公司老總是收禮嗎?

那還不讓人笑掉大牙!老總的意思是說,大凡前來彙報工作,商談事項,提供設想者,一律挑選緊要的說,不穿靴戴帽,不東拉西扯,人人時間都寶貴,浪費時間和心力都是件不劃算的事情。所以,老總“隻收幹貨,不收水貨”。

做幹貨,需除卻食物中的水分;做人世中的精品,需要過濾心靈的雜質,徒留精華和隱忍在。

絕處逢生見美食

秦始皇喜吃魚,但怕刺,禦廚可犯了難,自古有魚就有刺,即便你刀工再好,再遊刃有餘,也剔除不了魚肉裏的毛刺呀。這一日,聖旨下來了,秦始皇敕令禦膳房,做一道無刺魚膳,若見刺,禦廚就要掉腦袋。

聖旨一下,可算忙壞了禦廚們。一個個抓撓不得,枯心焦慮,甚至有人收拾鋪蓋卷兒想逃。宮闈深深,那裏容你逃竄,千鈞一發之際,有一禦廚果真有辦法,想出一招,不過救了眾禦廚,還發明了中華一道嶄新的美食。

他把鮮美的魚宰殺之後,一條條剔除大刺,然後,把魚肉放在中醫的碾藥船裏去碾壓,等到魚肉纖細無刺之後,該禦廚把魚肉糜拌好相應的輔料,醒一下,然後燒開沸水,把魚肉團成丸狀,放入沸水,稍事烹煮,用漏勺撈出來,放在冷水裏,就做成了魚丸。這樣的魚丸滑爽似玉,白如雪花,入口細膩無刺,大快朵頤。

車到山前必有路,隻要有思路就必然有出路。禦廚麵對別人無計可施的絕境,思維宕開一筆,絕處逢生,不光化險為夷,而且還締造了新的中華美食。看來,有時候,逼到絕處並不一定著就沒有路走了,因為,沒有路,我們還可以讓自己飛越,開辟另一番天地。

癩蛤蟆吃上了天鵝肉

費魯齊歐是全世界最著名的“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人,一家商業拖拉機廠的工作人員,他夢想能做一輛全世界知名的跑車。

1958年,42歲的費魯齊歐通過自己的繼續購買了第一輛法拉利跑車,他覺得法拉利是一輛極其適合賽道的車,唯一的缺點就是噪音太大。經常喜歡鑽研業務的費魯齊歐發現,法拉利跑車的離合器竟然和自己廠裏的拖拉機一模一樣,質量都不怎麼好。